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宿北戰役:華東戰區的一個轉折 7、盤點

宿北戰役自12月15日至19日曆時5天,全殲國民黨整編第69師,重創整編第11師,殲滅國民黨軍2.1萬人,連同鹽城、漣水防禦戰,蘇北戰場共殲敵3.3萬餘人。解放軍亦付出亡2000、傷6000餘人的代價,這是自衛戰爭開始以來華東戰場取得的又一次偉大勝利。宿北戰役的最大特點是開始了整師整旅地殲滅蔣介石的嫡系建制部隊。整編第69師上自師長下至火夫2萬餘人,全部被殲。100多門大炮,500多挺輕重機槍,50餘萬發各種槍炮彈裝備了人民解放軍,在1.8萬名俘虜中有4000多人立即表示願意參加人民軍隊。

宿北戰役的勝利,不僅打退宿新兵團的進攻,同時迫使其他各路國民黨軍放慢進攻暫時停止進攻,為解放軍下一步機動作戰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宿北戰役在戰役指揮上的主要經驗是:在國民黨軍多路進攻的情況下,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其一路;以遠距離奔襲,保證了戰役發起的突然性;在部隊使用上,注意充分發揮各參戰部隊的特長,以擅長攻堅的第8師進攻戰場制高點——堅固設防的峰山,以擅長野戰的第1縱隊擔任穿插分割、迂迴包圍,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國民黨政府國防部在檢討宿北戰役的教訓時,批評徐州綏署將「全兵力於蘇北、魯南作扇形展開,採取全面攻勢。致各兵團在戰略上形成隔離之狀態,在戰術上呈現突出之弱點。同時,未事先控置(制)第二線機動兵團,致各兵團遭匪各個圍攻時,竟無法補救,招致重大之損失」。(國民黨《國防部三十五年度工作報告書》)

幾十年後,粟裕大將談起宿北戰役,將其評價為「華東戰區的一個轉折」。這一戰役比起華野以後的勝仗,算不得大仗,為何評價如此之高?他認為:「這次作戰是兩支野戰軍會師後在戰役上初次協同作戰,這也是一種初戰。這仗打勝了,兄弟部隊之間就產生了彼此的信任,兩支野戰軍合併後的新的領導機構和所屬部隊也就產生了上下之間的彼此信任。這一切,都是無價之寶。相反,如果這一仗我們被打敗了,上下之間和兄弟部隊之間就容易互相埋怨,就要花上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和相當大的努力,才能彌補過來。『慎重初戰』的道理也適合宿北戰役。」(《粟裕戰爭回憶錄》第11章)他還指出:由於這次戰役的勝利,我軍開始由被動轉為主動,是集中兵力打大殲滅戰的一個開端,對於以後的戰局發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