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回 伸正義召回祖大壽 抗上命堅守寧遠城

顯佑宮秘笈載:天命十年歲尾,諜工報南朝盡撤關外之軍於關內,寧前道袁崇煥抗命,據孤城死守。天命十一年正月,汗王率全國之兵征寧遠。

袁崇煥單騎巡邊的事,越傳越神,說他一人刀劈數只猛虎,獨斬千條惡狼,傳來傳去,把他傳成了楚霸王、趙子龍似的人物,不少人能為一睹袁崇煥的風采而感到自豪。

任命他為兵備僉事監關外軍的邸報一到山海關,眾人便議論開了:這回平遼大業又多了一員猛將。接替熊廷弼的經略王在晉更是喜出望外,他真的希望自已帳下能有一位膽識皆備的人才,他撂下邸報想著:如何接待這位大英雄。

侍衛進來稟報:「兵備僉事監關外軍袁崇煥袁大人求見。」

「什麼?你說什麼?袁崇煥來了?」

「是,袁大人正在門外恭候。」

他大吃一驚,剛剛接到邸報,人就到了:「來之何其速也。快,各位,咱們一起出迎袁大人,也好一睹大英雄的風采。」

袁崇煥此時身著正五品官服,正在階下等候,見院中忽忽拉拉地走出一群人,他還以為出了什麼事。走至近前,才發現原來是經略大人率眾出迎來。他慌得急忙跪倒:「卑職袁崇煥拜見經略大人。」

王在晉小跑著下了台階,雙手將袁崇煥攙起:

「久聞袁大人英名,今天終於一睹英姿,果然是英雄本色。適才老夫剛剛接到邸報,沒想到大人就趕到了,足見大人憂國憂民之心。」

袁崇煥自謙道:「卑職一介書生爾,久聞老大人乃天下文壇之泰斗,老大人身為中書舍人之職時,有幾篇奏章,為天下士子所推崇,卑職至今尚能成誦,從今以後,卑職便可在老大人帳下聽令,並日夜聆聽教誨了。」

王在晉被袁崇煥這幾句話捧得暈暈乎乎的,他抓著袁崇煥的手道:「安知來者不如往者,後生可畏,後生可畏也。袁大人,請!老夫今天要破例為你接風。」

席間人們仔細地觀察著袁崇煥:七尺來的身材,顴骨稍高,前額稍突,眼眶有些往裡陷,眼睛不大,但卻炯炯有神,一綹稀疏的鬍子約二寸許。單憑外貌,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將其與刀劈群虎的事聯繫起來。

袁崇煥發現大家在打量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各位大人,你們不要聽信那些傳聞,下官根本就沒打過虎,連虎是什麼樣的都沒見過。」

他越是如此說,人們對他越是崇拜,大家紛紛說道:「袁大人不必過謙。」

袁崇煥遇到這類事已不止一次了,他不想爭辯,越辯人們越是不相信,他搖搖頭,只好一笑而已。

王在晉也是滿腦袋的平遼事,客套了一番後,便徑直進入了話題:「老夫久聞大人精悉兵事,此番赴遼,如何為老夫籌劃?」

袁崇煥欲離席對答,王在晉抬起左手:「大人不必拘禮,坐下說,坐下說。」

袁崇煥正襟而言:「老大人,卑職以為,監關外軍當務之急是要速與毛文龍部取得聯繫,儘快將糧草軍運至島上,以安島上軍民之心,使之成為一把尖刀,牢牢插在奴酋背後,令奴不敢輕易覬覦山海關。再者,要速招覺華島祖大壽來歸。人傳祖大壽欲擁兵自立,我們不能讓這一傳聞成為事實,卑職後天就動身赴覺華島與之面談,能談成最好,談不成也要設法說服其部眾,迫其來歸。覺華島數萬軍民是抗金的一支重要力量,歸來後,撥三萬人修築寧遠城,與覺華島成掎角之勢,使之成為山海關的咽喉。同時,到遼西各地招集散兵游勇,把失去的遼西各城堡亦相繼恢複起來,築一道屏蔽山海關的銅牆鐵壁。有了咽喉,又有了銅牆鐵壁,然後伺機再謀劃河東。」

王在晉聽罷,心花怒放,他心想:覺華島早應派人聯絡,可無人敢去,天送我一個袁大膽,太好了。想到這,他舉杯道:「袁大人研習遼事多年,平遼大計已成熟於胸,來,諸位,咱們共敬袁大人一杯,祝其馬到成功。」

眾人一齊站起,大人請。

第三天夜晚,袁崇煥從寧遠城城南的一淺灘乘一隻舢板,帶著印信和經略大人給祖大壽的親筆信,直奔覺華島。船行了大約兩刻功夫,覺華島便已遙遙在望。袁崇煥站在船頭望著微波萬頃的大海,心中起伏不定。

