第三十七章 漳廈金戰役:渡海登陸作戰的序曲 1、蔣介石親自部署漳廈金地區防務

渡江戰役結束後,國民黨軍江防部隊除被殲者和逃到台灣者外,其餘大部逃往福建及舟山群島等沿海島嶼,其中逃至福建的有第6兵團李延年兵團殘部,第8兵團劉汝明部第55、第68、第96軍殘部,第17兵團侯鏡如部第106軍殘部,第7綏靖區張世希部第20、第88軍殘部,第9編練司令部張雪中部第73、第74、第85軍殘部;逃至舟山群島的有第45、第21、第75軍殘部及暫編第1軍殘部。

蔣介石仍企圖依靠這些殘部和原在福建的第22兵團、原在浙東地區的第87軍等部,重新組織防禦,以便控制東南沿海地帶及近海島嶼,屏障台灣,待機反攻。

在東南沿海地帶,漳廈金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漳州是福建沿海的重要城市;廈門是個重要港口,與金門島並列,拱衛著閩南大陸,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廈、金兩島的戰略地位,國民黨在喉舌《中央日報》說得很清楚:「金廈的得失,對台灣國軍進守之勢,均有莫大的影響,本省(指台灣)應該盡一切的力量,來支援金廈戰役,以保全這一個重要的反攻基地。」

因此,早在福州戰役之前,蔣介石就在7月22日親自到廈門,部署加強漳、廈、金地區的防務。福州戰役之後,國民黨軍又採取一系列措施固守漳、廈、金地區。

一是調整指揮機構,撤換頭目。撤銷福州綏署6兵團,由湯恩伯任福建省主席和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統一指揮劉汝明第8、胡璉第12和李良榮第22兵團;

二是改編殘部和調整兵力部署。令原6兵團殘部約8000人守平潭島。將22兵團所屬部隊整編成第5軍(下轄200、166師)、第25軍(下轄40、45師)。除166師留在廈門島外,其餘3個師及台灣調來的201師駐守大小金門島。將第8兵團的55軍從漳州調駐廈門,該兵團68軍、原6兵團96軍殘部及獨立37師、福建省保安縱隊的4個團,防守漳州同安地區。將12兵團所屬部隊整編成76軍、18軍和19軍,從閩西南及閩粵邊境退守廣東潮汕地區,作為漳廈地區的預備隊。除平潭和潮汕地區外,漳州、廈門、金門地區的國民黨軍共有2個兵團5個軍12個師的番號,總兵力6.5萬餘人;

三是加修防禦工事和陣地。國民黨特意撥給銀元1萬元,金元券120億元,加緊擴建廈門、金門要塞工事,還派高級參謀技師,精心勘察、設計和施工;

四是加強海空軍力量,力圖形成立體防禦。空軍直接由台灣派出部分作戰飛機利用高崎、金門機場,侵入內陸襲擾。海軍派來「太湖」、「大昭」、「南安」號等10多艘大小炮艇,穿梭游弋,封鎖海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