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蘇中戰役:七戰七捷,戰史罕見 1、蔣介石咄咄逼人,蘇中烽煙將起

抗日戰爭結束後,蘇中根據地擁有長江以北、京杭大運河以東、北至斗龍港、東至黃海的一片約2.3萬平方公里的地區。相當於今天江蘇省的南通地區大部和鹽城地區南部。這裡城鎮比較稠密,人口800餘萬。盛產糧食、棉花、食油、海鹽等重要戰略物資,棉紡織業和商業也很發達。平原上水網密布,公路縱橫,生存環境相當優越。

1945年10月中旬,黨中央根據戰略形勢的變化,決定將中共山東分局與華中局合併為中共中央華東局,以饒漱石為書記兼新四軍政治委員,陳毅為副書記兼新四軍軍長、山東軍區司令員。原華中局改為華中分局,受華東局領導。由此,華中的黨和軍隊領導也作了相應的調整。

10月27日,粟裕接到華中分局轉達的中央命令,任命他為蘇皖軍區司令員,張鼎丞為副司令;鄧子恢、譚震林為正、副政治委員。粟裕認為張鼎丞資歷比他老,當副職不合適,當天就給中央發出電報,說明鼎丞同志「抗戰以前為長輩,抗戰初期為職之上級」,「請求中央以鼎丞為司令,職當儘力協助,以完成中央給予之光榮任務」。中央領導看到粟裕這封懇切的電報,感到粟裕確實是從大局和團結的願望出發,表示了不計職位高低的謙虛態度,於是29日指示華中局,同意粟裕的要求,以張鼎丞為華中軍區司令,粟裕為副司令兼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軍事文集》)

1946年1月10日國共雙方停戰協定生效後,蘇中度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受和平思想的影響,一部分幹部認為國共開始和平談判,政協會議也召開了,武裝鬥爭可能沒有了,即使有也是局部摩擦。軍隊要國家化,整軍複員也搞起來了。部隊幹部很多人對此是表示懷疑的,認為和平不可靠,戰爭危險仍然存在。但上級說和平了,有的幹部就想結婚成家,過安穩日子。有的看到地方幹部穿的好,部隊還穿老粗布衣服,也不安心,想轉到地方工作。但是粟裕等領導人卻沒有放鬆警惕。遵照中央和華東局指示,他們開展了「百日練兵」,教育幹部戰士不可鬆懈。

果然,到了1946年5月,東北方面的形勢越來越緊張。四平之戰結束後,國民黨軍隊佔領了長春。蔣介石認為他有把握消滅共產黨軍隊,得意揚揚地飛往瀋陽督戰。美國方面的態度也越來越明顯地偏向國民黨一方。當時,中共中央還不願與國民黨全面破裂,6月初周恩來回延安彙報工作時,中央還決定「竭力爭和平,哪怕短時期也好」。

但蔣介石咄咄逼人,6月17日提出最後通牒式的停戰條件:要求中共退出熱河、察哈爾兩省,山東的煙台、威海,東北的哈爾濱、安東、通化,以及6月7日後在山東解放的大小城鎮。25日,更要求中共退出膠濟鐵路沿線、蘇北和6月7日後在山西、河北解放的大小城鎮。馬歇爾也施壓中共代表團接受蔣介石的條件,周恩來對此極為憤慨,表示根本不能考慮。國民黨代表在與周恩來談判時又提出由美方行使最後決定權,周恩來怒不可遏,嚴正聲明:中國共產黨人是愛國主義者,不能承認喪失國權的辦法。(《周恩來年譜》)

形勢已經十分明顯,蔣介石是決心要打全面內戰,已經沒有退讓出路。周恩來於6月22日電告中央:蔣介石不僅要在東北大打,也將向關內解放區進攻。戰爭可能在7月初開始,所以應在8天之內積極備戰。

毛澤東思考了幾天幾夜,終於下定決心以自衛戰爭對付蔣介石的全面內戰。6月22日,他設想了一個南線作戰的戰略計畫,請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等同志考慮:如果國民黨軍隊向我大舉進攻,山東、太行兩區的我軍主力則實行外線出擊,向南作戰。劉、鄧主力以豫東地區為主要作戰方向,相機佔領開封;陳毅主力以徐州為主要作戰方向,相機佔領徐州;力求在野戰中殲滅國民黨軍一部分有生力量。華中軍區主要對付江北敵軍,配合南線作戰。毛澤東的意圖是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保護老解放區不受損害,同時開闢新解放區,並保障中原李先念部隊的安全。對於蘇中地區,毛澤東考慮到那裡靠近南京,肯定是國民黨要重點進攻的地方。6月25日,毛澤東電告華中分局:「蘇中地區在蔣優勢兵力進攻下,有暫時失陷可能。你們宜作事先準備,以免臨事倉促,受過大損失。」看來,中央對華中局勢已經作了最壞的打算。(《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三卷)

為了實施這個戰略計畫,中央於6月26日指示華中分局,要粟裕、譚震林率領15個團的主力向淮南進發,配合山東主力進攻蚌埠。留下少量部隊牽制揚州方向國民黨軍隊。在山東的新四軍軍部表示執行中央命令,電令華中野戰軍主力西進待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