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進軍豫西戰役:忽東忽西殲疲敵 3、陳賡部署出征

陳賡於8月初返回晉南,即向全軍傳達了黨中央的進軍命令。

在此期間,部隊對於渡河南征進行了充分的準備。7月27日,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迅速出動原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轄第10旅、第11旅、第12旅、第13旅,以後又增加第22旅),新成立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轄第25旅、第26旅、第27旅和1個炮兵營),光榮起義加入人民解放軍的第38軍(轄第17師、第55師),共8萬餘人組成1個兵團,以陳賡為司令員,謝富治為政治委員。中央軍委並指示組成兵團前委,以陳賡為書記、謝富治為副書記,執行強渡黃河挺進中原,建立豫陝鄂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八月初旬,由陳賡主持,在太岳解放區的首府陽城召開了兵團前委擴大會議。各個部隊的軍政負責同志都參加了會議。

陳賡在會上詳細傳達了中央小河會議的精神,傳達了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非常生動地講述了「破釜沉舟」的故事,同時表示挺進豫西,逐鹿中原的決心是只能前進、絕不後退,只許勝利、不能失敗。他還深刻地分析了解放戰爭一年來的形勢發展,指出這次行動的有利條件,同時要求大家要充分估計到可能遇到的困難,準備克服一切嚴重的困難。會議經過了認真地討論以後,制訂了強渡黃河、挺進豫西的軍事計畫,還研究了新解放區的各項政策問題。陳賡在會上強調指出,在新解放區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民主改革運動,在鬥爭地主惡霸的時候要注意團結民主人士,在解放城鎮的時候要保護民族工商業,注意團結各界愛國人士,擴大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統一戰線。

陳賡平素作風瀟洒,生活上是樂天派,在戰爭中卻是兢兢業業,十分嚴謹的人。打起仗來,常常幾天幾夜不眠不休,腦子裡只想著這一件事。他對作戰指揮,總是非常細緻,經常親自偕同主攻部隊指揮員看地形,找群眾詢問情況,和幹部研究計畫,力求每次戰鬥都有充分的準備和勝利的把握。

對於這次關係全國戰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軍事行動,陳賡尤其小心翼翼,態度認真,進行了異常周密細緻的戰前準備。本來,在召開陽城會議以前,兵團所屬各旅、團的指揮員,早已前往準備強渡的黃河沿岸地段作過詳細偵察,渡河地段的地形,民情以及對岸的敵情,等等,都已深入了解。

但是,在會議結束以後,他又指派太岳軍區第4分區、第11旅和第4縱隊聯絡部負責人等,馬上出發前往靠近黃河岸邊的藍田,專門負責了解對岸敵人的情況。行前,陳賡交付他們兩項任務:第一,對於沿岸情況再作一次全面的了解;第二,逐日觀察對岸敵情有無變化,隨時報告。第4分區司令員郭慶祥等帶領少數參謀,偵察人員到達藍田,每天都將所得到的敵情資料,及時地打電話或寫書面報告給他,直至渡河前夕,陳賡親自率領指揮所來到前沿的時候。

渡河前,部隊開展了政治整訓、戰前練兵活動,通過訴苦教育,激發了廣大指戰員的階級仇恨;通過軍事演練,提高了作戰能力。同時還深入具體地進行了新區政策紀律教育。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為使部隊做好充分準備,8月6日還作出了《關於支援陳謝兵團南征的決定》。

在晉冀魯豫中央局和晉冀魯豫軍區的統一領導下,太行、太岳兩解放區黨委和政府動員了8000餘名翻身農民分別補充了各部隊;在半個月的時間內,黃河北岸人民群眾為部隊渡河趕造了大小船隻60餘艘,並準備了葫蘆、油布包等大量渡河器材,挑選和訓練了隨軍渡河的船工、水手。兩解放區黨政軍機關還抽調幹部成立了聯合後方指揮部,動員民兵、民工3萬多人隨軍渡河南進,並籌集了一定數量的經費,為這次渡河作戰給予了大力的保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