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魯南戰役:35天殲敵3個整編師 12、盤點

魯南戰役,山東、華中野戰軍全殲國民黨軍2個整編師部、4個旅、1個快速縱隊(含步兵1個旅)另1個團,共計5.3萬餘人,自身僅傷亡8000餘人。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包括坦克24輛、汽車470餘台、各種炮217門(其中105毫米榴彈炮48門)。這些重裝備為解放軍組建特種兵提供了物質基礎。由於繳獲了1000餘挺輕重機槍,不少野戰部隊在戰後將營屬機槍排擴大為機槍連。

魯南戰役的勝利,華東解放軍俘獲大批國民黨軍人員和武器裝備,特別是繳獲大批現代化武器和俘獲大批技術人才,為華東解放軍特種兵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魯南戰役勝利,華東解放軍收復了邳縣、嶧縣、棗莊,實現了中共中央軍委開闢魯南戰場,準備打更大的殲滅戰的戰略意圖。1月21日,毛澤東電示陳毅、粟裕、譚震林:「從攻克棗莊翌日起,全軍整訓兩星期,集中一切力量殲滅歐震。」「三十五天內你們殲滅第69、第26、第513個整師,取得空前大捷。主要缺點是未能於宿北、魯南兩役中集中山野、華野全力於一個戰役,而被歐震、李延年牽制了我軍20個團以上,否則胡璉馮治安兩部已被殲滅。今後打歐震務必集中50個團於一個戰場上作戰。對台徐臨城方面僅用地方游擊隊監視之即可。」(《毛澤東軍事文集》第3卷,第632頁)陳、粟、譚遵照指示,抓緊戰爭間隙,一面補充,整編、訓練部隊,一面加緊調查研究國民黨軍動向,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中共中央軍委高度評價了魯南戰役的意義,在1947年1月14日致山東、華中野戰軍首長的電文中指出:「魯南勝利,局面打開,我已奪取主動,敵已陷於被動。」(《毛澤東軍事文集》第3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618頁)

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認為:「宿北、魯南戰役,是(華東)我軍由解放區前沿作戰向縱深作戰轉變的關鍵兩仗。這兩仗打好了,這個轉變就轉好了。」他還認為,這兩仗對解放軍的建設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對解決華中部隊由蘇北撤向山東的思想問題,對全面鍛煉和提高部隊的戰鬥力有重大的作用;特別是為山東、華中兩野戰軍從作戰指導思想、指揮關係以至組織編製實現集中統一,奠定了基礎。(粟裕在軍事科學院一次談話的記錄稿,1981年12月)

魯南戰役,山東、華中野戰軍在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準確選擇突擊方向和打擊對象、嚴密組織戰役分割與戰術包圍、適時轉用兵力擴大戰果以及以劣勢裝備打擊敵裝甲部隊等方面,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陳毅在談到魯南戰役的作戰特點時指出:採取鑽隙挖心的戰法,對於密集並進的國民黨軍重兵集團,具有特殊的作用。「我軍對於敵軍幾個軍靠攏,使用推進戰術時,不用鑽隙挖心的辦法,只從正面或翼側進攻,皆無法達到殲敵的目的。此種戰法,形式上突入敵之包圍,是冒險的。實際上,是一種集團兵力的奇襲,乃是奏效最易的。」「魯南戰役,以一個縱隊插入敵馬勵武26師及馮治安77師、59師之間,先打著26師師部及其坦克部隊,馮部與馬勵武部間隙只十餘里、二十里不等」,即是成功的一例。(陳毅:《組織戰役和戰鬥的經驗》)

國民黨軍在檢討魯南戰役的教訓時談到:在戰略上,「我軍備兵團過於分離,當匪自蘇北向新安鎮以北撤退時,我歐震兵團及74師、11師等部,均無積極行動牽制匪軍,使匪得以徹底集中兵力擊破我26師。其後,我歐震兵團仍復遲遲其行,……每日以八公里之行程」,到達新安鎮後,又復停止兩日,「使匪再得擊破我51師」。在戰術上,「魯南我軍過於突出,第一線部隊拘守點線,正面太廣」,以致被各個包圍擊破(國民黨軍官訓練團編:《一年來重要戰役之檢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