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邯鄲戰役:大規模殲滅戰的光輝範例 8、俘虜兵中出英雄

在此次戰役俘獲的1.7萬餘人當中,有一個人後來成了解放軍中的名人,成為了解放軍戰士學習的模範,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就是一等殺敵英雄、帶兵模範——王克勤。

王克勤,1921年出生,安徽阜陽人。家境貧苦,祖輩為佃,受盡了人間的煎熬。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深深地埋下了階級仇恨的種子。1941年,王克勤被國民黨軍抓壯丁補入第11戰區第30軍第79團第8連當兵。翌年,被新四軍俘虜。釋放後,回到國民黨部隊。1945年10月,平漢戰役時,他第二次被俘。隨後,被分配到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第18旅某團第1連當了一名機槍射手。解放軍的官兵一致,平等相待的新型內部關係,促使他安下心來在解放軍服役。

平漢戰役後,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南下至焦作一帶,普遍開展了訴苦運動。王克勤與許多解放戰士一起,控訴了惡霸、地主和國民黨軍的奴役和壓榨,提高了階級覺悟。他說:「現在我才真正明白:當八路軍是為窮人干,當中央軍是為老財干。」(《團結報》:《關於王克勤班的介紹》,1946年12月21日)覺悟到應該為中國人民的解放而奮鬥到底,也讓家鄉窮人翻身。從此,他進步很快。1946年9月上旬,在定陶戰役大楊湖戰鬥中,被提為副班長。不久,又被提為班長。

王克勤當班長後,每逢新戰士補到班裡,就組織全班戰士憶苦,幫助大家提高階級覺悟。從而使全班士氣旺盛,新老兵團結一致,面貌一新。

王克勤還注意繼承解放軍的光榮傳統,耐心細緻地開展班內政治思想互助活動。這樣,不僅有助於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調動了全班學習、訓練和作戰的積極性,而且增強了班的凝聚力。有個戰士,開小差走了4天後,自動回到班裡,非常慚愧地流著淚說,我想家,想回家看看,朝家走了兩天,越走越難受,覺得對不起班長。他待我比父母還好,我實在捨不得離開他,就又轉回來了。

王克勤的軍事技術素質較好,會打多種槍,尤其精於機槍技術,被稱為「機關(槍)聖手」。他認真實踐解放軍關於「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175頁)的教學方法,在一個星期內,就幫助新戰士學會分解、組合和使用機槍,有的還學會了排除故障。在王克勤的帶領下,全班戰士的射擊技術,明顯提高。

王克勤還十分注意傳授作戰經驗。他教戰士如何利用地形和地物、挖機槍陣地、在敵火力下動作及接近敵人的時候如何保持行動的隱蔽性等。當機槍射擊時,他叮囑戰士:「我們機槍一響,你們就趕快到工事里去隱蔽,因為知道這裡有機槍,敵人就要打炮。」當國民黨軍炮彈射來後,有的戰士總想換個地方,王克勤就告誡戰士:「同志們不要跑,炮彈第一次打到哪裡,第二次絕對打不到那裡,你一跑就剛好趕上炮彈。」當國民黨軍穿著白衣服衝擊時,他說:「敵人穿白衣服是給飛機的目標,我們越是接近敵人,飛機越炸不著我們。」一次戰鬥時,國民黨軍吹了幾次衝鋒號,就是不見有人往前沖,王克勤胸有成竹地說:「敵人不敢拼刺刀,我們把手榴彈準備好。」全班戰士們都感覺到:「跟著他打仗,不怕危險,心裡怪有主張。」

在生活上,王克勤熱情關懷全班每一個戰士。班裡補入新戰士時,他就組織老戰士出來迎接,親熱地拉著新戰士的手說:「你們可來啦!我們等你們好幾天了」(《團結報》:《關於王克勤班的介紹》,1946年12月21日),使新戰士就像到了家一樣,在新戰士補到班後,王克勤就帶著老戰士給他們端飯,燒水洗臉洗腳。有個戰士屁股上長了大疥瘡,疼痛難忍,王克勤親自為他洗瘡換藥、送病號飯,使這個戰士深受感動。行軍中,大都由他和老戰士扛機槍,但帶的炒麵,多分給別人吃。如遇陰雨天氣,他主動幫戰士烤衣服。部隊宿營時,他首先把老鄉家打掃乾淨,然後讓戰士們進駐。全班戰士生活在這樣的集體內,就像在一個革命大家庭里一樣,親如兄弟,關係非常融洽。

王克勤不僅本人以身作則,而且組織全班戰士,依靠集體的力量,開展團結互助活動。王克勤班共有11人,僅有2名老戰士、3名黨員,其餘為新戰士和解放戰士。他針對全班每個戰士的特點,分成3個互助組。並根據任務的不同,適時改選組長。行軍選身體棒的,學習選技術高的,打仗選作戰勇敢、有戰鬥經驗的當組長。同時,相應調整各個互助組的人員組成。黑夜行軍,他走在前面用繩子牽著一個個戰士,副班長在後面,有誰跌倒了,互助組的同志就馬上把他扶起來,不耽誤一點時間。臨戰前,王克勤要求互助組長保證不失聯絡,大家要聽組長的招呼,班長若是犧牲了,全班聽副班長指揮;副班長犧牲了就叫互助組長指揮,誰負了傷要互救互助,不能丟一個傷員。作戰時,提出各互助組的競賽條件:多繳敵人的槍;多捉俘虜,不搜腰包;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哭叫;不管敵人炮火如何猛烈,都要掩護步兵衝鋒。在陣地上,班長負責指揮,互助組長負責聯絡;前進時,班長在前,戰士在後;撤退時,戰士在前,班長在後。正是由於王克勤的模範作用和團結互助活動開展得好,全班戰士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樣樣工作都很出色。

1946年10月上旬,王克勤班所在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參加了巨野戰役中的龍(固集)(張)鳳集戰鬥,與第3、第7縱隊擔任殲滅在張鳳集地區的國民黨軍整編第11師第11旅的任務。一天夜間,王克勤班隨部隊進至距整編第11師師部僅1公里的徐庄。拂曉後,國民黨軍的大炮、飛機,對徐庄狂轟濫炸。王克勤帶領全班,開展戰鬥互助,加修工事,從早到晚連續打退國民黨軍幾十次進攻,不僅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守住了陣地,為大部隊晚上實施反衝擊創造了條件,而且無一傷亡。從而,贏得了廣大指戰員的讚譽。王克勤被評為縱隊一等殺敵英雄、帶兵模範,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帶領的班,被評為模範班,榮記集體一等功。

當王克勤及所在班的團結友愛、互助互學的模範事迹,反映到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黨委後,他們立即組織力量,總結王克勤班的經驗,並及時推廣到全縱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