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三回 五進關揚威冀魯 留遺恨盛極而終

顯佑宮秘笈載:崇德七年十月,烏斯藏活佛遣使來朝,上盛待之。命饒余貝勒再次征明,以張存仁為監軍,崇德八年六月凱旋。時阿巴泰及眾將征袍破碎,幾不遮體,卻絕不擾民,上盛讚之。八月初八日,上五女固倫公主阿圖出嫁,諸親王貝勒遺以金鞍,上痛責之送還。八月初九日亥時,上於清寧宮無疾而崩,年五十有二。

皇太極帶著皇后哲哲及庄妃,會同禮親王代善一起赴鞍山湯崗子溫泉調養,其間又聞安平貝勒杜度病故,兄弟二人傷心不已。杜度是代善的親侄子,是他一奶同胞的哥哥褚英的長子,因此也就更多了份傷心,二人想一起回去祭悼,經御醫再三相勸才作罷。

在鞍山一住就是兩個多月,返京時已是金秋。這是皇太極一生中因病調養時間最長的一次,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理,尤其朝鮮派來的兩個御醫的精心施治,皇太極的身體恢複得非常好,隨著身體的恢複,他胸中的滅明之火又熊熊燃燒起來。

回到盛京的第三天,便有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科爾沁親王送來信說,土默特部引烏斯藏(今西藏)達賴喇嘛班禪喇嘛的使臣朝拜,皇太極萬萬沒有想到,大清國的影響會推及到萬里之遙的烏斯藏,他立即傳旨上朝。

自從四王議政後,便很少正式朝議,即使上朝時間也都很短,這時已是日頭偏西,盛京城上空,上朝的鼓聲響了,諸王貝勒大臣們聽到朝鼓聲,便知定有重要事情,一個個迅速來到了崇政殿。

贊禮官點名,無一人缺席,尤其是點到洪承疇時,他非常響亮地應道:「在。」皇太極滿意地笑了。原來,洪承疇的家眷已被安全地接到了口外,皇太極正式任命他為內秘書院大學士,協范文程領內秘書院事。

眾人看著皇上臉上泛著喜悅,猜想定有好事發生。就聽皇上道:「諸位,朕剛剛回京,便接到一個特大喜訊,烏斯藏活佛——達賴和班禪派使臣來我大清朝拜。」

諸王眾貝勒一聽,大失所望,多鐸當時就在下面嘟囔開了:「我當是什麼好事呢,原來是個屁使者來朝,這些年來朝的多了,大驚小怪的,真是。」

阿濟格,阿巴泰等也都不以為然,就連多爾袞同樣是一臉疑惑,他弄不明白,來個藏使怎麼會令皇上這麼興奮?

洪承疇常年在陝西和塞上一帶徵剿,對活佛有所了解,他知道烏斯藏曆來臣屬於明國,如今棄明附清,意義十分重大。他出班奏道:「皇上,烏斯藏的達賴和班禪,是吐蕃、漠西厄魯特蒙古、青海羌人,以及所有蒙古人心中的活佛,在這些人眼裡,兩位活佛是塵世的神靈,無不對其頂禮膜拜。他們能派使臣朝拜,棄明歸清,意味著神佛對大清的認可,我大清國的影響因此而推及到了烏斯藏及阿爾泰山南北和青海一帶,這才是真正的四海歸心。」

眾人聽罷,方知來使的份量,便紛紛議論開了。

「原來如此,怪不得皇上這麼高興。」

「烏斯藏在什麼地方,離我們多遠?」

「活佛?還有活佛嗎?」

……

皇太極道:「剛林,你將烏斯藏的情況跟大家詳細說說。」

剛林出班道:「奴才對烏斯藏事僅知些皮毛,烏斯藏距我盛京約一萬里。」

他話音剛落,諸王貝勒便驚呼起來:「多遠?一萬里?我的天,盛京距燕京繞道是兩千里,我們每次都要行一個多月,一萬里還不得走半年!」

剛林道:「何止半年,從烏斯藏到盛京無直達之路,沿途千山萬水,道路曲折艱險,最少也要走一年。」

代善讚歎道:「了不起,了不起。來的不易,來的不易,一定要盛情款待。」

剛林繼續說道:「烏斯藏現在信奉黃教,黃教是喇嘛教的一支,現有兩個活佛,一個叫達賴,一個叫班禪,達賴和班禪是封號,老活佛圓寂後,由被確定為轉世靈童的人來繼承,所以才有一世二世,乃至今天的五世。明萬曆年間,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孫阿勒坦汗率先皈依佛門,並把黃教引入蒙古,廢除了當地的薩滿教,從此,黃教在蒙古興盛起來。

「元忽必烈時,在烏斯藏設總制院,正式對烏斯藏統轄。明洪武五年,烏思藏遣使納貢,又接受了明國冊封,明在烏思藏設都指揮使司,是明的蕃邦。如今來朝,是棄明歸清之舉,若從皇上對明反包圍的方略看,包圍圈已擴展到了厄魯特、青海、烏斯藏,其意義的確十分重大。」

