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邯鄲戰役:大規模殲滅戰的光輝範例 2、劉伯承對敵情了如指掌

1945年9月19日,國民黨第1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奉蔣介石之命,在鄭州召集軍事會議。會議決定:將集結於新鄉的馬法五的第40軍、魯崇義的第30軍、高樹勛的新8軍編入第11戰區,統歸11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指揮。同時宣布馬法五、高樹勛為11戰區副司令長官,其任務是打通平漢路,配合胡宗南部主力北上,佔領平津戰略要地。30軍進駐北平,新8軍進駐保定,40軍佔領邯鄲、邢台。乘劉鄧主力在上黨作戰,無法分兵切斷同蒲路,胡宗南指揮1戰區所屬第3、第16軍經同蒲、正太鐵路運抵石家莊,後續部隊第1軍則進至山西聞喜。孫連仲也不敢怠慢,在新鄉指揮馬法五、高樹勛的兩個軍渡黃河沿平漢路北上。(《邯鄲起義史實綜述》,見任佩瑜主編:《邯鄲起義》)

10月14日,30軍、40軍和新8軍自新鄉出發,沿平漢路北上。

我軍密切注視敵軍動向,根據情報,很快掌握了敵軍的行動規律和特點:

一、前進形式以並列縱隊行進,右翼縱隊為40軍和30軍一個師,左翼縱隊為新8軍及30軍兩個師,32軍右後跟進。其前進方式以交替前進法,如左縱隊之第1梯團前進則第2梯團停留掩護進軍,使其側背安全,依次交替前進。

二、每師前進路上,先派有便衣偵探,於一日之行程處,各團或梯團亦派出便衣在半日行程處之前後左右探進,師在行進時,外側常以一營兵力伸出1公里以外搜索。

三、每至一村即修築工事,砍伐樹木作鹿砦,或以大車堵塞街巷路口,構築掩蓋火力巢(暗堡),藉以加強其防禦機能,並利用溝渠挖掘外壕,防我以炸藥爆破其碉堡工事等建築物。(《晉冀魯豫軍區平漢戰役初步經驗總結》,1945年11月10日)

國民黨軍開始行動時,還是相當謹慎的。新鄉到安陽不到200里路,也沒有遭到我軍阻擊,就走了整整五天。10月19日,馬法五判斷我軍可能在漳河北岸平漢路兩側阻擊,命令先頭部隊在豐樂鎮、倪辛庄渡河,企圖避開我軍正面阻擊,迂迴邯鄲北上。因晉冀魯豫主力尚未結束上黨戰役,楊得志率1縱正向邯鄲運動中,國民黨軍順利渡過漳河後,馬法五產生了輕敵思想,加快了行動步伐。

馬法五的心機,算不過經驗豐富的劉伯承。他用「吃屎的狗離不開廁所」的形象比喻抓住了敵軍的弱點:「敵人的企圖是打通平漢線,走西邊是山地,不便走;走東邊是沙漠,困難;非沿鐵道北進不可。」(《戰術問題》,1946年6月25日,見《劉伯承軍事文選》)

劉伯承認真分析了敵軍的長處和弱點:

「這些軍隊都是舊西北軍的底子,比較有戰鬥力,過去參加過台兒庄等戰役,自國民黨在抗戰中實行觀戰政策後,就將它們從敵後調到鄂西、豫西整訓多年,故軍官有較高軍事素養和戰鬥經驗,統御力強,士兵亦久經訓練。……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對雜牌與嫡系待遇不同,雜牌不願轉化為嫡系者又特別不同,各軍之間存有矛盾,特別是雜牌軍中有主張和平民主的進步分子,反對嫡系法西斯內戰、獨裁,高樹勛軍就是這一類的首席代表,蔣介石忌之最深。而美械裝備在對付我軍近戰,特別是夜間肉搏攻擊中無法施展,且大軍因離開鐵路供應,不能多帶彈藥與軍需,反成為不可克服之弱點。」

「但反動派忽視了這些弱點,相反地把我軍都當做只能擾亂的游擊隊看待,以為它用三個軍沿滏陽河輕裝急進,就可以把我們撇在兩側,尤其撇開磁(縣)邯(鄲)間平漢路西之側擊,而自由進入邯鄲、邢台,接上石家莊的第3軍、第16軍。因此它不需要飛機、坦克的配合,不需要其他兵團在鄰近前後左右直接策應,也不需要帶足夠的彈藥,就能完成任務。這是犯了『夜郎自大』的驕傲和孤軍深入的錯誤。」(《平漢戰役的戰術總結》,見《劉伯承軍事文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