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死神的樂園(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 利用地障進行包圍

在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中國大部隊的調動一般都是晝伏夜出,以避免日機偵察和空襲,但是由於時間緊迫,為了能儘早趕到戰場,七十四軍不得不實施白晝行軍,全軍的行進方向因此完全暴露。

9月24日,下午一點,日軍偵察機發現「有正從瀏陽方向西進的敵軍約兩百名」。下午五點,在瀏陽至萬載之間,飛行員目擊了「約一萬五千名敵軍大縱隊」。

阿南雖急切地希望對新來的七十四軍予以打擊,但包括木下等人都對勝負沒有把握,他自己也認為,如果這個時候就派兵越過瀏陽西方山地出擊,「未免顯得愚蠢」。

阿南決定暫不與七十四軍進行地面交鋒,只用飛機進行監視和轟炸。命令既下,大批日機朝七十四軍行軍縱隊的上空蜂擁而至。

七十四軍的出發順序是五十七師先行,五十八師及軍直屬部隊次之,五十一師隨軍部行進。當五十七師、五十八師及其軍部直屬部隊在經過瀏西城西的蕉溪嶺時,立即遭到了日機的輪番轟炸掃射。

七十四軍並不是沒有行軍中防空疏散的經驗。遇到日機空襲,各部會以班排為單位分散,一邊防空,一邊利用山坡或田埂躍進,這樣既能減少損失,也不致影響行軍速度。可是蕉溪嶺的地形與別處不同,這是一條上下十五里,兩面是石山的羊腸小道,不但無法躍進,連藏都沒地方藏,大家擠一塊全被飛機當成了活靶子。

一般情況下,防空都是用高射機槍或高射炮對飛機進行驅逐,問題是部隊在隘道中縱隊行進,大多數位置上都只有普通的機步槍,而由於缺乏經驗和疏忽大意,七十四軍軍部事先也未對部隊所經過的地形做深入調研,尤其是沒有針對沿途地形制定防空措施,結果防空也成了一句虛言。官兵們只知道用樹葉偽裝隱蔽,還不準喧嚷,唯恐飛機上聽到,其實各部完全可以組織機步槍集中射擊——兩邊都是石山,日機要飛低空襲,一旦遇到下面的密集射擊,同樣避讓困難。只是準備不充分且早已驚慌失措的情況下,誰都想不到這一點了。

七十四軍在空襲中遭受了嚴重損失,指揮系統也被打亂了。當第五十一師最後一個經過蕉溪嶺時,看到前面傷亡的人員已經不少。五十一師本身也沒有躲過日機的投彈掃射,有人情急之下跳進彈坑中,發現裡面已有被炸死的近十具屍體,他只好卧在屍體中間進行隱蔽。

未曾參戰,便失銳氣,七十四軍被一種不祥的徵兆所籠罩,但部隊仍不敢稍停,至9月25日上午,全軍終於到達瀏陽。接著,王耀武便收到薛岳發來的急電,要求七十四軍兼程向長沙以東的黃花鎮急進,在黃花鎮、永安鎮一線沿撈刀河南岸佔領陣地,以防守長沙外圍。

薛岳在湖南戰場所使用的戰術思路原本與羅卓英一脈相承,即「後退決戰」,但是隨著手中掌握兵力資源的不同,指揮官的想法也會出現微妙的變化。此次第九戰區集中的幾個軍,除七十四軍外,第十軍、第三十七軍、第二十六軍也均非弱旅。有這麼多威龍猛將,薛岳便不甘於老是「後退」,他不顧參謀處處長趙子立的反對,執意把決戰防線部署在了汩羅江邊,試圖拒敵於汩羅江北。未曾料到的是,在日軍的重兵突擊下,江邊防線很快陷於崩潰。

在汩羅江防線失守後,薛岳預計日軍接下來一定會直取長沙,所以才要讓七十四軍趕去黃花鎮防守長沙。趙子立得知後,依舊認為此決定欠妥。

中國兵學家結合過往戰史和抗戰實踐發現,日軍不僅遵循「進攻第一,包圍第一」的戰術原則,而且特別崇尚「利用地障進行包圍」。比如進攻南昌時,就利用了鄱陽湖、贛江這一地障,以主力向中國軍隊的左翼進行包圍。進攻長沙,則慣用洞庭湖、湘江做為地障,以主力向中國軍隊的右翼進行包圍。

按照這一規律以及湘北正在進行的戰鬥實情,趙子立判斷,日軍第十一軍這次還是要尋找右翼來實施包圍,如果把七十四軍往長沙以東拉,正好是以右側背受敵,是自投羅網。他建議,不如把七十四軍放在瀏陽東北,俟其餘援軍到達後,同時向日軍外線發動進攻。

趙子立的這一建議實際上是中國軍事謀略層在「後退決戰」之外的另一個著名的戰術思想,叫「爭取外線」(當時亦稱「爭取外翼」),也就是把主力部隊保持在日軍包圍部隊的側面,予包圍者以猛烈的側擊,通過這樣的辦法來擊破敵人,而不是被敵人所包圍和擊破。上高會戰實際上就是一次反包圍的經典戰例。

薛岳當然了解「爭取外線」的價值,但他面臨的現實困境是,若坐等外線進攻,長沙就有可能不守。在保長沙還是攻外線之間,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前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