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什麼樣的人才是勇士(蘭封會戰、萬家嶺大捷) 殲敵則鳴

正面攻堅,火力支援不可或缺。當時除了五十八師有克虜伯野炮外,五十一師直屬炮兵連也有三門這樣的寶貝。克虜伯野炮雖老,命中率卻很高,有一天黃昏前,五十一師師部觀察到有一股日軍正向山麓茅屋村前集結,於是立即用電話通知炮兵連進行射擊。裝填了燃燒彈的克虜伯野炮均準確命中目標,幾十間茅屋全部燒毀,嚇得尚未中招的日軍趕緊拔腿逃命。

然而這種集中射擊只能偶爾為之。日軍通過聲測、雙曲線交繪等方式,可以迅速測出炮兵陣地,幾分鐘後便會進行壓制射擊。到萬家嶺戰役後期,缺乏炮彈的日軍一〇六師團已無足夠的壓制能力,但五十一師的炮兵連長戰場經驗不足,作戰時仍然過於謹小慎微,白天都是把火炮藏在樹林里,到黃昏前後才敢出來放上幾炮,由此導致步炮根本不能協同。

如果捨不得損失克虜伯野炮,為步兵助力的還有迫擊炮。分散到部隊,五十一師的迫擊炮並不多,每團僅有一個迫擊炮排。王耀武於是採取了將全師迫擊炮集中使用的辦法,這樣大致就可以組成一個迫擊炮連。

在萬家嶺戰役中,迫擊炮的作用遠超過克虜伯野炮。除了後者使用次數不多外,主要還得益於迫擊炮的特點更適合于山地戰,不僅便於攜帶、操作方便,而且可利用其彈道彎曲的特點,有效殺傷躲在山丘或陣地後面的敵人。

當天上午八點,五十一師使用迫擊炮對張古山的日軍陣地進行了集中射擊。在炮兵的支援下,大部隊以敢死隊為先鋒,呼嘯著衝上張古山北端高地,他們首先用白刃解決了日軍警戒部隊,隨後便向嗶嘰嶺發起猛攻。

日軍雖然一再增援,但已擋不住中國軍隊的進攻氣勢,在全殲五百餘名日軍後,五十一師完全佔領了張古山。

這一戰,雙方反覆爭奪五次,激戰長達四個小時,整個山坡都被鮮血所染紅,日本人因此把張古山稱為「血嶺」。

一年後,當前來尋訪的唐永良來到張古山時,這裡已經遍山松柏,但當年那種殘酷的戰鬥場景仍猶然在目。他看到半坡上到處都是白骨、皮鞋和零星的軍用品,半坡稜角上則有不少單人散兵坑、機關槍坑,甚至於被炸開的碎石、被焚燒的松樹都還沒有消失。

離嗶嘰嶺越近,白骨越多,一些白骨邊上還蓋滿了成堆的黑色死蛆。登上嗶嘰嶺,只見上面堆積著許多骷髏人頭,鋼盔、皮鞋、炮彈箱、刺刀、毒氣罐,扔得滿地都是。

唐永良在張古山的南坡找到了幾具中國士兵的遺骨。他們一律穿膠鞋,背雨笠,紅色的膠鞋鞋底已經變成了白色。

張古山不高,然而山不在高,殲敵則鳴,五十一師的這些英雄用自己的浴血犧牲為本師本軍乃至整個抗日軍隊爭得了榮譽。

在五十一師爭奪張古山的同時,增援日軍也突入張古山、長嶺之間的隘路。好在五十八師早有防備,該師從張古山側翼切入,經六個小時激戰,殲敵三百餘人,日軍對張古山的增援之路被盡根切斷。

憑藉兵力數量多、攻擊精神旺盛的優勢,第一兵團基本打垮了日軍一〇六師團的防禦體系。當晚八點,各軍均像七十四軍那樣,以敢死隊為先,從東西南北四面一齊向日軍實施攻擊,日軍一〇六師團被逼入了其司令部所在地、位於萬家嶺西北的雷鳴鼓劉村。

雷鳴鼓劉,是萬家嶺戰役中除萬家嶺、張古山之外,第三個不得不提的現場。與前面兩個現場有所不同的是,雷鳴鼓劉除了死人之外,多的是死馬。唐永良前去探訪時,還沒走進村莊,就在山下、稻田和池塘里看到了成行成列的死馬骨架。

馬口仍然含有鐵銜,馬頭依舊系著皮韁,甚至破舊的鞍囊都還裝著帶銹的馬掌,可是已經糟朽一半的黃顏色毛毯則分明顯示著事實和歲月的無情。雷鳴鼓劉幾乎就是一座馬的墳場,只在半里內外的一塊稻田中,就有死馬五六百頭。

在一座小山的半坡之上,豎立著兩塊巨大的木牌,其一為「皇軍愛馬之碑」;其二為「瀨川部隊陣歿愛馬之碑」。顯見得這裡埋葬的全是日軍一〇六師團的輜重馬匹。

瀨川部隊屬於後勤輜重部隊,作戰時一般居於後方,且應由步兵部隊為其作掩護,但萬家嶺上那塊「瀨川部隊北川隊奮戰之地」的木牌表明,他們早就舍馬步行加入了戰鬥。事實上,唐永良在萬家嶺不僅看到了許多瀨川部隊士兵的墳墓,還曾撿拾到一面標有「瀨川部隊」的破爛軍旗。

在雷鳴鼓劉,瀨川部隊的騾馬和他們的主人一樣遭到了滅頂之災。從馬回嶺出發時,一〇六師團配備了一千多匹東洋馬,用於運載山炮和輜重,至此多數喪生於槍彈之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