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延安保衛戰:保存自己與消滅敵人有機結合的經典之作 6、中央撤離延安前夕

3月11日,胡宗南部大軍已在宜川、洛川地區集結完畢,大舉進攻迫在眉睫;西北解放軍兵力少於敵人數倍,正面防禦作戰處於十分不利地位;而晉南、豫北等地解放軍的反攻作戰尚未開始。

於是,中央軍委著眼戰略全局,毅然作出暫時放棄延安的重大決策,命令西北解放軍在延安以南地區實行機動防禦、節節抗擊,掩護在延機關和群眾安全轉移後,主動放棄延安,誘敵深入,運用「蘑菇」戰術與敵周旋,然後看準它的弱點,集中兵力逐批予以殲滅,並牽制胡部主力於陝北戰場,使其不能發揮國民黨軍戰略預備隊的作用,以利於其他戰場的解放軍打擊和殲滅敵人,收復和擴大解放區。

預見到從堅守延安到暫時放棄延安這一重大轉變,必將在幹部戰士的思想上引起混亂,中央領導人親自反覆向大家進行解釋工作。3月14日和18日,毛澤東在接見軍隊部分領導幹部時說:「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這是個顯而易見的真理。從全國戰局敵我軍事力量對比方面看,暫時放棄延安,無損於人民解放軍勝利的全局。」

為了加強戰備,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特別是西北解放軍,日夜籌劃,緊張工作,適時採取了許多有力措施:

1947年1月31日發布命令,以第1縱隊(轄第358旅、獨立第1旅)、新編第4旅、教導旅及警備第1、第3旅,組成野戰兵團,由張宗遜、習仲勛分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2月10日,陝甘寧野戰兵團正式成立。

3月6日,對保衛延安作了具體部署:以教導旅及警備第3旅第7團在南線抗擊胡宗南部的進攻,掩護在延機關、團體、學校、醫院和群眾的轉移和疏散。其中以教導旅第2團防守臨真鎮、金盆灣一線;以第1團防守南泥灣、九龍泉一線;以警7團防守交道、茶坊、縣、榆林橋一線;以主力第1縱隊在隴東作戰結束後迅速返回延安以南地區,待機使用;以地方武裝、游擊隊和民兵深入敵軍佔領地區,積極開展活動,配合主力作戰。

8、9日,連續電令晉綏軍區第2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王震率部(轄第359旅、獨立第4旅)儘早西渡黃河,加入陝北解放軍戰鬥序列。17日,王部抵達延川。

10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彭德懷到南泥灣、金盆灣、臨真鎮等地檢查前線部隊防務,並於翌日在茶坊召開營以上幹部會議,研究阻擊國民黨軍的具體作戰部署。

12日晚,在國民黨飛機連續對延安狂轟濫炸後,為確保黨的領導中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運轉自如,中作戰。央書記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和葉劍英率領機關一部離開棗園北上,轉移到瓦窯堡辦公,毛澤東、周恩來仍留在延安,並由棗園搬到王家坪解放軍總部辦公,與彭德懷一起指揮為了抗擊胡宗南部的進攻,西北解放軍於3月上旬,在勞山與三十里鋪至南泥灣與二十里鋪之間,緊急構築第三道防禦工事,增添44里塹壕,3664個散兵坑,531個火力點。第一道防線東起臨真鎮,經過龍泉鎮、屈家灣,西至牛武、茶坊。第二道防線,東起金盆灣,經過南泥灣、九龍泉,西至榆林橋。這兩道防線是1947年2月以前修築的。

與此同時,陝甘寧邊區政府積極進行土地改革,抓緊春耕生產,大力動員和組織群眾參加和支援戰爭。3月8日,召開延安各界萬餘人的保衛邊區保衛延安緊急動員大會,朱德、周恩來、彭德懷、林伯渠等人出席大會並發表演說,號召廣大軍民「緊急動員起來保衛邊區,保衛延安」,「打垮蔣介石的進攻」。先後有大批青壯年踴躍參軍,各地游擊隊、民兵進一步健全組織,開展活動,廣大群眾掀起增產節約、支援前線的熱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