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進軍豫西戰役:忽東忽西殲疲敵 8、毛澤東再示陳謝向西發展

陳賡兵團突破黃河,挺進豫西的時候,劉鄧大軍已經躍進到大別山,好像一把利劍,直插敵人心臟。

蔣介石正在窮於應付,陳賡兵團又從側背殺進一刀。陳賡兵團斬斷隴海,攻佔4城,取得殲敵4800餘人的勝利,不僅為我軍而後繼續發展勝利創造了條件,同時從戰略上調動了敵人,迫使胡宗南部主力第1軍、29軍於8月27日開始南撤;尾追劉鄧大軍主力中的敵整編第2師全部,青年軍第206師的第1旅、第41師的第124旅也被迫西援,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戰軍和劉鄧主力作戰。

蔣介石為了對付陳賡兵團的這一攻勢,剜肉補瘡,拆東牆補西牆:一面慌忙將被迫西援的敵軍同洛陽地區部隊共8個旅的兵力,組成第5兵團,由李鐵軍統一指揮;一面將分布在陝縣以東的新1旅、第135旅與第206師一部及由潼關以西趕來的第167旅和第165旅的494團等部共約四個半旅的兵力,組成陝東兵團,由敵西安綏署陝北指揮官謝甫三指揮。企圖從東西兩面夾擊我軍,打通隴海路,阻止我軍的發展。

這個時候,毛澤東連續給陳賡發來幾個電報,指出,目前在蘭州以東、長城以南、平漢以西、漢水以北的廣大地區,主動權業已轉入我手,應當放手發展,力求運動戰,機動迅速,廣佔地區。並且具體指示:洛陽地區敵所必爭,不應使用主力;主力應當向西,乘胡宗南在西面尚未完成部署的機會,搶佔陝縣、靈寶、閿鄉等城,殲滅分散守備之敵,然後以一路出陝東南,一路出伏牛山,在豫西、陝南、鄂北建立根據地。

陳賡事後追憶:「當時我們的主力在洛陽附近,如果攻洛陽,雖然敵人的第3師等部還未趕到,但亦無必克的把握。即使攻克,也不能鞏固,東西兩面的敵人一旦靠攏,我們就難於展開,難於大量殲滅敵人。主力向西,乘虛殲滅陝縣以西的敵人,斬斷敵人的東西聯繫,既能有力地配合西北野戰軍作戰,又便於多路地向陝南,豫西挺進,開闢廣大的新區,更好地配合挺進中原的主力作戰。毛主席的指示使我們認清了這種局勢,對於挺進豫西的勝利是有決定意義的。」

29日,陳謝向軍委報告:

一、此次渡河經驗不夠,組織欠周密;雨中走山路,馱騾死病很多;河岸道路窄狹等關係,先頭部隊過河後,炮兵、擔架等隔斷,故發展遲緩。

二、我們對軍委意圖了解有偏差。主力過河後向東南,準備乘虛搶佔洛陽西邊,以38軍及22旅為牽制方向。現在要調頭向西,耽誤了時間。

三、21日敵兩個團趕至橫水鎮,我決心殲滅該敵。以兩個旅主攻,兩個旅在洛陽西北打援。兩次攻擊未成,戰鬥尚未結束。

四、現已派4縱兩個旅分別搶佔澠池、洛寧。橫水戰鬥結束後,4縱全部沿鐵路及洛盧公路西進,攻佔盧氏、商南、洛南各縣,相機攻佔潼關以東三縣。秦基偉縱則暫停留新孟洛地區,牽制洛陽之敵,以一部先攻佔宜陽、嵩縣,然後看情況決定下一步行動。

30日毛澤東回電,同意陳謝的作戰方案,指出:「西面空虛,攻取較易,洛陽附近敵所必爭,不應使用主力。」要他們「避開強固設防據點,專打守備薄弱據點,并力求運動戰,求達機動迅速、廣占敵區、多殲敵人之目的」。(《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

接到中央指示後,陳謝與秦基偉等人開會,決定放棄攻打橫水,4縱主力西進,9縱南進牽制敵人,策應劉鄧主力。(《秦基偉回憶錄》第9章)

當時敵人的陝東兵團,除集中了1萬多人據守陝縣阻我軍西進外,陝縣以西的敵人還在集結部署,這裡一個營、那裡一個團地擺成一字長蛇陣。

9月2日,陳謝兵團開始行動,首先以一部監視陝縣的敵人,主力繞過陝縣,直撲靈寶、閿鄉。以迅速的行動,這裡吃一個營,那裡吃一個團、一個旅,把敵人全部消滅了。

12日,我軍解放靈寶、閿鄉、蘆氏等城。然後,以一部西叩潼關,另一部回打陝縣。

這時,陝縣之敵已經孤立,陳謝兵團即以瓮中捉鱉之勢,攻克了這個有萬餘人據守的城市。

在陳謝兵團西向作戰中,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指示要大破隴海路,以便切斷敵西北戰場和中原戰場的聯繫。這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指示。陳謝兵團堅決執行了這個指示,徹底破壞了這一段鐵路。在破壞當時著名險橋第八號橋的時候,謝富治還親到現場督促檢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