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狼性華為——狼道即經營之道 第六章 思想上要做「巨人」,行動上也要做「巨人」

研發和市場是華為最為業界稱道的兩大塊,但無論是研發上的突擊和大投入,還是市場上的圍剿和攻擊性,真正體現出來的都是讓人驚嘆的執行力。

任正非說:「企業就是要發展一批狼。」很顯然,華為人具備了狼的精神,而像狼一樣強大的執行力就是華為成功的第一基因。

當其他企業還在戰略上較勁的時候,華為人早就將戰略落到了地上,堅決做行動上的「巨人」,而不是「矮子」。

當前,隨著外資的入侵,媒體喜歡將跨國企業比成虎豹,而將本土企業喻為土狼。在這裡,輿論並不是在讚美本土企業的狼性,而是強調狼在虎豹面前的弱小。就此而言,將華為比成狼是不合適的,我們更應該強調狼性。

任正非經常對員工強調狼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鬥。他認為,企業要擴張,就必須具備這三大要素。

1、敏銳的嗅覺

優秀的企業必須能夠洞察全球經濟態勢和所在產業的變遷,否則就會在風險來臨時不知所措,面對機會時反而無動於衷。

前文提到,在21世紀初的全球IT危機前夕,任正非曾因一篇《華為的冬天》為業界所推崇。無疑,正是這種對全球經濟的關注和對IT產業形勢的嗅覺,讓華為洞悉先機,當別的企業還在盲目擴張的時候,華為已經賣掉了安聖電氣,為過冬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二十餘年發展過程中,華為屢屢料敵先機,讓對手猝不及防,成為最終的贏家。1995年,大部分國產廠商還在為國內市場絞盡腦汁的時候,華為已經開始謀劃國際市場,希望通過國際化分散經營風險,同時為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尋找新的支撐點。為此,華為在俄羅斯蟄伏了四年,雖然收入甚微,但加強了華為人國際化的雄心壯志。

當通信產業遭遇危機時,跨國巨頭們紛紛奔赴中國,希望減少危機帶來的損失。如此一來,在沒有技術、管理優勢的情況下,國產廠商的市場壓力倍增。而華為正是憑藉前期打下的國際化基礎,開始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沒有因為國內市場的壓力遭遇「滑鐵盧」。正是在此期間,華為奠定了自己國產廠商老大的地位,並在國際市場上造成了影響,逐漸成長為中國通信廠商在國際上的旗幟。

華為嗅覺的敏銳同樣體現在自主研發道路的抉擇上。當年,代理的利潤極為豐厚,利潤率幾乎達到了100%。在這種狀況下,華為還是察覺到了國家政策的變遷,意識到代理業務即將走下坡路,因此果斷地選擇了自主研發道路。果不其然,不久後代理業務遭到了國家政策打擊,數百家通信代理商被踢出了市場,而華為因為擁有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輕鬆地避開了危機。

對企業來說,並不是做好眼前的工作就能夠保證生存,更不要說發展了,要想做到基業長青,就必須時刻關注全球產業的變遷和國家政策的演變,盡量做到洞悉先機。

2、進攻精神

做企業和做人不同,做人可以獨善其身,做企業卻不能如此。企業不能無視競爭對手的存在,否則就會遭到對手的侵蝕。華為對客戶一團和氣,對競爭對手卻是寸步不讓,極具侵略性,有時甚至是赤裸裸的打擊。

有一次,一家經濟效益不太好的礦務局實施全網改造,邀請華為等三家企業競標。由於礦務局缺乏資金,因此要以煤易貨。華為很顯然是有備而來,經過調查發現,客戶沒有付款誠意,而且很可能大幅壓價。而且,由於煤炭系統一直被華為壟斷,競爭對手很可能會破釜沉舟、不惜代價地壓低價格。經過分析,華為決定退出競爭。

但是,不要以為華為就是簡單地放棄了。為了打擊競爭對手,華為繼續參加報價。當時,華為的目錄價格高達每線1300元,客戶經理卻報出了每線270元的超低價。競爭對手顯然沒有察覺華為的意圖,緊跟著報出了每線230元的價格。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客戶的以煤易貨和附加條款。

在市場競爭中,華為從來不屑於表達善意,能夠打擊競爭對手的時候絕不手軟,有時候甚至「不擇手段」。

還有一件小事更能體現華為狼一樣的攻擊性。

在一次大型通信展上,華為員工在展台前熱情地招攬每一位觀眾。其中一位觀眾被讓到展台前,華為的一位員工立即送上了說明書,並熱情地為對方講解。隨後,對方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原來是競爭對手的工作人員。

