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

我相信市場,我相信讀者,《皇太極全傳》一定會為讀者所接受,正象我寫作之初所斷言的,它一定會銷得很好。因為,這部書很精彩。這部書之所以很精彩,不是因為我寫作水平精彩,而是因為皇太極一生非常精彩,我的書因皇太極一生之精彩而精彩。

寫了整整兩年,兩年中我被皇太極的雄才偉略陶醉著,被其博大的胸懷感動著,我越來越感到,皇太極是個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對清王朝的歷史貢獻,是任何一個清朝皇帝都無法比肩的。然而,人們一談起清王朝來,首先想到的卻是康熙和乾隆,偶爾也會想到老汗王和雍正,卻很少有人會記起皇太極,皇太極對清王朝乃至對中華民族的重大歷史貢獻被人們忽略了,或者說是被遺忘了。

金、清王朝統治瀋陽共十九年,十九年中,努爾哈赤和順治祖孫二人佔了兩年,皇太極卻長達十七年。皇太極的十七年,是後金政權擺脫困境迅速發展的十七年,是大清王朝真正奠基的十七年,也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燦爛的十七年。

正是在這十七年中,皇太極將大金改為大清,登基稱帝,嚴格說,他是大清王朝的第一位皇帝。

正是在這十七年,皇太極設立了三院八衙門(六部兩院:吏、戶、禮、兵、刑、工及都察院、理藩院)等政府機構,制定了有清一代幾乎所有的典章制度,如諸王、貝勒、大臣的等級官服和禮儀稱謂,甚至細到規定了大臣們門前栓馬柱的數量,這些機構和制度為有清一代所遵循,即使有變化,也是在皇太極基礎上的改變;

正是在這十七年,皇太極將一個危機四伏、風雨飄搖的後金政權,發展成為國力強盛的大清帝國。他平定朝鮮,征服蒙古,統一東北,五次大規模入關征明,將大清的影響推至中原腹地,就連萬里之遙的西藏都棄明赴瀋陽朝拜,在皇太極的治下,蒙古正式劃入了中華民族的版圖。

如果說唐王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是大唐帝國的開創者的話,那麼,努爾哈赤和他的子侄們便是女真政權的開創者。當然,我們不能將努爾哈赤比作李淵,但我們卻完全可以將皇太極比作李世民。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建立大金,進軍遼瀋,開疆拓土方面,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但用毛澤東的話來說,他是位只識彎弓射大雕稍遜風騷的一代天驕。而皇太極不但重武功,更重文治,武功卓著,文治更有建樹。

縱觀皇太極一生的治國方略,可用八個字來概括:殘明、聯蒙、優漢、易俗。在八字方略下,他繪就出了一幅幅令人驚嘆的歷史畫卷。

繼位之初,他一改努爾哈赤對漢人殘酷鎮壓的作法,變單方面的鎮壓為以懷柔為主鎮壓為輔的策略,實行滿漢分屯居住,釋放奴隸,編戶為民,加速封建化過程,變奴隸制的生產關係為封建生產關係,極大地緩和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很快將大金國從四面楚歌風雨飄搖困境中擺脫出來。

他注重文治,尤尊儒教,他改進女真文字,大量翻譯漢家典籍,下令女真子弟除騎射外必須讀書,他本人亦身體力行,每日習漢家經典不輟。在他治下的十七年,曾舉行四次科舉,遼東士子幾無遺漏,都被他吸收到女真政權中。他憑著傑出的軍事才能,利用漢官們忠君理念,設六部,定禮儀,成功地解決了三大貝勒與之同肩並坐汗權虛懸的局面,實現了南面獨尊,直至受群臣擁戴稱帝,由一個農奴制國家的大汗變成了一個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封建集權皇帝,避免了因努爾哈赤去世有可能發生的國家分裂。

他務於勤政,幾乎是事必躬親,在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親赴錦州前線。

他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時刻不忘女真是以少馭眾,對八旗貴戚的奢侈之風進行堅決的鬥爭,就連代善和代善的兒子也不放過。

他以身作則,勇於在群臣面前自責,並多次鼓勵群臣直諫。其身正,不令而行,正因為他的率先垂範,他批評起貴戚來,才能理直氣壯,被責者大都心服口服。

面對明朝的三面圍剿,他繼位之初,便首先以朝鮮為突破口,用兵朝鮮,解除了後顧之憂。接著,他聯合蒙古各部,擊潰了曾一度稱雄草原的成吉思汗後裔——林丹汗,迫其遠遁,最後客死青海。他出奇兵繞道蒙古,千里奔襲,從明朝防守薄弱的河北遷安一帶的長城突進,直逼京城,用反間計,借崇禎之手,除掉了炸傷努爾哈赤的明朝大將袁崇煥。

