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魯西南戰役:高明出色的軍事行動 1、毛澤東決定把戰爭引向蔣占區

到1947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經進行了整整一年。經過一年的戰爭,敵人雖然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但是,無論在數量上或者裝備上它都還佔著優勢。蔣介石還在繼續獲得美帝國主義大量的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還有廣大的統治區可供搜刮,以支持其軍事進攻。

敵人對我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還在繼續進行:集中了31個旅共20萬人壓在陝北戰場上;集中了56個旅共40萬人壓在山東戰場上。東北戰場上的敵人雖已被迫採取「全面防禦」,但也還保持著相當大的兵力。

解放區的重要城市延安、臨沂和張家口等地還淪陷在敵人手中。當時,從表面上看,可說是烏雲依然瀰漫天空,局勢依然嚴重。但是,毛澤東高瞻遠矚,科學地分析了革命形勢,指出戰略進攻的時機已經到來了。事實正是這樣,經過一年來的軍事較量。敵人被我軍殲滅了正規軍97個半旅,連同非正規軍共110餘萬人,被迫把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而且重點進攻也遭到了挫折,成了強弩之末。敵軍被我大量殲滅,總兵力已從戰爭開始時的430萬人減少為370萬人。

敵人進攻解放區的兵力,除了用於守備外,戰略性的機動力量已經大大減少。在後方任守備的只有21個旅,且分布在新疆、甘肅、四川、西康等省。在湘、桂、黔、閩、浙、贛6個省的廣大地區,只有一些地方保安部隊維持秩序。國民黨的後備力量已經快用完了。同時,在敵人統治區域的偉大的人民運動,已經蓬勃發展起來,迅速地遍及60多個大中城市,形成了反對蔣介石反動統治的第二條戰線。

我軍則由戰爭開始時的120萬人,發展到195萬人,其中正規軍發展到100多萬人,可以全部用於機動作戰,裝備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我軍雖然在數量上還劣於敵人。但機動兵力卻佔優勢;在政治上處於絕對優勢地位。

總之,蔣介石無論是在軍事上或政治上都打了敗仗,「已處在全民的包圍中」。而我軍則在戰爭中不斷得到鍛煉和發展,裝備大為改善,士氣極為旺盛,廣大指戰員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戰略戰術的本領有了很大的提高。廣大解放區在「前方打老蔣,後方挖蔣根」的口號下勝利地進行著土地改革。我軍的後方更加鞏固了。

所有這一切,都顯示出中國人民最後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新的大革命高潮臨近了,我軍轉入戰略進攻的時機基本上成熟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毛澤東及時抓住戰機,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應等到敵人的進攻被完全粉碎,我軍在數量上裝備上都超過敵人之後再去展開戰略進攻,而應抓住這個有利時機,不讓敵人有喘息機會,立即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因而,毛澤東規定我軍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徹底破壞國民黨將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進一步破壞和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戰略方針。

毛澤東緊緊抓住有利時機,決定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把戰爭引向蔣管區,將中國革命推向新的高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