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強者才有機會生存(上高會戰) 一鳴驚人

3月23日,天剛蒙蒙亮,日軍第三飛行團便早早駕到。日機最初是二三十架,後來最多時達到七八十架,有如蝗蟲一般,遮天蔽日地連續飛臨上高上空。這些塗著「紅膏藥」標識的飛機在反覆對上高進行盤旋偵察後,開始對城池及外圍輪番俯衝投彈。

隨著成噸成噸的鋼鐵從飛機中傾瀉而下,上高城很快淪為一片廢墟,城內的所有鋼筋水泥工事及其堅固戰壕,均被轟塌炸平。在讓飛行團助戰的同時,日軍第三十四師團還集中火炮對守軍陣地進行猛烈轟擊。沒有接到作戰任務的部隊指揮官在城南高山上瞭望觀察,只感到地動山搖,震耳欲聾,遙望前方陣地則是濃煙滾滾,一片火海。在七十軍營長鄒繼衍的記憶中,日軍使用如此多的飛機和如此強大的炮火,他參戰以來還是第一次見到。

上高城除南面由錦江橫貫外,東西北三面均山嶺環繞。日軍第三十四師團當天的攻擊重點集中在城東北的下陂橋,也就是五十七師所扼守的核心陣地。為製造恐慌情緒,日機甚至還炸斷了溝通錦江兩岸的軍橋。

在日機、火炮猛轟時,五十七師陣地一直靜悄悄地毫無反應,彷彿守軍都已被消滅或全部撤走了。只有當日軍展開「老三部曲」中的最後一步,實施步兵衝鋒且達到守軍的有效射界時,陣地才像突然蘇醒一樣爆發出來。這正是「陣地戰中的運動戰」類型里最經典的打法。

就是那麼一眨眼的時間,設置在戰壕、山洞裡的各種隱蔽巧妙的火力點一起噴射,輕重機槍的子彈就像潑水一樣灑向敵群。配備在後方的師炮兵營也緊隨著咆哮起來,遠射程大口徑火炮發出雷鳴怒吼,進行地毯式的迅猛急射。

日軍步兵一批批衝上來,然後一批批被掃倒。衝鋒中的日本兵不可謂不凶頑堅忍,但在五十七師銅牆鐵壁般的防守面前,除了碰得頭破血流外,一無所得。

嚴格的戰場紀律,嚴密的火力網布置,以及配合默契的步炮協同戰術,讓在山頭觀戰的鄒繼衍看得目瞪口呆。他明白,能夠頂住今天這樣強大攻勢的部隊,在國內並不多見,五十七師的確稱得起是一支善於防守的精銳之師。

五十七師是善守之師,師長當然就是善守之將。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身材不高,但精明幹練,他是黃埔一期生中最早一批升少將的拔尖人物。若論黃埔資歷,他比俞濟時還要老,更不用說王耀武、張靈甫這些學弟了,私下裡,王耀武等人也都稱之為老學長。余程萬晉陞較慢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黃埔畢業後很長時間都在讀書,先是陸軍大學特別班,接著是北平的中國大學政治系,後來又轉入陸軍大學研究院深造,這樣雖然學歷高了,而戰功自然就少了。

有一失即有一得,在國民黨軍隊系統中,向有「黃袍加陸帽」一說,即黃埔生後來又得陸軍大學文憑的,升職上具有優勢。回到一線部隊後,余程萬的上升勢頭很猛,為王耀武所倚重,而且這位大器晚成的將領也確實做到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三五部隊」中,五十七師善守的威名就是從余程萬時代開始叫響的。部署防守時,余程萬很巧妙地利用了地形特點以及旁邊五十八師協防支援的優勢,每次都非常大膽地只調用一個團防守正面,每當這個團疲憊或面臨被打垮的危險時,他就立即把另外一個團頂上去,全師四個團,輪番接替,這樣便能夠最大程度地增強手中兵力的使用效率。

明明上高城已經近在咫尺,卻可望而不可即,無法靠攏一步,日軍第三十四師團陷入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其攻勢也愈加猛烈和瘋狂。

在日軍不顧一切的衝擊下,部分陣地被突破,下陂橋陣地險象環生。余程萬、張靈甫的師指揮部都設在鏡山一側的山腰裡,與下陂橋要隘不過一步之遙。眼看鏡山亦可能不保,軍部的氣氛也格外緊張起來。

指揮所里的電話咣咣咣地響個不停,指揮官們根本無法安靜休息。王耀武已經熬了幾個通宵,整個下齶都紅腫著,他的食指和中指因為一直在地圖上點來點去,甚至已經磨破皮流出了血。

面對前來慰問的地方民眾,王耀武儘管聲音早就嘶啞,但仍特別堅定地告訴大家:「敵人為了攻下鏡山,打破缺口,不惜任何代價,那麼我們也不惜付出任何代價死守鏡山,絕不讓敵人前進一步!」

我不怕敵,敵便怕我,王耀武明示余程萬:「必須固守上高,丟了北城就槍決。」

賞罰嚴明,是王耀武帶兵打仗的主要特點,在這方面,他向來說到做到,沒有絲毫打馬虎眼的餘地,不會說今天講了要你腦袋,明天就當作什麼事也沒發生過。

余程萬沒有選擇,他親率師軍士大隊衝上了前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