這位華為員工頓時警覺起來,伸手去搶對方手中的說明書,在他看來,華為的任何技術資料都不應該泄露給競爭對手。不過對方顯然不是善茬,對他的行為予以指責。因為怕造成更大的影響,他放棄了說明書,但滿臉警惕,絲毫沒有放鬆。

對華為人來說,競爭對手就是敵人,必須予以徹底的打擊。因為對敵人的善意,就是對自己的懲罰,華為絕對不會給競爭對手這樣的機會。

3、群體奮鬥

狼的嗅覺再敏銳,再富有攻擊精神,作為獨狼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狼最大的特性在於團隊合作,當狼以群的形態存在時,幾乎是無敵的。華為被業界以狼喻之,同樣是因為華為具有這樣的特性。

在華為的文化體系中,是這樣解釋團隊合作的: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拚死相救。團隊合作不僅是跨文化的群體協作精神,也是打破部門牆、提升流程效率的有力保障。

團隊合作是華為最為推崇的文化基因,華為人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會接受團隊精神的培訓。任正非在《致新員工書》中寫道:「華為公司是一個以高技術為起點,著眼於大市場、大系統、大結構的高科技企業。以它的歷史使命,它需要所有的員工必須堅持合作,走集體奮鬥的道路。」

這並不是任正非的個人要求,而是華為公司對員工的整體要求。

在新員工培訓過程中,為了培養大家的團隊精神,培訓班不僅按組計分,而且還會以位置相鄰的員工為單位,採取同獎同罰的管理方法。教員會讓每位員工記下自己前面和左右的同事,相互留下聯繫方式,以便在培訓過程中相互提醒和幫助。任何一人受到獎懲,其他人也會接受類似的獎勵或懲罰。

「勝則舉杯同慶,敗則生死相救」,強調的就是團隊合作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華為全球數萬名員工才能做到如臂使指,團結一心地為打造華為帝國而奮鬥不止。

執行更應該強調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但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追求完美,雖然沒有忽略結果,但無疑影響了效果。尤其對高科技企業來說,如果太過執著於技術的完美而忽視市場的話,極可能被市場所淘汰。華為強大的執行力就體現在對結果的重視上,而不是追求過程和技術的完美。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效率成為考驗企業成敗的重要因素。對高科技企業來說,新產品上市稍晚一步,就會失去生存的空間。華為開發出C&C082000門交換機的時候,就比競爭對手晚了一點。華為顯然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C&C08萬門機的面世就早了很多,超過了國內競爭對手。因此,C&C08萬門機成為了華為早期研發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

華為推出C&C08萬門機的時候,質量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開局也非常不順。然而,華為針對市場狀況和競爭對手情況,並沒有等萬門機完善後再推向市場,而是在基本功能齊備後就推向市場。這樣,華為的萬門機比競爭對手早了幾個月上市,並成功由農村市場向城市市場進發,實現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構想。

如果華為追求完美技術的話,萬門機上市很可能要推遲很長一段時間。這樣的話,即使華為開發出了功能更強大的產品,但市場如果被對手搶佔,也就失去了從農村向城市進發的良機。

華為雖然以重視研發和技術聞名於世,但並不迷戀技術,而是重視效率、效果和市場的反應。只要產品迎合了市場的需求,技術含量不高、功能不夠完善,也不會影響華為的大力推廣。

華為就是憑藉這種拒絕完美、推崇實用的精神,始終跟隨市場潮流,保證了企業的執行效率,成為狼性的典型代表。

軍人出身的任正非,非常注重員工的守位。在他看來,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就不得謀其政。基於這樣的想法,他提出公司的高、中層幹部要做勢,也就是多從戰略和宏觀層面思考問題,而基層則要做實,要以執行為己任。他還強調,華為有務虛和務實兩套領導班子,只有少數高層才是務虛的班子,基層都是務實的,不能務虛。

1、上層做勢

華為之所以如此重視不同層次員工的分工,應該和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

眾所周知,中國人喜歡務虛,讓人一直不滿的「文山會海」就是明證。其實,文件多、會議多並非不可接受,但言之無物的文件和空洞乏味的會議則讓人無法忍受。任正非顯然深諳這種傳統,因此一刀切地劃分了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