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邯鄲戰役:大規模殲滅戰的光輝範例 1、毛澤東指示在平漢路作戰

在重慶談判中,國共兩黨簽訂了《雙十協定》,蔣介石表面上同意了中共提出的堅決避免內戰及和平建國的方針,但是,他仍然頑固地拒絕承認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民主政權的合法地位。

毛澤東從重慶回到延安後,在《關於重慶談判》的報告中指出:「已經達成的協議,還只是紙上的東西。紙上的東西並不等於現實的東西。」(《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156頁)「確立了《雙十協定》以後,我們的任務就是堅持這個協定,要國民黨兌現,繼續爭取和平。如果他們要打,就把他們徹底消滅。事情就是這樣,他來進攻,我們把他消滅,他就舒服了。」(《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159頁)

事態的發展正是這樣。《雙十協定》公布後,國民黨軍隊在美帝國主義援助下,不斷擴大進攻解放區的規模。他們除了將一部分軍隊利用美國飛機、軍艦運往北平、天津等地外,主力部隊則加緊從陸路推進,直接用於進攻解放區的總兵力已經增加到80萬。

蔣介石的戰略意圖是:割裂華北各個解放區,搶佔平津,奪取東北,以達到「剿除」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新四軍的目的。

到10月中旬,國民黨第1戰區胡宗南部第3、第16兩個軍,經同蒲路、正太路進抵石家莊,後續部隊第1軍已經進到山西聞喜以南地區;第11戰區孫連仲部第30、第40軍和新8軍共4.5萬餘人,因孫連仲飛往北平,部隊則由副司令長官兼40軍軍長馬法五和副司令長官兼新8軍軍長高樹勛率領,從新鄉地區出發,沿平漢路北犯,後續部隊第32軍和偽軍孫殿英部(稱第4路軍)隨之跟進,再後,還有4個軍正準備由洛陽、開封等地向新鄉進發;沿津浦路北犯的國民黨先頭部隊1個軍,已經從徐州進抵濟南;沿平綏路向東進攻的傅作義部已迫近張家口。上述四路向華北進犯的國民黨軍隊,平漢線這一路是其中的主力。

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沿平漢線的進攻,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晉冀魯豫軍區,在完成上黨戰役後,在西戰場,由陳賡率領太岳部隊,沿同蒲路作戰,截擊胡宗南的後續部隊。在東戰場,由劉伯承和鄧小平親臨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部隊,在平漢路方面作戰。東、西兩個戰場,以東戰場為作戰的重點。

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於1945年10月12日和17日,先後致電劉伯承、鄧小平和晉冀魯豫中央局諸同志,作了重要指示:「山東、華中主力轉移至冀熱遼區及東北,至快還須一月;各部到達後,熟悉地形,初步完成準備,至快亦須兩月至三月。因此,我們阻礙和遲滯頑軍北進,是當前嚴重的戰略任務。」「在你們的領導之下打了一個勝利的上黨戰役,使得我軍有可能爭取下一次相等的或更大的勝利。在你們領導下的一切力量,除以太岳全力展開同蒲路的作戰以爭取應有勝利外,必須集中太行與冀魯豫全力,爭取平漢戰役的勝利。即將到來的新的平漢戰役,是為著反對國民黨主要力量的進攻,為著爭取和平局面的實現。這個戰役的勝負,關係全局,意義極為重大。」「務望鼓勵軍民,團結一致,不失時機,以上黨戰役的精神,爭取平漢戰役的勝利。」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軍委還指出,在新鄉附近地區集結的國民黨軍隊,尚未暴露其部署上的弱點,依據當前情況來看,在安陽以南地區,似乎難以尋求大量殲滅敵軍的有利機會,因此,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必須審慎、忍耐,以逸待勞,誘敵深入到安陽以北至沙河之間的地區,尋求機動,再予以各個殲滅。

為了與國民黨軍進行正規戰,10月7日,晉冀魯豫軍區決定整編部隊,將原來各根據地的主力部隊統一編成晉冀魯豫軍區的各野戰縱隊。建制如下:

以冀魯豫軍區主力為第1縱隊,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蘇振華。

原冀南縱隊為第2縱隊,司令員陳再道,政治委員宋任窮。

原太行縱隊為第3縱隊,司令員陳錫聯,政治委員彭濤。

原太岳縱隊為第4縱隊,司令員陳賡,政治委員謝富治。

每縱隊轄3個旅,每個旅轄3個團。第2、第3、第4縱還以上黨戰役中繳獲的火炮組建炮兵部隊,各軍區也組建了若干支隊和獨立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