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渡江戰役:宣告蔣家王朝的滅亡 5、渡江部隊解決船與渡的問題

渡江必須有船,有船還得有會撐船的人。因此,部隊到達江邊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籌集船隻,動員船工。經過一番宣傳動員,不少漁民獻出了自己的船。但有些船主對這些宣傳不感興趣,有的竟將船隻開進湖裡隱藏起來。這些船主,多是跑江湖的人,他們控制船工,由於吃過受騙的虧,對生人的話不輕信,但重感情,講義氣,喜交朋友,愛辦光彩事,願聽大官講話。

針對這些特點,部隊改變工作方法,與船主、船工搞聯歡,軍長、政治委員和政治部主任出面講話動員,號召他們參戰立功。三野還印發了《渡江船工光榮證》,有的軍還印了《船工立功證》。這些都有力激發了船主、船工的積極性。

第9兵團還明確宣布:船工及其家庭的生活,由部隊按制度供給,船工每天發糧3斤半,家屬大人2斤,6歲以下小孩1斤;傷者給予治療,工資照發;殘廢者,跟部隊人員一樣,發給榮軍證;犧牲者,給予撫恤,安置其家屬;船打壞了,壞多少賠多少,整個壞了賠新船。

後顧之憂解除,許多人爭著報名當船工,船主也自動把隱藏在湖裡的船隻交給部隊,把沉入河底湖底的船又打撈上來。敞開衣襟的船工們,握拳捶胸,吐出肺腑之言:「有我們在,就有船在,不把你們送過江,還算什麼闖江湖的漢子!」

就這樣,二野、三野一共籌集各型船隻9400多條,平均每個第一梯隊軍擁有大小船隻500多條,一次可運1萬多人。

有了船,部隊即開始進行游泳、乘船的「試水」訓練。早春的沿江地帶,乍暖還寒,河水冰冷刺骨,但幹部、戰士卻整天撲騰在河湖池塘里,不少人凍得連話都說不出來。然而,經過一段時間苦練,大部分北方來的「旱鴨子」變成了「水鴨子」,並學會了划槳、撐船、自救互救等技能。

接著,部隊又進行上船下船、航行編隊、通信聯絡、水上射擊、登陸突破等戰術演練。二野、三野都發出指示,要求在訓練中要貫徹有進無退、英勇頑強、獨立自主、配合友鄰的戰術思想,以及分散登陸、集中作戰,先登陸先突擊,小群動作,大膽猛插的戰術原則和動作要領。

據此,部隊間展開比賽,看誰的成績好。他們從河裡練到湖裡,又從湖裡練到長江。第21軍第185團3小時橫渡巢湖70里,靠岸登陸全團僅用了5分鐘!

訓練出成績,訓練還出發明創造。一個戰士的不慎落水,引發了大家對自製救生圈的思考。不久,各種各樣的救生圈製造出來了!

4月9日,劉伯承、張際春、李達向三野和第4、第5兵團各軍通報:

「我12軍渡江演習以廿斤稻草捆綁成圈試渡成功。因其面積小,又能露出胸部,戰士在渡江時尚可射擊。稻草圈浸水12小時,仍可使用。現正試以3個草圈連成品字形,以便互助小組協同前進,試行結果續報。」

4月14日,張震也將第10兵團在內河試驗成功的救生圈通報二野:

甲、用9斤至10斤蒲蘆葦或小麥秸,紮成一個一米三至一米五長之三角形(後一角須加一細棒),中間加150公分圓圈(用布裹住正合適人腰粗)。為增加抗力,草把圓圈應較人身體稍大些,縛於三角內,使用時使身體置於草圈中央。

乙、以火油箱兩隻,用繩布捆紮於腰部。

丙、以5個豬水泡吹充氣,勾結於腰間。

丁、以油布(美式油布最好)縫成車輪胎形圈袋(較人身體較大些),內部塞滿亂稻草(最好睡過)並藏空氣,將圈袋套於人胸部。

戊、以毛竹筒4個(每個一竹節)勾結於腰間(毛竹筒是去竹青皮,較輕,浮力大),試驗結果,其浮力使會浮水者能托一支機槍射擊,不會水者能托一支步槍射擊,浮水面與人之胸部,運動自如。

上述各材料易取且廉,也易制,輕便好帶,現該兵團正普遍自製使用。

各種救生圈的試製成功,對擔心落水而又不大會游泳的戰士無疑是一個福音。

船被槍彈擊穿漏水怎麼辦?這又是戰士們擔心的一個問題。通過實驗,他們找到了用棉絮塞船補漏的好方法。

此外,三野部隊還把汽車發動機安裝在木船上,把船改裝成土炮艇、衝鋒舟。

渡江時間日益臨近,將船隻送入長江成了大問題!

解放軍的船隻多在內湖、內河,但內湖、內河的出口或入江處,多被國民黨軍的炮火封鎖。在這種情況下,陸地行舟,將船抬入長江是一個辦法。但這樣既浪費人力物力,又容易損壞船隻、暴露目標。於是,部隊在群眾的幫助下,開渠灌水,掘堤引渡,拉船翻壩,將船隱蔽入江。

到4月初,後勤部門給部隊補充了3個至4個基數的彈藥,人民群眾為部隊備足了1個月的糧食,山東、蘇北、皖北的群眾組建了幾十個民工隨軍團,確保部隊打到哪裡,支前工作就做到哪裡。

至此,渡江作戰準備已全部完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