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邯鄲戰役:大規模殲滅戰的光輝範例 3、李達下達戰鬥命令

1945年10月16日。峰峰礦務局辦公樓,劉鄧野戰軍指揮部作戰室。

在懸掛的巨幅作戰挂圖上,一道道藍色箭頭,正向北射來。

作戰科長用指示棒指著巨幅挂圖上的藍色箭頭,向劉鄧和各縱隊首長彙報:

「據前方偵報,在敵第11戰區副司令長官馬法五、高樹勛統一指揮下的第1梯隊正向我逼近,孫殿英之第4路軍已達湯陰,現按兵未動;馬法五之第40軍、高樹勛之第新8軍於今日自淇縣北上,魯崇義之第30軍於昨日到達汲縣;敵第2梯隊,商震之第32軍正集結忠義,王仲廉之第85軍已接守新鄉,正在跟進或齊頭並進。另外,敵第27軍、第38軍尚在鄭州、開封一帶。」

劉伯承若有所思,道:「國軍到底是國軍的派頭啊!千軍萬馬,氣勢洶洶,一路搖旗吶喊,好不威風哦!」

鄧小平道:「中央已經同意我們的意見,決定在邯鄲以南殲滅敵軍。」

劉伯承道:「第1梯隊快到門口嘍。孫殿英這個人像條泥鰍,滑得很,他自然還得觀望一陣子,這樣,我們先要吃掉的是馬法五、高樹勛、魯崇義3個軍。」

縱隊首長聽了,發出一陣笑聲。劉伯承轉身面對手下的虎將們,正色道:

「我曉得,我們有些同志認為,這次來的都是西北軍,不經打。這種思想是要不得的,輕敵是要吃虧的啊。西北軍有西北軍的傳統,他們久經訓練,長於防禦,加之兵力大,裝備強,軍官素質也不差,是不可小視的。當然,他們也有短處,他們新到,地理民情不熟,後方供應困難,突擊力不強,不善夜戰,而且西北軍派系多,內部矛盾多。而我們呢?野戰兵團剛組建不久,裝備差,連戰之後沒有得到休整,這是我們的弱點,但我軍是勝利之師,士氣高昂,又控制了一大段平漢路,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這是我們的長處。」

他喝了口水,對李達說:「李參謀長,你把作戰部署跟大家說一下。」

李達手中的指示棒在地圖上滑動著,同時用他濃重的陝西口音,下達作戰命令:

根據劉鄧首長指示,集中第1、第2、第3縱隊和太行、冀南、冀魯豫3個軍區主力部隊共6萬人,並動員10萬以上民兵群眾參戰,準備用2個月以上時間,連續作戰,殲滅沿平漢線北犯之敵。計畫誘使敵軍第1梯隊深入到漳河以北、邯鄲以南、滏陽河河套的多沙地帶,先打第一仗,殲滅敵軍一部,然後再逐次殲滅之。並且在打軍事仗的同時,也打政治仗,爭取一部敵軍起義。

戰役的具體部署是:以第1縱隊和冀魯豫軍區部隊為路東軍,由楊得志、楊勇、蘇振華指揮;以第2、第3縱隊和太行、冀南軍區主力部隊為路西軍,由陳再道、宋任窮指揮;路東、路西兩軍的任務是對敵人實施東西鉗擊。另外,以太行軍區7分區3個團組成獨立支隊,由張廷髮指揮,並配備太行、冀魯豫地方武裝和民兵,任務是先在黃河以北至安陽之間,破壞交通,對北犯之敵進行沿途襲擾,疲憊敵人,遲滯敵軍前進,爭取時間並掩護野戰兵團從上黨地區和冀魯豫地區向平漢線戰場集中,並迫使敵軍留置大量兵力於安陽以南鐵路沿線,以減少其北進部隊;待敵軍第1梯隊通過漳河後,獨立支隊當即控制漳河渡口,斷敵後退之路,阻止敵軍後續梯隊增援;其餘民兵和地方武裝,則繼續牽制安陽以南的敵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