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二回 祖大壽策反吳三桂 寧完我妙語圓天象

顯佑宮秘笈載:崇德七年,上命祖大壽秘赴寧遠,勸吳三桂來降,吳三桂為上胸懷之博大所感,已萌降意。是年六月,天空大小二日並出。聖躬違合,病不能語。寧完我妙語圓天象,上悅之,漸愈。乃令四王議政,並與禮親王赴鞍山溫泉調養。

祖大壽第一次以大清國都察院承政的身份參加朝議,頗有隔世之感。在明國,他不過是眾多總兵中的一個,從未上過朝,只是跟著袁崇煥到京城面見過皇上,如今也成了一個堂堂的朝臣,跟著大家跪拜後,分班站好,就聽皇太極道:「祖大壽,祖承政。」

他出班應道:「臣在。」

「松錦之戰,吳三桂是率先潰逃的將領之一,以崇禎歷來的作法,不會輕易放過他,君臣猜忌已生,你是他的親娘舅,朕意由你來勸降吳三桂如何?」

祖大壽應道:「臣亦有此意,臣想書信一封,送到寧遠,勸其來降。」

「你覺得有多大把握?」

「吳三桂之父吳襄原是臣屬下的一員參將,因臣力薦,擢為總兵。吳三桂更是由臣親手調教,授其武藝,督其功課,才考上了武舉,同樣是因臣的力薦,擢為寧遠總兵。吳三桂重孝道,以臣的身份去勸降,他不會不答應。」

「說起來,朕對吳三桂亦有活命之恩。」

祖大壽抬起頭,驚訝的「噢?」了一聲。

皇太極笑道:「天聰年間,朕曾攻大同,祖承政率兵救援。吳三桂之父吳襄所率五百人被朕困住、朕知其都是遼兵,嘉其勇,欲困降之。吳三桂率十幾人沖入重圍,來救吳襄。朕見其十分勇猛,有意收降他,便下令不得放箭,誰料他竟成了趙子龍,真就將父親救出去了。如能勸其來歸,勝得三軍也。」

祖大壽道:「吳三桂單騎救父之舉傳遍朝野,從此名聞天下,想不到是皇上成全的他。」

「所以,吳三桂欠朕一個大人情,朕是要他還的。」

「臣今天就寫信,寫好後,再請皇上審定。」

「朕不看,舅舅給外甥信,家書也,寫好直接送去即可。」

信發出去了一個半月了,卻不見吳三桂的動靜,皇太極於清寧宮召見祖大壽:「祖承政,看來光靠書信不行,應面見吳三桂。只有面對面,才能曉之以厲害,動之以真情。」

祖大壽道:「當面說服當然最好,但派誰去呢?祖大樂勇而少謀,言辭稍鈍,祖澤潤、祖可法與他是同輩,在吳三桂面前說話份量不重。」他思忖了好大一會道,「臣以為派張存仁最為合適。」

皇太極卻道:「誰去也不如你這個當舅舅的去。」

祖大壽大吃一驚:「皇上,這……這……臣已騙了皇上一次,皇上就這麼信得過臣?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有什麼使不得,朕看非爾莫屬,還是那句老話,若能收爾之心,留在身邊,當有大用,倘不能收爾之心,留在身邊,反會成為日後之患。朕從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今既已是我大清的臣子,朕自當派差事,你準備一下,明天立即動身。」

祖大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再拜道:「臣蒙皇上如此信任,從今願肝腦塗地!」

祖大壽這邊悄悄啟程,諸王貝勒炸了營,礙於祖澤潤、祖可法等在場,他們不好發問,下了朝一齊到了清寧宮。

多鐸敢說話:「皇上,你這是怎麼了,吃一百個黃豆粒不嫌腥啊,怎麼又讓祖大壽跑了?」

代善也是來詢問此事的,但他容不得別人以如此口氣跟皇上說話,遂喝斥道:「十五弟,你這是跟皇上講話嗎?還不掌嘴。」

多鐸意識到自己莽撞了,抬手掌了自己一個嘴巴:「二哥,我這不是急的嘛,祖大壽這個人反覆無常,他這一去,不又是放虎歸山嗎?」

阿巴泰、阿濟格、杜度等亦齊聲附和:「皇上,我們又上當了,十年前,他說去勸降錦州,這次說去勸降吳三桂,肯定是有去無回,我們不白費勁了嗎?」

皇太極笑著看著大家,見多爾袞一言不發,便問道:「睿親王,你怎麼看?」

「臣弟以為,祖大壽早有歸順之意,不過為其夫人所阻罷了。而今,祖夫人已死,死時留有遺言,勸祖大壽不要再叛,這次歸順,確是出於真心。漢官們聽說皇上讓祖大壽赴寧遠,十分震動,無不敬佩皇上心胸博大寬廣。祖大壽不論勸降成功與否,也不論是歸還是留,都無所謂,皇上的胸懷足以讓天下人折服。」

