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邯鄲戰役:大規模殲滅戰的光輝範例 4、戰前兩軍首長書信往來

由新鄉北上的國民黨第11戰區先頭部隊40軍和新8軍,原是馮玉祥的舊部,官兵以河北人居多。這次北上打頭陣,一方面是蔣介石利用西北軍官兵還鄉的心理,給他們一些地盤,籠絡他們為其賣命。另一方面,蔣介石排擠、歧視非嫡系部隊,在進攻解放區時,讓這些部隊在前面拚命,消耗其實力,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對此,西北軍將領心裡是很明白的,兵馬未動,內部矛盾就已經暴露出來。

第11戰區副司令長官高樹勛,河北鹽山人,出身貧寒,早年投入馮玉祥部下當兵,逐步升至師長。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發動反蔣戰爭失敗,高樹勛不願投靠蔣介石,避居天津,與愛國將領吉鴻昌關係密切。抗戰爆發後,他到張家口參加馮玉祥的抗日同盟軍任軍長,同盟軍失敗後,轉至宋哲元部下。當日軍侵略華北時,他堅持抗戰,率部轉入河南。當石友三等將領策劃投降日軍當漢奸時,他立場堅定,誘殺石友三。高樹勛堅持五年敵後抗戰,1942年帶部隊撤到大後方,不但沒有受到蔣介石的信任,反而被架空,奪去了軍權。這使高樹勛認清了蔣介石的真面目,開始尋求與共產黨的合作。

在高樹勛的總部,有位中共地下黨員王定南。王是河南內鄉人,1944年在寶豐組織抗日游擊隊時遭國民黨軍湯恩伯部圍剿。王被押送後方途中經過高樹勛駐地,高在審問中感覺此人有學問,可能是共產黨,設法將王保釋出來,留在總部當參議。1945年8月,抗戰即將勝利,高樹勛感覺自己這支非嫡系部隊早晚會被蔣介石搞掉,急需尋找出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委託王定南秘密前往太行解放區,找彭德懷聯繫。

王定南帶著高樹勛的密信,經許昌來到新鄉。盤踞在此的孫殿英是個狡猾的軍閥、漢奸。他明投蔣介石,暗地裡卻與共產黨也有聯繫,玩「狡兔三窟」的把戲。孫殿英與高樹勛私交不錯,聽說王定南要去太行,就把在他部隊中工作的八路軍代表朱穆之介紹給王定南。朱穆之聽說王定南是高樹勛派來與八路軍取得聯繫的,就與王一起上路,陪他進入太行解放區。

一路輾轉跋涉,王定南、朱穆之到達涉縣赤岸村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時,正值上黨戰役打得熱火朝天。在前線指揮的劉鄧聽說高樹勛那邊有人來,非常重視,請王定南到黎城見面。王定南向劉鄧首長轉交了高樹勛給彭德懷的親筆信,並詳細彙報了高樹勛部隊的情況。劉伯承給高樹勛寫了一封回信,表明歡迎他的態度,希望他為人民作出貢獻。鄧小平要王定南立即返回新鄉,並派兩位同志與王定南同去。王定南此行為高樹勛和我軍建立了正式的聯繫,對後來的邯鄲起義創造了條件。

王定南回到新鄉,已是9月底。11戰區部隊已經接到北進的命令,整裝待發。高樹勛聽了王定南的彙報,十分高興。此時,他考慮的問題是部隊如何能順利通過解放區,到石家莊接收。他知道安陽至高邑三百里平漢線和沿線幾十座城市都在八路軍控制之下,孫連仲要打通平漢路,談何容易!現在王定南已與八路軍取得聯繫,不如甩開馬法五部,以新8軍單獨北上。於是,他想派王定南再去見劉鄧,商量「借道」北上。高樹勛給劉伯承寫信表示:「當此日寇已投降之時,全國正需真正之團結,以建立現代之民主國家。如仍以法西斯來統治,必將走向滅亡之路。弟部奉命挺進石家莊,請兄通告貴方沿途駐軍勿生誤會為盼。」

10月1日,王定南將這封信轉到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後,我方意見不一。可以看出,高樹勛的態度只是不想與我軍衝突,並含有保存本部實力的意圖。至於脫離國民黨,投向革命,當時還談不到。劉鄧請示中央,中央軍委10月10日複電指出:「爭取某些勢力暫時中立是必要的,但高樹勛部過早的北進,深入石家莊、平津,反與我不利。不管高的主觀願望如何,在事實上將成為接引與掩護蔣軍北上,且可能成為冀中、冀東、平津一帶偽軍偽警的團結中心,增加我之困難。」「因此,與高商談應以一切辦法推遲其北進,而不宜予以北進之方便。如反蔣在行動上有所表現時,我可予以適當之援助。」(《邯鄲起義史實綜述》,見任佩瑜主編:《邯鄲起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