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宜川戰役:改變了西北戰場的形勢 2、彭德懷仔細分析敵情

宜川東依黃河,西連洛川、富縣,是陝東戰略要地,胡宗南視之為關中屏障。

1947年10月21日,西北野戰軍第2、第4縱隊解放宜川,23日又主動放棄宜川。胡宗南重占宜川後,即以整編第76師第24旅2個團守備,兵力較弱,且地處黃龍山脈之中,是黃龍區同晉綏、太岳解放區之間聯繫的一個釘子。拔掉這顆釘子,解放黃龍山諸城,可進一步打通與晉西北的聯繫,鞏固後方,造成解放大西北的有利態勢。

1948年1月29日,彭德懷在米脂縣呂家溝召開野戰軍旅長以上幹部會,根據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關於向延安、宜川線出擊,得手後向該線以南、渭水以北進攻,以建立渭北根據地的指示,決定第一步以圍城打援的戰術攻宜川。

彭德懷說:宜川是胡宗南棋盤上的一個重要棋子,我們打宜川,胡宗南必然派兵來增援。敵人一向對我軍實力估計不足,劉戡還有股蠻勁,所以一定會來增援。這就便於我軍以逸待勞,選擇有利地形,在運動中各個殲敵。指揮員們一致贊同,說:這一招把劉戡的墳墓都準備好了。

會議確定進行宜川戰役,先以一部兵力圍攻宜川,調動黃陵、洛川等處敵軍來援;野戰軍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中先殲援敵,然後再奪城。彭德懷明確提出,在戰術上,攻城部隊應積極動作,但勿急克,逼敵馳援;打援部隊應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速戰速決。彭德懷把這個「圍城打援」的方案報告中央軍委和毛澤東,迅速得到批准。

彭德懷在部署攻打宜川的同時,即著手進行打援的準備。他依據偵察的材料,分析敵軍從黃陵、洛川等地增援宜川,可能走三條路線:一條是經瓦子街到宜川。這是條公路,便於大部隊機動,距離近,增援快,可迅速解宜川之圍,但有遭野戰軍伏擊的顧慮;二是經石堡(黃龍)到宜川。雖也是一條公路,但路況差,距離遠,不利速援;三是沿第一條道路以北的進士廟梁到宜川,這是條山間小路,地形複雜,翻山越嶺,行動緩慢,重武器不易通過。

敵人究竟會走哪條路呢?彭德懷在野戰軍司令部全神貫注地估量著,像是問自己,又像問其他同志:「來不來呢?可能從哪條路來呢?」

一科副科長接著他的話茬說:「敵人膽小,我估計不敢走小路。」

彭德懷說:你這個估計基本正確。根據敵軍過去的作戰行動規律,劉戡從自身的安危出發,是會走小路的。但下命令的是胡宗南,而劉戡上次增援清澗時來得慢,受了處分。這一次他一定要走得快,要走公路。

彭德懷進一步分析,一方面胡宗南要兼顧守軍與援軍,經瓦子街往宜川,既近且好走,可以迅速達到解圍;此人又主觀成性,對下驕橫,必然命令劉戡經第一條道路馳援。因而決定把部署打援的重點放在第一條路線上。

另一方面,我軍也準備「如敵不援,則奪取宜川後繼續南進,奪取韓城、白水、合陽、大荔等城」。決心下定,彭德懷風趣地說:「圍城打援,釣大魚。我們釣劉戡,釣來釣不來兩種可能。劉戡只要進來,就別想出去。」

為此,西北野戰軍決定集中第1、第2、第3、第4、第6五個縱隊,發起宜川戰役。首先以一部兵力攻打宜川,吸引敵增援,集中主力殲滅取道瓦子街的增援之敵。並要求各縱隊在2月10日前完成一切出發準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