在他有生之年,已五次大規模入侵中原,每次都給明以沉重的打擊,明朝這棵大樹已被他殘倒。他生擒張春、洪承疇、祖大壽等,明朝的名將幾乎都敗在了他的手下。在努爾哈赤的基礎上,他建立蒙八旗、漢八旗,有清一代的軍事組織,在崇德年間,得以確立,並為後世所沿襲。

他注重軍紀,每次命將出征必三令五申,有犯者皆嚴懲不貸,他更注重攻心,以歷史上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可能具備的博大胸懷,招降了洪承疇。他等了祖大壽整整十年,最後終於招降了祖大壽,為後來吳三桂的降清奠定了基礎。對俘虜的明德王和監軍道張春,他一律恩養之,一養就是多年。

如果上蒼再假皇太極幾年,坐在燕京產城金鑾殿上的就不是福臨,而是皇太極,也就不會出現多爾袞、鰲拜等這些勛貴弄權的現象,更不會出現吳三桂的三藩之亂,中原民眾也許會少遭受許多苦難。

當然,作為一個封建帝王,他難免有玩弄權術,利用迷信手段,愚弄民眾,甚至錯殺無辜等缺憾,但瑕不掩瑜,對一個重要歷史人物來說,這些畢竟是小節。

遺憾的是他英年早逝,僅僅活了五十二歲,用漢官祖可法和張存仁的話說,帶著「大業垂成」的遺憾走了,走的非常突然。

皇太極的思想影響了整個有清一代。

多爾袞是在皇太極親手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努爾哈赤駕崩時,多爾袞還是個未成年的少年,僅十五歲。從那時起,他追隨皇太極左右,在皇太極的影響教育下,從一個未諳世事的少年,成長成為一個能征善戰頗有眼光的年青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進入燕京產後,他聯蒙優漢,很快平定了中原,順治年間所有的治國方略,都是皇太極既定方針的再現。人們現在所津津樂道的康乾盛世,也是在他的思想影響下實現的。輔佐康熙的是皇太極愛妃孝庄皇后,一個蒙古女子,十三歲的時候,便嫁給了皇太極,庄妃的所有治國理念都是在皇太極的耳濡目染下形成的,康熙前半生的成功,絕對是皇太極思想的成功。

《全傳》從體裁看,是章回體,類似於說書人的評話;從題材上看,是寫實,是按照皇太極一生的順序,從他十二歲主持家政開始寫起,一直寫到他的盛極而終。

寫歷史小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戴著鐐銬跳舞。我堅決反對將歷史人物簡單化、庸俗化。皇太極一生非常偉大,我們只要圍繞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去寫,就一定能將皇太極寫深,寫透,寫吸引人。應當說,我沒有媚俗,沒有生拉硬扯地將皇太極和一個女人捏合在一起作為全書的主線,並以此虛構一些荒謬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情節。那樣寫,一是未見得就能贏得讀者,同時也是一種悲哀。

女真人非常迷信,其迷信程度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不了解這一點,就無法了解女真民族,對當時的一些歷史事件當然也就永遠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因此,書中本著遵遁歷史的原則,對女真人這方面的活動作了一些描述。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女真人在文化方面是個十分落後只知騎射的野蠻民族,其實,這大錯特錯了。女真人早在唐朝時便在黑龍江流域創造出了燦爛的東北文明,他們建立的渤海國被當時稱為海東盛國,國都上京(今黑龍江省寧安市),是當時僅次於長安的東亞第二大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程度與唐朝幾乎相同。

宋朝時,女真人第一次入主中原,這是他們第二次整體融入中華文明的過程。在這段時間內,女真文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到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女真文字雖然消亡了,但作為文化的主體意識並不會完全消亡。尤其是到了皇太極時期,由於皇太極本人的重視和大批漢官的歸順,女真的文化很快跨越了一大段歷史斷層,達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因此,本書在這方面著力用了一些筆墨,意在還歷史的本來面目。

我們提供給讀者的畢竟是小說,它一定要有可讀性。其實,不僅是小說,任何一個文字作品也都應當有可讀性。因此,在創作中,應允許有大膽的想像,但這些想像必須符合藝術的真實,絕不能胡說八道,絕不能篡改歷史,歪曲歷史,以文害史,以文亂史!

尊重歷史,在歷史的基礎上,塑造鮮活豐滿的藝術形象,從而達到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對歷史負責,對讀者負責,對自己負責,是本書的創作原則。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曾得到我的老師撫順師專原中文系主任李東黎、遼寧省工商聯副會長王本奎、瀋陽科委民營科技中心副主任林志宇、撫順市民主促進會駐會副主委張奇聲、撫順市教育學院語文兼職教研員、一中高級教師朱平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