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宿北戰役:華東戰區的一個轉折 1、徐州綏靖公署制訂「結束蘇北戰爭」計畫

1946年10月,國民黨軍佔領了華北解放區首府張家口,蔣介石得意忘形,為了配合國民大會的召開,採取了狡猾的兩面手法:一方面施放和平煙幕,頒布了所謂第三次停戰令:「自11月11日正午12時起,全國軍隊一律停止戰鬥,各守原防,以示政府和平忍讓之至意」(劉紹唐主編:《民國大事日誌》,《傳記文學叢刊》(第2冊),台灣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754頁。這個虛偽的停戰令被中國共產黨拒絕。1946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發言人廖承志發表聲明指出:「如果蔣氏欲證明他對和平具有誠意,那麼他就應當:第一、下令停開一黨包辦的所謂國大,第二、恢複一月間第一次停戰位置。」),企圖將破壞政協決議的責任推到中共頭上;另一方面密令徐州綏靖公署制訂了一個「結束蘇北戰爭」的作戰計畫,企圖將新四軍主力消滅或逐出蘇北。

國民黨徐州綏靖公署作戰計畫的要點,是集中11個整編師(其中3個整編師由後方調來,1個從冀魯豫戰場調來),組成4個兵團,分頭向蘇北、魯南解放區進攻。徐州綏署以迅速擊潰「陳毅部主力於隴東以南地區,再向魯南追殲其殘餘之目的,決先攻佔阜寧、東新安鎮(今灌南縣)、漣水、沭陽、新安鎮(今新沂市)、蘭陵鎮、傅山口、向城各要點,以利而後之進剿」(謝聲溢等編:《綏靖紀實》,1947年版,第66~70頁)。這個計畫的重點在宿遷方向,具體部署如下:

鹽阜兵團,由4個整編師——4個整編師為:整編第83師,師長李天霞,轄第19旅、第63旅;整編第44師,師長王澤浚,轄第150旅、第162旅;整編第25師,師長黃伯韜,轄第108旅、第148旅;整編第65師,師長李振,轄第154旅,第160旅,(資料見謝聲溢等編:《綏靖紀實》)——組成,集結於東台、興化地區向鹽城、阜寧進攻,而後向東新安鎮,直指隴海路。司令官歐震,受第1綏靖區主任李默庵指揮。

淮漣兵團,由2個整編師——2個整編師為:整編第28師,師長李良榮,轄第52旅、第182旅、工兵第1團;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轄第51旅、第57旅、第58旅,附第7軍之第171師(未整編)工兵第15團1營——和1個工兵團組成,集結於淮陰地區,向漣水方向進攻。司令官為徐州綏署副主任李延年。

宿新兵團,由2個整編師——2個整編師為:整編第11師,師長鬍璉,轄第11旅、第18旅、第118旅,附重炮第13團、工兵第15團(欠2個營);整編第69師,師長戴之奇,轄第60旅、第41旅、預3旅、第92旅,附工兵第5團——和1個重炮團、1個工兵團組成,集結於宿遷地區,向沭陽、新安鎮方向進攻。司令官為胡璉,受徐州綏署副主任吳奇偉指揮。

嶧臨兵團,由2個整編師——2個整編師為:整編第77師,師長王長海,轄第37旅、第132旅,附重迫擊炮第13團;整編第26師,師長馬勵武,轄第44旅、第169旅,附第1快速縱隊、重炮第5團(欠2營)工兵第20團——及1個快速縱隊、2個重炮團和1個工兵團組成,集結於嶧縣(今嶧城)、台兒庄地區,向臨沂方向進攻。司令官為徐州綏署副主任馮治安。

四路總兵力達11個整編師,26個步兵旅及9個特種兵團,由徐州綏署主任薛岳統一指揮,企圖將華東解放區攔腰斬斷,將新四軍主力殲滅或逐出蘇北,從而結束蘇北戰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