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宜川戰役:改變了西北戰場的形勢 3、王震冒險過黃河

西北野戰軍下達給第2縱隊的任務是西渡黃河入陝,消滅韓城守敵,策應野戰軍主力作戰。

早在2月9日20時,王震在給彭德懷、張宗遜和中央軍委的電報中就提出:「野集主力圍宜打援,我由禹門口師家灘西渡。日期及任務,請即示知。賀(賀龍)已到隰縣,須待彭(德懷)確定我縱行動日期,以便決定與賀會面,請示西渡時間、地點。」

2月15日,第2縱隊司令員王震在晉南新絳接到了彭德懷命令第2縱隊西渡黃河參加宜川戰役的電報。16日,他主持召開了縱隊黨委會,17日,在新絳舉行了為向國民黨統治區進軍,轉入外線作戰的全縱隊誓師動員大會。

賀龍特地趕來檢閱了部隊並講了話,他說:「毛主席在中央『十二月會議』上講,現在的戰爭,主要的已經不是在解放區進行。人民解放軍的主力已經打到國民黨統治區里去了。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你們要在這個歷史的轉折中立大功!今天,我是來歡送你們的,歡送你們打到蔣管區去,解放大西北。」

王震也情緒激動地說:「10個月前胡宗南氣勢洶洶地進攻延安,想一舉消滅我們。我們就是那麼好消滅的嗎?沒想到他們天天被我們消滅,幾十萬軍隊讓我們一口一口地吃掉了他七萬。他們的人越打越少,我們的人越打越多。就以我們2縱來說,原來只有9000多人,今天卻有2萬多人。昨天他進攻我們,今天我們去進攻他們。這可是真正的進攻,叫他們來不及還手就把他們消滅。今天賀老總講了,我們從現在起轉入外線作戰。我們縱隊黨委提出了1948年的八項任務,首要的一條,就是爭取在今年內消滅敵人三萬人。賀老總說,要我們在這歷史的轉折立功。我現在代表縱隊黨委號召大家:要爭取1948年第一功!」(《王震傳》)

王震接到彭德懷西渡黃河參加宜川戰役的電報後,就在考慮究竟從哪裡過黃河有利?繞到遠一點的地方渡河,平穩安全,卻要多費時間,部隊多走路也要增加疲勞。如果就近突然從禹門口強渡過去,會使敵人大吃一驚,又能贏得可貴的時間。只是禹門口河水湍急,地勢險峻,敵人戒備特嚴,風險太大。因此,他整整考慮了一夜。

天一亮,王震又召來第2縱隊的幾位領導商討。當大家聽說要從禹門口渡河時,都很擔心,講了許多不利的條件。王震默默地聽著,然後說:「因為險,才有意義。我知道那裡地勢險要,敵人防守嚴密,胡宗南也會判定我們不能過去。如果我們這兩萬人突然過去了,這對敵人會有多大的震動?所以,越是險處越安全,越是險處越有價值。」

最後,大家同意了王震的意見,決定部隊從禹門口渡黃河。但這一決定上報西北野戰軍司令部後,彭德懷也感到這個險冒得太大了,要王震重新考慮。由於王震決心已下,彭德懷把王震的渡河方案轉報中央軍委,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在毛澤東看來,「王震這個人吶,他說能過得去,就一定能夠過得去的」,(《王震傳》)從而決定了王震率第2縱隊從禹門口西渡黃河。

禹門口又稱龍門渡,相傳古代大禹治水到了這裡,率眾鑿開龍門山,黃河之水衝出山峽,浩浩蕩蕩,奔瀉千里。黃河古道兩岸刀削般的懸崖絕壁,就像兩扇石門,大禹取名「龍門」。後世人們不忘大禹鑿龍門的功績,便把它稱作「禹門」。

禹門口地在汾河匯入黃河處,隔河距離韓城60里,渡口對岸和韓城有敵人的兩個團防守。

2月23日,王震率領第2縱隊的千軍萬馬涌到了黃河東岸的沙灘上。只見右側是高聳入雲的龍門山,眼前就是禹門口的滔滔急流。王震和第359旅旅長徐國賢等人一起來到了首先強渡的第717團。團長楊一青把第4連選作突擊連,親自挑選了13名勇士,組成了強渡突擊小組,由4連副指導員徐邦全任組長。

當天黃昏,在強烈炮火掩護下,13名勇士乘第一船登上對岸。

經激戰,佔領了四處灘頭陣地,打垮了敵人反擊,掩護主力陸續登岸投入戰鬥。當晚10時,第717團全部西渡過了黃河,禹門口完全為我軍控制,韓城守敵聞訊棄城南逃。接著,王震率部渡過了黃河。

多年後,王震回憶說:「我們為什麼要走禹門口過河?是出乎敵人意外的。毛主席後來問過我,我說: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主席說:啊!你還懂得辯證法呀!」(《王震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