在船上,他與船夫閑聊,船夫說:「這幾天努爾哈赤不斷派人到島上勸降,前天又來了。」

「祖大壽答應了嗎?」

「小的不知道。」

袁崇煥陷入了沉思,若是祖大壽降了奴酋,此行便是入了虎口,他吩咐船夫找一個無人處靠岸,悄悄上了島。

他手握長劍,穿行於草叢中,行至兵營木柵前停了下來,悄悄往裡觀看,巧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常思恩。夜色中,常思恩正帶著幾名士兵在巡營。他高興極了:「真天助我也,此行必可成功。」

他悄聲喊道:「思恩賢弟。」

常思恩正行走間,覺得有人在叫他的名字,仔細一聽,是袁大人的聲音,他四下張望:「袁大人,你在哪裡?」

袁崇煥見就他們幾個,便放心地走了出來:「思恩賢弟。」

常思恩奔了過來,他緊握著袁崇煥的手:「袁大人,可把你給盼來了,怎麼?又是自己?」

袁崇煥笑著:「對,又是自己,島上情況如何?」

「大人來得正好,這幾天奴酋那邊不斷派人來勸降,孫得功那個混帳東西也來了。祖將軍的態度叫人摸不透,他弟弟祖大樂卻一心想投降,還有個叫海上蛟的,張羅得更歡。現在他們正在祖將軍府中議事呢。」

袁崇煥懸著的一顆心落了下來:「這麼說,祖大壽還沒投降。」

「沒有,我看他輕易不敢走這一步,島上的一些弟兄不會跟他走。」

「好,你這就帶我去見祖大壽。常有怎麼樣,他好嗎?」

「好,一會我叫上他,一起保護袁大人,以防有變。」

袁崇煥點頭應道:「那就多謝二位了。」

祖大壽與孫得功同在王化貞帳下為將,祖大壽的弟弟祖大樂與孫得功私交甚密,見孫得功入金後多受禮遇,便動了降金的念頭,尤其是經孫得功反覆勸說後,更堅定了他降金的決心。

袁崇煥在常思恩的引領下進了將軍府,站在廊下,裡面果然正在激烈爭論。

祖大樂道:「哥,我看大明沒什麼指望了,咱們是遼東人,現在困守孤島,能往哪撤,撤進關內?大明上下,一團烏煙瘴氣,現在是宦官魏忠賢當政,這樣一群敗類,能打得過努爾哈赤的十三萬鐵騎嗎?眼下咱們是有點糧草,可數萬人的吃喝,這點積蓄能維持多長時間?李永芳歸順被招為駙馬,孫得功現在已是副總兵,汗王對漢官格外禮遇,要我看,咱們早一點過去,早一點享福。哥,你還猶豫什麼?」

海中蛟道:「祖帥,朝廷對邊將太絕情了,楊鎬、熊廷弼、王化貞,都在大獄中呢。我們在戰場上玩命,那些文官們在後面捅黑刀子,這樣的朝廷給他幹個什麼勁?我看汗王是個英明之主,正如李永芳所言,汗王六十多了,還親自征戰,馬不歇鞍,萬曆皇帝呢?三十年不理朝政,現在這個小皇帝,成了小木匠。一個這麼大的國家,被一個割了雞巴的的太監統治著,大明的滅亡我看是遲早的事。」

祖大壽端坐在虎皮椅上,陰沉個臉一言不發。

海中蛟道:「我說祖帥,你別這麼悶著好不好,快把人急死了,大明要是管弟兄們的飯,咱就聽大明的,大明要是不管飯,咱就投大金去。」

袁崇煥在堂下大聲道:「誰說大明不管飯,管飯。」他昂首挺胸地走上大堂,祖大樂怒喝道:「你是什麼東西,敢在此咆哮公堂。」

「本官大明兵備僉事監關外軍袁崇煥。」他亮出了自己的印信,眾人一見這是真正的朝廷命官,立刻變得鴉雀無聲。

祖大壽雖然與袁崇煥從未見過面,但見過常思恩帶來的信,知其單騎巡邊之事,對袁崇煥充滿敬意。他急忙走出公案,參拜道:「末將祖大壽叩見袁大人。」

袁崇煥上前一步,將祖大壽攙起:「將軍請起。當遼西全線崩潰之時,將軍獨撐欲塌之天,安頓流民,搜集殘部,以一孤島與奴酋抗衡,為朝廷在關外保存了一塊樂土,忠君愛國之心,可昭日月,袁某在此還要多謝將軍。」

這幾句話說得太到位了,祖大壽確實克服了許多困難,但有人竟造他的謠,說他要投降,搞得他現在是有家不能歸,有國不敢投。袁崇煥的一番話表明了朝廷對他的態度,是對他據守孤島的肯定,他感動得泣不成聲,熱淚盈眶。

袁崇煥轉過身來,臉色突然一變:「可有的人卻要投降奴酋,甘當叛臣賊子。爾等非佔山為王的流寇,是堂堂正正的朝廷之軍,當此國家多難之際,正應為君父分憂,遠的不說,就說宋朝的岳飛,他精忠報國,率兵抗金,雖然為奸臣所害,但卻受世世代代的景仰。而那位害死岳飛的秦檜,卻千秋萬代地跪在岳飛墓前,遭人唾罵,他的後人都恥于姓秦。再說文天祥吧,面對蒙古人的屠刀,視死如歸,寫下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