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淮海戰役:人民戰爭思想的偉大勝利 14、對杜聿明集團圍而不殲之謎

黃維兵團被殲後,華野和中野本可立即發起淮海戰役第三階段作戰,殲滅杜聿明集團,但毛澤東指出「暫不作最後殲滅」,為什麼呢?

毛澤東的戰略指導思想和有關內部資料披露了當時實情:

如果我軍在淮海戰場上迅速全部解決杜聿明集團余部,則國民黨全局動搖,勢必重新部署。蔣介石可能以在上海集中待命的數十艘船隻突然北上,作出接走華北北平、天津、塘沽、唐山諸敵的計畫。所以,淮海戰場這時我軍如何動作,對平津戰役關係重大。

為配合平津戰役之作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令淮海戰場我軍,對被圍的杜聿明集團余部,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之部署。這樣,可使蔣介石看到他的幾十萬大軍還在,就不會馬上決策讓華北的軍隊南逃,可以達到穩住華北敵軍的目的。

12月11日,中央軍委、毛澤東在《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中明確指出:「為了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諸敵南下,我們準備令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於殲滅黃維兵團之後,留下杜聿明指揮之邱清泉、李彌、孫元良諸兵團(已殲一半左右)之餘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之部署。」

14日,中央軍委正式通知華野圍攻杜、邱、李的各縱,提議整個就現陣地態勢休息若干天,只作防禦不作攻擊,待黃維兵團殲滅後,集中較多兵力,再舉行攻擊。

華野接到中央軍委指示後,鑒於敵人連日來瘋狂南突,我軍阻擊任務比較重,所以報告中央軍委,我軍在阻擊敵人南突的同時,設法以師為單位爭取輪流休息,使敵人無喘息機會。

16日,黃維兵團已經全部被殲,蚌埠李延年、劉汝明兵團也已停止北援,杜聿明集團南突之勢銳減,所以華野決定就現陣地休息3天,以小部隊監視包圍圈裡的敵人。但是,中央軍委考慮平津戰場上分割包圍敵軍的行動正在緊張進行,所以當天指示華野:包圍杜聿明集團的各縱隊可休息10天,然後集中華野全力發起攻擊。對杜聿明集團應不斷進行政治攻勢。

總前委根據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指示,為配合平津戰役,令華野自16日起轉入戰場休整,並加強對敵圍困,展開對敵政治攻勢;中野全軍位於宿縣、蒙城、渦陽地區休整,並擔任殲滅杜聿明集團的總預備隊,視情況加入戰鬥或消滅突圍之敵。如李延年兵團再次北犯,也可就地殲滅。中野各部按照總前委的命令,均擬訂了半個月(到1949年1月2日止)的休整計畫。

17日,華野按照中央軍委指示和總前委的命令,即部署休整10天,規定了休整期間的4項中心工作:敵人突圍則殲滅之、研究戰術、整理組織和展開對敵政治攻勢。

到了22日,平津戰場的形勢發展迅速。我軍已完成了對華北敵軍分割包圍的任務,攻殲圍敵的作戰已經開始。22日當天,我軍即全殲新保安之敵主力35軍軍部和2個師。這時,蚌埠李延年兵團54軍已撤回南京,李延年兵團第三次向北增援的可能性已大減,劉汝明兵團已撤到合肥一帶。所以,中央軍委指示華野:可集中全軍多休整數日,養精蓄銳,休息至下月初,於5日左右開始攻擊較為適宜。

根據中央軍委22日的指示,華野前委經研究,決定華野全軍再延長休整10天,到1月5日左右,再開始攻擊。25日,華野前委電示各兵團各縱隊遵照執行。

至於休整期間的活動內容,華野前委向各縱提出幾點:第一、加強攻擊準備,政治上深入動員,總結政治上攻勢經驗,軍事上研究經驗,酌量調整部署;第二、繼續鞏固新兵,做好融化俘虜工作;第三、繼續利用天氣變化及敵人困難等條件,向被圍困敵軍展開普遍的、有效的、各種方法的政治攻勢,瓦解敵人;第四、對部隊加強組織性、紀律性教育,注意克服無組織無紀律現象;第五、補足彈藥。

從淮海戰場來說,這時暫緩攻擊,轉入休整,不僅對提高我軍的戰鬥力有利,而且對最後全殲被圍困的敵人、奪取淮海戰役全勝也是有利的。這時,徐州地區天氣驟然變冷,風雪交加,天寒地凍,包圍圈裡的敵人糧草斷絕,忍飢挨餓。對敵軍延長包圍時間,可以利用天時條件,進一步造成敵人的各種困難,瓦解其鬥志,消磨其銳氣,而我軍則可以養精蓄銳,以逸待勞,做好最後攻擊的充分準備,以較少的兵力消耗、較短的時間,爭取更大的勝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