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扶郿戰役:西北大會戰第一回合 4、胡馬兵力分工

胡宗南和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聯手反撲西安失敗後,開始改變作戰方針,採取守勢,向後收縮兵力。胡宗南部第90軍撤至周至以西之啞柏鎮、橫曲鎮地區,第36軍(欠第123師)撤至郿縣,第18兵團第65、第38軍除各以一部活動於武功南北和漆水河以西地區外,主力集結扶風附近地區,另以第1軍撤至寶雞,第17、第69、第57軍各一部控制西安以南土地嶺至寶雞一線及秦嶺北麓要隘;隴南兵團王治岐的第119軍撤至武功、扶風一線。上述各部在西安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5兵團司令官裴昌會的統一指揮下,轉入防禦。馬繼援除以第82軍和第129軍騎兵部隊活動於永壽以東及涇河兩岸地區外,主力撤至長武、彬縣地區。馬鴻逵的寧夏兵團之第11、第128軍則集結彬縣、永壽線及其西側地區。

在戰略分工上,胡宗南同青寧二馬商定:

第一,青寧二馬所部擔任西蘭公路兩側永壽、麟游地區的守備;胡宗南部擔任武功以西、渭河兩岸袋形地帶的守備。如第一野戰軍主力使用於西蘭公路方面時,青寧二馬部退到旬邑、彬縣、麟游地區固守;胡宗南部則由扶風方面出擊,策應二馬作戰。如第一野戰軍主力指向扶風、武功方面時,胡宗南部退至千河西岸固守,二馬部由麟遊方面南下,攻擊第一野戰軍的側背,將其包圍於袋形地帶而殲滅之。如華北第18、第19兵團與第一野戰軍會合,同時指向胡、馬兩軍當面時,即節節撤退至彬縣、麟游、千陽、寶雞一線既設陣地,進行大規模的決戰防禦。

第二,馬敦靜軍的2個步兵師、1個騎兵旅,位於乾縣以西西蘭公路以北地區;馬繼援軍的3個步兵師、1個騎兵旅,位於西蘭公路及其以南永壽、麟游地區;兩軍歸西北軍政長官部指揮。黃祖勛的第191師歸第119軍軍長王治岐指揮,開扶風、武功地區,歸西安綏靖公署指揮,加強袋形地帶的守備。西安綏靖公署以3個軍的兵力,守備於扶風、郿縣地區;以3個軍的兵力,位於郿縣、寶雞南秦嶺北麓各山口,封鎖秦嶺,相機出擊,策應袋形地帶的作戰。

第三,胡宗南和青寧二馬的作戰地境為麟游南山分水嶺之線,線上屬馬家軍。(《陝西文史資料》第5輯)

胡宗南的這一部署,把4個軍東起武功,西起扶風,在100多里的地帶並排擺著,每個軍的陣地都自成三線。不僅如此,他還命令各師、團、營在陣地配備時,也要各自形成三線,重重疊疊,星羅棋布。當時有人把這種兵力部署諷刺為「羊拉屎」陣地。敵第18兵團司令兼第65軍軍長李振聽後,為胡宗南辯解說:「這是沒有軍事修養的人說的話。按照胡先生的這一部署,我軍縱橫都成掎角,共軍就無法包圍我們,而我軍卻進退自如,共軍慣用的挖心戰術也就失去了作用。」

胡宗南在作出兵力部署以後,還是有點不放心,便派寶雞指揮所主任兼第5兵團司令裴昌會代替他到各軍陣地去視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