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張家口保衛戰:不計一城一地得失 3、張家口被圍

根據中央提出的「奪取三路四城,首先打下平漢路和石家莊、保定」的指示,聶榮臻提出,如無晉冀魯豫的配合,執行中央的指示是困難的,建議先用半月時間,與晉綏配合打下大同。中央複電同意。於是7月,為孤立大同,晉察冀與晉綏軍區配合進行了晉北戰役。晉察冀軍區部隊在40多天中解放了山陰、繁峙、原平、五台、定襄等城鎮,殲敵8000多人,基本實現了預期目的。晉北戰役後,接著與晉綏軍區組織了大同、集寧戰役。

8月2日,聶榮臻到陽高主持了大同戰役作戰會議。根據大同守敵兵力不強,但城防堅固的特點,確定以5個旅圍攻大同,先在外圍各個殲敵,在圍城同時,另部署4個旅打傅作義可能的增援,並組成前線指揮部,由晉綏野戰軍副司令員張宗遜任司令員、晉察冀軍區副政委羅瑞卿任政委、第3縱隊司令員楊成武任副司令員。

7月31日戰役開始。大同城堅,對此估計不足,未能按計畫攻克。9月2日,傅作義3個師增援大同,這本在我意料之中。傅部進到集寧,被包圍。在敵人即將被殲時,傅作義又派了一個師增援集寧。由於前線指揮員指揮不當,不是集中全力先吃掉敵人3個師,而是掉頭打敵人增援的一個師,兵力調整又組織不當,致使敵4個師會合,失去了殲敵良機。

後來,聶榮臻在回憶錄里總結教訓時說:「發起大同戰役,有考慮不當之處。因為,大同敵人的兵力雖不雄厚,而城防設施是頗為堅固的。當時,我軍既沒有重武器配備,又缺乏攻堅戰經驗,哪裡有把握攻下大同?」(《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2日版,第631頁)

在這種情況下,13日部隊撤離集寧,16日撤圍大同,加上8月28日放棄了承德,至此,張家口東西兩面受敵,形成被動態勢。聶榮臻權衡利弊,認為我軍一向以殲敵有生力量為主,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決心能守則守,必要時主動放棄張家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