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原突圍:起了極大的戰略作用 3、中原軍區慎擇突圍方案

內戰將不可避免地要打起,為呼籲全國制止內戰,中共中原軍區嚴正聲明:國民黨反動派蓄謀已久的對我中原軍區部隊的「圍殲」計畫,已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國民黨在四周圍困與準備參加「圍殲」我們的部隊,計有第75軍、第76軍、第72軍、第66軍、第18軍、第15軍、第10軍、第41軍、第47軍、第69軍、第84軍11個正規軍,共22個師,約30萬人。最近已經出動向我邊緣地區進攻者計有新15師、新13師、第118師、第185師、第13師、第199師、第6師7個師。平漢路西之進攻,於4月中旬即已開始。路東方面新13師傾1個師之眾,在4月25日,猛烈攻佔我小界嶺(麻城東北150里),繼之於28日向我黃陂、黃安以南地區進攻。以上國民黨軍隊作戰給養準備已經完成。第一線部隊,多數已準備攜帶3日之糧,花園、潢川、商城等地,均已設置高級將領指揮所。根據上述種種跡象,中原大戰,有在數日內爆發之可能,形勢極端嚴重。

聲明指出:「中原內戰的爆發,必將成為全面內戰的起點。反動派自此便徹底地撕毀了停戰協定,宣告全國和平的終結與全面內戰的開始。」(延安《解放日報》,1946年5月6日)當我們還有可能以其他的方式來保衛和平與爭取生存的時候,我們絕不想動用武器,但是,一旦刀槍架在我們的頭上,我們將毫不猶豫地拿起自衛武器來堅決保衛和平與爭取自己的生存。我們奉勸「反動派老爺們清醒一點」(延安《解放日報》,1946年5月6日),你們如果重新點燃這把內戰之火,那你們必將首先自食「玩火自焚」的惡果。

聲明最後提出三點希望:(1)要求國民黨當局顧全大局,懸崖勒馬。(2)要求國民黨官兵拒絕參加內戰。(3)要求全國愛好和平的人民及國外朋友,注視目前的嚴重形勢,努力制止這一內戰的爆發。(延安《解放日報》,1946年5月6日)

國民黨反動派除在軍事上對中原我軍實行包圍和蠶食外,還進行了嚴密的經濟封鎖,為克服敵經濟封鎖所造成的財政經濟困難,我中原軍區決定就地複員老弱1萬餘人;一部分幹部先後化裝轉往其他解放區;同時部隊自己動手種菜、捕魚、挖野菜等,從而渡過了困難,使部隊更加精幹。

面對數倍優勢之敵的四面圍攻,如何跳出重圍?中原野戰軍在作出突圍具體部署之前,曾經反覆運籌,謀劃突圍的具體方案,當時曾擬訂3個方案:

一是向東,進到安徽的五河,此案優點是距我華東主力較近,靠近主力部隊,經過地區富庶,給養易解決;但此案的缺點是敵人在此方向集結兵力較大,我一旦向東突圍,敵必然在我東進時進行包圍和堵擊。

二是向北,即沿平漢鐵路由南向北轉移,此案優點是劉鄧大軍可由北向南接應;不足之處是敵沿平漢鐵路機動交通便利,便於敵集中兵力對我堵截,我不易擺脫。

三是向西,即向西穿越平漢線,到達鄂西北的武當山和陝西南部,相機進入川陝地區,與當地游擊隊武裝配合,建立根據地,此案的優點是敵在此方向部署的兵力較少,對我堵截的準備亦比其他方向差,缺點是此方向沒有我其他部隊接應,不能直接進入其他解放區,只能與陝南等地游擊隊配合,一時難以站穩腳跟。

以上三案各有利弊,但從戰略全局看,情況就不同了,我若向東或向北突圍,敵30萬大軍必將尾隨而至,無論是華東還是晉冀魯豫解放區,一下子增加這麼多敵人,必將造成非常嚴重的局面,而向西突圍,一則可將敵軍在其後方鄂豫陝地區拖散,使其遠離內戰前線;二則牽制胡宗南部分兵力向南,減輕對陝北和山西解放區的壓力,在被動突圍情況下,著眼戰略全局,向西突圍確實是非常高明的決策。

中原野戰軍將三案上報中央,並提出了執行第三個方案的傾向性意見。隨即中央來電批複,同意第三個方案並指示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今後行動,一切由你們自己決定,不要請示,免延誤時機……

中原我軍決心在敵進攻的同時,以少數兵力向東行動,迷惑與鉗制敵人,主力向西突圍。其具體部署: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機關率第2縱隊為北路突圍部隊,向西北方向突圍,越平漢路,經桐柏山區,直下陝南,再視敵情由王震率第359旅和幹部旅突向陝甘寧邊區,其中第15旅(欠第45團)先掩護南路突圍部隊越過平漢路,待進至唐河縣南祁儀鎮時再歸還建制;第1縱隊(欠第1旅)為南路突圍部隊,向西突圍,越過平漢路,轉向豫西;第1旅於主力突圍前後向東行動,吸引敵人,主力突圍後再行突圍,突圍方向自定(第1旅經研究決定突向蘇皖解放區);鄂東軍區和河南軍區部隊,在掩護主力突圍後分散堅持原地鬥爭;江漢軍區部隊,除留少數堅持原地鬥爭外,其餘進至漢水以西地區活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