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綏遠戰役:首創兩軍區協同作戰之先例 4、國共兵力5萬對5.3萬

10月中旬,傅作義集中主力部隊5萬餘人,由集寧、豐鎮等地出動,沿平綏路再次東犯,企圖一舉侵佔張家口;其先頭部隊「東北挺進軍」騎兵第5、第6兩個師和偽軍王英部竄到了張家口以西的渡口堡和陽高等地。綏察軍區主力部隊在渡口堡殲滅了傅作義部騎兵第5師大半,並乘勝收復興和、尚義兩城。經過渡口堡戰鬥,傅作義部雖然暫時停止了前進,但仍然是對解放區察哈爾、熱河戰略基地造成嚴重威脅。

渡口堡戰鬥之後,綏遠戰役之前,傅作義部隊的分布情況是:第35軍軍部率101師和新編第31師的2個團駐集寧;新編第32師分駐豐鎮、紅沙壩;第67軍新編第26師駐官村;新編騎兵第4師主力和35軍新編第31師的91團駐隆盛庄;騎兵第4師另一部駐張皋鎮;偽蒙軍暫編騎兵第6師駐三水嶺;東北挺進軍新編騎兵第5師駐涼城,第6師駐清水河;偽蒙軍騎兵暫編第5師駐新堂、天成村;騎兵挺進第5縱隊駐陶林;暫編第3軍的第17師駐卓資山,第10、第11師駐守歸綏城;偽蒙軍暫編騎兵第4師駐蘆草溝;騎兵第10旅駐五原以東地區。還有閻錫山部第43軍的38師和偽軍獨立第4警備隊駐守大同,偽軍王英部駐大同以東的周士庄、聚樂堡地區。

根據上述敵情,晉綏、晉察冀兩軍區決心乘胡宗南,孫連仲兩部主力未到平津之前,發起綏遠戰役,消滅傅作義主力部隊,爭取解放綏遠省全境,以解除或減輕華北解放區的西顧之憂,鞏固以張家口為中心的戰略基地。

晉綏、晉察冀軍區準備參加此次戰役的兵力共計39個團,5.3萬餘人。晉察冀軍區有冀察軍區的郭天民縱隊,冀中軍區的楊成武縱隊,冀晉軍區陳正湘、王平縱隊,這3個縱隊約3.5萬人;晉綏軍區有358旅,獨立第1、第2、第3旅,還有綏蒙軍區騎兵旅,約1.8萬人。

兩個軍區的參戰部隊統一由賀龍、聶榮臻兩位司令員指揮。針對敵軍布陣的特點,正面比較寬闊,全部主力擺在豐鎮至歸綏的鐵路沿線,而外圍各點,如隆盛庄、三水嶺、張皋鎮、涼城、新堂等地,在地理上處於相對分散的狀態,外圍諸點的兵力配置,除了傅作義部騎兵第4師位於隆盛庄、張皋鎮外,其餘各點多系新收編的偽軍。這樣,就有利於兩個軍區的部隊給予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因此,晉綏和晉察冀軍區的決定是,用晉察冀野戰軍主力從東面向西攻擊,首先抓住隆盛庄、三水嶺、張皋鎮三處突出之敵消滅,然後猛向西進,割斷豐鎮、官村、紅沙壩與集寧等地之敵的聯繫,加以各個殲滅。用晉綏軍區主力部隊由南面向北進攻,首先消滅涼城、新堂、天成村之敵,再指向歸綏和卓資山,綏蒙軍區騎兵旅則由北面商都出發向南打,直插卓資山。各路部隊協同作戰,第一步目標是會師卓資山,目的在於聚殲傅作義主力部隊,為解放綏遠全境奠定基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