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太原戰役:一場殊死的血戰 13、盤點

太原戰役從1948年10月5日開始,至1949年4月24日止,歷時6個多月。解放軍共殲滅1個綏靖公署,2個兵團部、6個軍部、17個師及地方武裝共13.5萬餘人,其中斃傷3.3萬餘人,生俘9.7萬餘人,投降5300餘人。繳獲各種炮6283門,各種機槍6943挺,長短槍3.7784萬支,各種子彈236.5萬發,各種炮彈5.4386萬發,手榴彈20.5萬枚,坦克9輛(以上數不包括軍需倉庫庫存),騾馬千匹。解放軍傷亡3.2萬餘人。(根據《解放軍第18兵團軍史戰史資料》之《太原戰役我傷亡消耗統計》)

太原的解放,結束了閻錫山對山西人民長達38年的血腥統治,使人民獲得了一個重要的工業基地,對經濟恢複及支援全國解放戰爭均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拒絕用和平方法解決問題的國民黨殘餘勢力給以應有的懲罰,對此後解放大同等地亦有直接作用。

太原解放了,受盡苦難的古城人民,湧上街頭,以種種方式表達興奮的心情,到處是歌聲和歡笑聲。一位老藝人邊彈邊唱:

從前當牛馬,如今做主人;

昨日淚滿襟,今天慶翻身。

盼了多少日和夜,

熬過了寒冬迎新春。

老漢我今年不是六十二,

我成了二十六歲的年輕人……

太原戰役,是典型的大城市攻堅戰。解放軍全殲太原守軍,在戰役指揮方面的主要經驗是:

第一,制定了正確的戰役指導方針。在戰役初期,解放軍採取了圍困、瓦解和攻擊相結合的作戰方針。在圍城期間,解放軍又採取了圍困、瓦解的作戰方針。經過太原外圍作戰和圍城鬥爭,解放軍逐批消滅了守軍的有生力量,攻佔了戰役戰術要點,瓦解了守軍士氣,為而後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總攻太原時,解放軍在力量對比上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採取了首先分割包圍外圍守軍,爭取殲滅其大部或全部,佔領攻城陣地,而後一舉攻城的戰役指導方針,從而使守軍猝不及防,其防線頃刻間崩潰。實踐證明,這些方針是正確的。

第二,周密部署。根據太原的地理特點和守軍的兵力部署,第1兵團首先攻佔東山四大要塞,掃除攻城的主要障礙,同時控制飛機場,斷絕守軍的空中外援和逃路,為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在總攻太原階段,集中絕對優勢兵力、火力,四面圍攻,多路突破,連續突擊,從而一舉攻克太原。

第三,開展政治攻勢,瓦解守軍。太原戰役期間,解放軍採取各種方式有針對性地大力開展政治瓦解工作,使大批守軍紛紛棄暗投明,從而加快了戰役勝利的進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