皇太極讚許道:「還是十四弟看得遠些,還有嗎?」

「還有……還有的話,臣弟就不知道了。」

「文程先生,你說說看。」

「臣以為,皇上派祖大壽去勸降,崇禎知曉後,必然會對吳三桂更加懷疑,祖大壽之行,是要將吳三桂逼上梁山。」

皇太極大笑:「還是文程先生深知朕意,朕就是要讓崇禎知道,吳三桂在和我們親近,待祖大壽回來後,朕還要派人給吳三桂送禮,朕要讓吳三桂和當年的袁崇煥一樣哭笑不得,吳三桂一降,山海關就好辦了,這便是朕的謀關之策。」

多鐸和眾人都不吭聲了,代善道:「皇上真要是能不戰而下山海關,便又是一大奇蹟喲。」

「朕就是要創造這一奇蹟。」

吳三桂在松錦之戰中,僅帶了十幾人逃歸寧遠。他剛進城不多久,潰敗的明軍便隨之而來,吳三桂因禍得福,兵力一下子猛增了五萬多。洪承疇籌辦的糧草雖燒了大半,但還有一些在寧遠,足夠半年之用。因此,他每天抓緊訓練兵馬,從中挑選勇士,隨時防備女真來犯。

逃回關內的王朴,已被朝廷處死,對吳三桂崇禎卻奈何不得。祖大壽降了,洪承疇據傳已戰死,關外只剩下個吳三桂,崇禎只好強忍著一口惡氣,宣旨好生撫慰。吳三桂已成為明清共同矚目的人物。

崇禎對吳三桂倍加防範,他知道吳三桂是個孝子,因此,將其父吳襄遷為兵部大員,以安其心。他還了解到,吳三桂有一個天姿國色的愛妾叫陳沅,是吳三桂的命根子,便在其府邸四周布滿了暗哨,生怕吳三桂將其接到關外。吳三桂想念陳沅心切,多次欲接其到身邊,都被朝廷以各種理由擋住了。

氣得吳三桂大罵:「朝廷里沒幾個好東西!老子在前方賣命,他們在京城裡享福,飽漢不知餓漢飢,他們每天妻妾成群,老子就這麼個心愛的女人,還要棒打鴛鴦。」

一天晚上,他召來幾個心腹,商議著無論如何也要將陳沅接到寧遠。護衛來報:「大人,城下來了幾個大清國的人,他們射上來了一封信,說是要我們親自交給大人。」

吳三桂接過來一看,上寫「吳三桂親啟」他大吃一驚:「是舅舅的筆體。」看後大吃一驚,「舅舅就在城下,莫不是又騙了皇太極逃回來了,這可太好了。」

他率心腹們登上城頭,果然是舅舅,他驚叫道:「神了,舅舅真有本事,又從皇太極手裡逃出來了。」吳三桂多了個心眼,他吩咐心腹,「你們悄悄打開城門,不要聲張,直接將舅舅接到總兵府。」

自錦州被圍,爺倆就再未見過面,今日相見,恰是一場生離死別後的重逢,二人抱頭痛哭。祖大壽見吳三桂一身縞素,驚問道:「你這是?」

吳三桂哭訴道:「甥兒聽說舅母亡故,萬分悲痛,卻不能為舅母送終,只有遙祭而已。」

祖大壽流著淚:「難得三桂一片孝心,你舅母沒白疼你。」

「沒有舅舅、舅母,就沒有我三桂的今天,撫育之恩,終生難忘。」

祖大壽道:「快弄些飯菜來,我們還沒吃飯呢,都餓壞了。」

吳三桂吩咐道:「預備酒菜為舅舅接風。」

「簡單些,能吃飽就行,我還有話要說。」

「那就先墊補一口,說完了話,再為舅舅接風不遲。」

飯後,吳三桂屏退眾人,問道:「舅舅這次是又怎麼騙出來的?是不是以勸降甥兒為理由?」

祖大壽搖了搖頭。

「那是悄悄溜出來的?」

祖大壽還是搖了搖頭。吳三桂仔細看祖大壽身上的衣服,沒有一絲血跡,又沒帶長槍,也不像是衝出來的:「那舅舅是?」

祖大壽這時才摘下頭盔,露出大辮子:「三桂呀,舅舅這次是奉了大清國皇上之命勸你歸順的。」

「啊?舅舅,你?……真是皇太極派你來的?他就不怕你再次不歸?」

「舅舅算是開了眼了,這個皇太極是太有肚量了,這次真是他親自派舅舅來的。」

「皇太極真有如此胸懷?」

「何止如此……」祖大壽將這些天在盛京的見聞,一一講給了吳三桂,吳三桂聽得入了神:「這麼說,皇太極真的能成氣候?」

「三桂,他已經成氣候了。現在天下亂到了這個地步,崇禎已無力回天,或是流賊,或是大清,二者必有君臨天下者,舅舅以為,非大清莫屬。所以。舅舅此來是要勸你認清天下局勢,也好早作打算。」

吳三桂道:「皇太極的確是非凡人物,可崇禎也奸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