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宿北戰役:華東戰區的一個轉折 4、陳、粟精心研究對策

1946年11月15日,蔣介石的「國民大會」開幕,他為了以軍事上的「勝利」來為其「國民大會」打氣,擬訂了一個對華東解放區4路進攻計畫,妄想切斷我山東與華中的聯繫,聚殲我華中主力,在年底以前「結束蘇北戰事」。

12月上旬,敵便集中25個半旅,30多萬人,分4路從東台、淮陰、宿遷和嶧縣向蘇北、魯南解放區發動進攻。

很快,我軍便偵知和判明了敵4路進攻部署:敵以徐州綏署主任薛岳為總指揮。第1路以其65師、83師、25師共5個旅兵力,由第1綏靖區司令李默庵指揮,經東台沿通榆公路向鹽城、阜寧進攻;第2路以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會同28師共5個旅,由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李延年指揮,從淮陰進犯漣水;第3路以蔣的另一支精銳部隊胡璉的第11師,會同戴之奇的第69師共6個半旅,由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吳奇偉指揮,從宿遷向沐陽、新安鎮(新沂)進攻;第4路以其第26師(附第1快速縱隊),會同第51、第59、第77師共9個旅,由台棗向臨沂、郯城進犯。定於12月13日各路同時行動。

「敵人殺氣騰騰,表面上很兇狠,但有沒有我可擊處呢?陳毅分析指出,敵兵力雖有幾十萬,但敵人兵力相當分散,各路之間有100多里至數百里的間隔,便於我集中兵力分隔圍殲;敵人對我解放區地形不熟,多數剛被我軍痛擊,傷亡很重,不敢冒進,而少數未經我軍沉重打擊的部隊,則求勝心切,往往容易輕舉冒進,孤軍深入。這又能造成有利於我軍殲滅敵人的戰機。我們是不是集中力量,選擇其一路,在隴海路以南先狠狠地打一仗?」

粟裕見陳毅徵詢意見,仔細地察看地圖,一邊指著地圖一邊說:「我考慮,敵軍這4路中有3路剛受我軍打擊,行動時較為慎重,而宿遷這一路中,戴子奇是三青團中委,以少壯派自詡,是蔣的死黨,急於想先攻下新安鎮,封鎖隴海路,搶奪頭功,而他的廣東部隊又尚未受到我軍打擊,驕狂輕率,胡璉的11師雖然是陳誠的看家本錢,為蔣的五大主力之一,但剛調來宿遷,對我軍情況很不了解,先打這一路比較有把握,這是一;戴之奇的69師實際上除60旅和重建的92旅一部外,其餘都是由馬勵武、殷茂林的舊部和原國防部工兵5團等臨時拼湊起來的,內部矛盾重重,戰鬥力比較弱,容易擊破,這是二;第三,宿北的地理位置,有利於我軍保持主動。我的意見,是先打宿遷這一路。不知大家有什麼想法?」

經過充分討論,大家一致同意陳、粟司令員的意見。中央軍委很快就批准了這一戰役行動。

通過13、14日敵人對我的進攻,我軍查明了宿遷這一路敵人的進攻部署:整編第69師率第60旅及92旅第267團、預備第3旅、第41旅為左翼,14日已進至嶂山、羅庄、邵店地區,師部位於人和圩;整編第11師為右翼,已進至曹家集地區。這時,敵第一梯隊整編第69師全部及整編第11師主力,已呈扇形展開,正面、縱深為25公里左右,其後方補給僅宿遷一點。

為了抓住有利戰機,14日,陳、粟首長定下決心:15日晚發起戰役,以24個團的兵力,首先殲滅敵整編第29師於宿遷以北地區,而後乘勝擴大戰果,尋殲整編第11師的全部或大部。各部隊的任務是:

張震、饒子健的第9縱隊主力繼續堅守五花頂、葉海子、來龍庵陣地,吸住敵人,保障我軍主力對敵達成合圍,而後協同主力向敵整編69師出擊;何以祥、丁秋生的第8師、第1縱隊一部及第7師的第5旅分別圍殲峰山、曉店子、嶂山鎮地區之敵預備第3旅,任務完成後,由西向東攻擊,協同友鄰聚殲整編第69師主力;葉飛、賴傳珠的第1縱隊主力自曉店子、井兒頭之間入敵之縱深,切斷整編第69師向宿遷的退路和與整編第11師的聯繫;第2縱隊由東向西突擊,與第1縱隊協同割裂整編第11師的聯繫,並參加殲滅被圍之敵。

各部隊接到命令後,當夜隱蔽開進,按計畫於15日拂曉到達預定位置,形成對敵圍殲的態勢。

儘管蘇北的冬季通常是遲到的,但12月的六塘河畔原野,也已是衰草枯黃,蘆花飛白,滿目蕭殺氣象。華東戰場第一個冬季會戰的序幕,就在這裡拉開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