皇太極道:「達賴和班禪的使者,是神佛的象徵,我們要以最高的禮節接待他們,所有接待事宜由禮部會同理藩院安排,朝廷先設宴,諸王貝勒貝子,要輪流宴請。你們幾位年輕的親王貝勒,絕不許慢待使臣。」

議完藏使來朝,洪承疇再次奏道:「臣請皇上再次發兵征明。現在李自成、張獻忠已席捲了大半明國,近半壁江山已非明之所有,正所謂滄海橫流之世,逐鹿中原之時也。我大清亦應參予逐鹿,進一步揚威於中原,為將來君臨天下作準備,此亦皇上既定之殘明方略也。吳三桂現在雖已心動,但要讓他歸順,絕非易事,他還在觀望,對明國還抱有一絲幻想。殘明會更有利於謀關,只有狠狠殘明,才能促吳三桂早下決心歸順。」

阿巴泰卻道:「皇上,我們已經四次入關,大樹已經被砍倒,不如繞道蒙古,直取燕京算了,別再讓李自成和張獻忠他們搶了先去。」

諸王貝勒都贊成阿巴泰的觀點,遂齊聲贊同:「皇上,乾脆奪了燕京算了。」

對直搗燕京,皇太極一直十分慎重,燕京是明國的象徵,攻之必會遭到極其頑強的抵抗,京城攻防設施十分完備,想攻下它,將付出極大的代價。裡應外合,才是上策。現在因有了洪承疇,他覺得可以一試了,於是笑著徵詢洪承疇道:「先生以為如何?」

洪承疇道:「臣以為既已有了四次,再多一次何妨?恕臣直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崇禎雖然暴虐,但他真的非常勤政,堅持日講,生活儉樸,不近女色,非楊廣之流,個別臣子還對其抱有一絲幻想,故應再次殘明。再者,中原地域廣闊,各處地勢複雜,臣一生轉戰南北,對全國各處軍事要塞,均有所了解,臣正晝夜起草平定中原方略,擬對其一一註明,待臣將其完成後,對將來平定中原必大有益處。」

濟爾哈朗、多爾袞、阿濟格、阿巴泰等入過關的將領們紛紛贊道:「這可太好了,不知洪大人什麼時候能拿出來,有了你這個平定方略,我們可少走多少冤枉道,少吃多少苦啊。」

皇太極心中贊道:洪承疇,乃我大清之活地圖也。他吩咐范文程道:「洪先生此舉,功莫大焉,去年開科中舉的三位舉人滿洲鄂謨克圖、蒙古杜當、漢人崔光前等三人可暫停修史,抽調給洪先生,幫助洪先生儘快將平定方略搞出來。」

代善道:「按寧完我所言,甲申年滅明,臣贊同洪先生所奏,在此期間,還應繼續殘明。」

皇太極笑道:「朕早已將殘明之策改為滅明,此番出征,意在滅明。饒余貝勒阿巴泰。」

「臣在。」

「朕命你奉命大將軍,率十萬大軍繞道蒙古,再次征明。」

阿巴泰一愣:「這是讓我當主帥?」他有些不敢相信。

阿濟格在旁悄聲道:「皇上點你的將呢。」他這才應道:「臣遵命。」

皇太極叮囑道:「此次征明為輕車熟路,你可從牆子嶺一帶突破,橫掃京畿後,直下冀魯,要避開農民軍,萬一相遇,當以禮相待,切不可與之爭鋒。朕之徵明,實是不得已,中原民眾已飽受戰亂之苦,上次在山東,我們殺戮太多,朕為之痛心不已,此獲罪於天之行也,切不可為。朕已數次大赦,意在得天之佑,倘再行殺戮,所赦何用?朕再次申明,此次征明,不得殺戮,對俘獲平民不得奪其衣物,不得離散其妻子,不得焚毀財物,不得糟蹋糧谷。我們揚威,更要揚德,要用爾等的仁義之舉化解明人對我們的誤解。張存仁,張參政。」

「臣在。」

「朕今天要學學明國,也搞一次監軍,特命你為監軍,協理軍務,重在督查軍紀,凡有違犯軍紀者,都要記檔,待回京後一一奏明。」

「臣遵命。」

「你不要怕,有朕在,你要盡職盡責,不得徇私。」

張存仁一身正氣:「臣身為言官,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國為君何懼之有。」

送走了阿巴泰,迎來了兩位喇嘛,這一天,皇太極命八門鳴號擊鼓,大開懷遠門,出迎十里。皇太極注意到,跟隨二位喇嘛的多達一百餘人,漠南、漠北蒙古的大小汗王,貝勒都來了,就連漠北的札薩克汗亦在其中,皇太極暗暗吃驚,想不到蒙古各部對黃教崇拜如此,看樣子,黃教在他們心中比朕的份量還要重。

是日,在大政殿大擺宴席,而後便是諸王貝勒每五天一宴,極盡盛情。

但皇太極最關心的還是吳三桂,按寧完我所言,距甲申滅明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吳三桂必須要有一個確切的答覆。因此,他多次召見祖大壽,詢問吳三桂那邊的情況。十月末的一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