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張家口保衛戰:不計一城一地得失 5、張家口是棄還是守

從北平地下工作系統送來的情報和軍區掌握的敵情動態。全都證實了張家口的形勢是嚴峻的。那麼,對於張家口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針?是堅守張家口還是放棄張家口?聶榮臻終日站在地圖前思考著。他知道,我軍部隊在大同、集寧外圍連續作戰,損耗較大,需要及時補充、休整。張家口地處要塞,敵人有非得不可的野心。這些天,國民黨軍的飛機已不時地對張家口進行轟炸掃射。如果我軍要一味固守張家口,敵人一定會集中兵力多路強攻,那時候,晉察冀軍民將不得不在不利的條件下與優勢之敵對抗,就會陷入被動。

放棄張家口?聶榮臻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每當這念頭出現在他的頭腦中時,他便會產生這種感覺。張家口是我軍付出血的代價後直接從日軍手裡奪回來的,放棄,部隊會怎麼想呢?

在我軍的廣大指揮員,特別是高級幹部中,對於是堅守還是放棄張家口的問題,意見分歧還是很大的。大體有三種意見:

一是認為張家口守不住,弄不好可能被迫撤退,那損失就大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我們被逼得從中央蘇區撤出來,進行兩萬五千里長征,現在蔣介石軍隊比那時要多,又有美國支持,我們怎麼打?

二是認為我們有晉綏軍區和第3縱隊等部隊,東面有冀熱遼軍區和第2縱隊等部隊,張家口是可以守住的。三是更多的人是捨不得丟掉張家口,認為這是抗日大反攻以來,我軍攻佔的唯一大城市,怎麼能捨得放棄呢?他們以當年馮玉祥固守過張家口為例,證明張家口是可以守和應該守的。

為了統一大家的思想,聶榮臻主持召開了晉察冀中央局會議。肖克、劉瀾濤、羅瑞卿等中央局多數領導人,都參加了這次會議,並同意聶榮臻的意見,必要時應該放棄張家口。經過熱烈地討論,晉察冀中央局做出了準備放棄張家口的決定。

肖克後來回憶說:「放棄張家口,中央局開會表決,我首先表示同意。黨內的思想工作難做,有人戰略眼光差,就事論事。因為放棄了平綏線,才能在平潮路上打擊敵人的弱點。我和聶榮臻同志是看到了這一點。這是個正確的措施。」(《聶榮臻傳》)

9月15日,聶榮臻又在晉察冀中央局幹部大會上做了《不計一城一地得失,力爭戰勝敵人》的報告。他提出:東線我軍放棄承德,西線撤圍大同,張家口兩面受敵態勢形成。「在萬一不利的情況下,不作孤注一擲,這不是說輕易放棄一切城鎮。比如張家口這個大城市是壓在我們肩膀上的大包袱,並非絕對不能放棄,但絕不能輕易放棄。」針對敵人兵力不足的特點,聶榮臻提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以大兵團的運動戰為主,戰役指導上是以速決戰、殲滅戰為原則」。(《聶榮臻軍事文選》)

想法考慮成熟以後,9月17日,聶榮臻、肖克、劉瀾濤、羅瑞卿聯名向中央軍委報告了棄守張家口的問題。

18日,中央軍委立即複電給聶榮臻等人,指出:「集中主力於適當地區待敵分路前進,殲滅其一個師(兩個團左右),得手後看情形,如有可能,則再殲其一部,即可將敵第一次進攻打破。依南口至張家口之地形及群眾條件,我事前進行充分準備,各個殲敵,打破此次進攻之可能性是存在的。」「此種殲敵計畫是在保衛察哈爾之口號下進行動員,但以殲滅敵有生力量為主,不以保守個別地方為主,使主力行動自如,主動地尋找可打之敵作戰。如屆時敵數路密集不利於我,可以臨時決定不打。若預先即決定不打,則將喪失可打之機,對於軍心士氣亦很不利。」「每次殲敵一個團二個團,並不需要很多兵力,以幾個團鉗制諸路之敵,集中十個至十五個團即有可能殲敵一個旅(兩個團)。」「同時張家口應秘密進行疏散,準備於必要時放棄之,這種準備和積極布置殲敵計畫並不矛盾。」(《毛澤東軍事文集》第3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