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秘密到底在哪裡(淞滬會戰) 關係學

王耀武原籍山東泰安。這個外表看上去略顯粗獷的山東大漢,卻有著一顆非常細膩的心,說白了,就是很會做人。就職旅長的第二天,他就大發通電和快郵代電,總計不下百餘件。收到他電報的人,凡是學歷或官職比他高的,哪怕只是一面之交,他都要在電報抬頭上尊稱為老師、長官,自己則謙稱學生、部屬。

王耀武不是光嘴上客氣,逢年過節,都要給指揮他的機構人員送禮物和津貼,而且還要不辭勞苦地親自安排辦理,務求讓大家都妥妥帖帖、舒舒服服。長此以往,指揮機構里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沒有對他不滿意的,遇到方便處也都盡量予以方便。

遍灑甘露只是為了廣積善緣,真遇到事,得另外有點過硬的路子才行。當時王耀武最忌諱和最害怕的,是被撥歸陳誠指揮。作為國民黨中央軍的第一「大鱷」,陳誠但凡看到雜牌或是中央軍中的雜牌,眼睛都是紅的,那真是見一個吃一個,見一雙吞一雙。陳誠曾在江西臨時指揮過一個地方師,結果處著處著,就想把人家給兼并掉,對方不肯,官司一度打到南京軍政部,弄得軍政部長何應欽都左右為難。

為了避開這個風險,王耀武決定跟中央軍的另一個實力派顧祝同搭上關係,他用以取得顧祝同信任的一個辦法,是提拔李天霞為代團長。

李天霞本人業務水平自然不賴,當團長是沒話說,同時他又是錢大鈞的親戚,而錢大鈞和顧祝同曾同為黃埔教官,乃是至交密友。通過山重水複的這麼來回一轉悠,王耀武終於跟顧祝同牽上了線,他也就順理成章地把補充旅挪到了顧祝同的保護傘下。

被陳誠「補充」的危險是暫時沒有了,但樹挪死,人挪活,老是呆著不動,部隊也不會有多大前途。成立補充旅的第二年,恰逢紅軍北上先遣隊進抵江西東北地區,南昌行營急調部隊進行圍追堵截。

王耀武立刻發現這是一個機會,據他判斷,北上先遣隊脫離了江西蘇區這一老根據地,新根據地又沒有建立起來,在一路作戰都得不到補充的情況下,必然疲睏不堪。補充旅若是能夠加入「追剿」隊伍,一定能夠從中撈到戰功。

要走,得先經過顧祝同這一關,但顧祝同已經對王耀武非常欣賞和認可,無論如何不肯答應放人。

凡是王耀武心問口、口問心地盤算許久才想好的主意,他是決不會輕易放棄的。你不是不同意嗎?那我就天天來請求,反正是冬瓜茄子、陳穀子爛芝麻地扯一通,既表明立場,也讓故主知道,我要出去決不是對你有什麼意見,而純粹是出於公心。

孫大聖見了會嘮叨的唐長老都頭疼,何況是顧祝同。與此同時,王耀武又去找何應欽請命,加上俞濟時一再向南昌行營告急,顧祝同不得不接受行營命令,讓補充旅脫離了自己的掌握。後來顧祝同跟何應欽在一起閑談,還說王耀武真是很「調皮」。

「調皮」的王耀武獲得了他所想要得到的東西。「追剿」紅軍先遣隊的這段經歷不僅增加了補充旅的戰功戰史,還為他攀上俞濟時創造了機會。

俞濟時是黃埔一期生,曾以師長身份參加過第一次淞滬會戰,稱得上要資歷有資歷,要軍功有軍功,而且他還是蔣介石的浙江同鄉,很早就被蔣介石倚為心腹。當時俞濟時的職務是浙江省保安處處長,天子門生的光環和夠硬夠鐵的關係背景,讓他一度態度跋扈,但在被蔣介石任命為「追剿軍」總指揮後,俞濟時的腦袋就昂不起來了:在與紅軍北上先遣隊的交鋒中,因屢次失利,他先後遭到了記大過和撤職留任的處分。

與這位沮喪的臨時上司相處,王耀武絲毫不敢怠慢,以前怎麼給顧祝同牽馬墜蹬,現在還是給予一樣的待遇。哪怕俞濟時隨便講一句話,王耀武都要作為重要的上級指示,給部下們傳達一番。當俞濟時的指揮部隨同補充旅的旅部一同行進時,王耀武總是不離俞濟時的左右,他還特地從全旅挑選精壯士兵,編成警衛排,為俞濟時提供安全保衛。

補充旅既能打仗,旅長對上司又這麼體貼入微兼謙虛謹慎,恐怕沒有哪個上司會不喜歡。很快,俞濟時就把王耀武看成了自己人,以後隨著「追剿」的結束,儘管兩人的上下級關係已經解除,但俞濟時一直罩著王耀武。要不然像補充旅這樣無正式番號的部隊,即便有「剿匪」的戰功,也很難逃脫消失的命運——不是在繼續追擊紅軍的路途中被消耗,就是一不小心被哪個「大鱷」給改編或兼并掉了。

憑著自己領悟出來的關係學,王耀武得以一路過關斬將、遇水疊橋,補充旅先是被擴編為新十一師,接著又升級為暫五十一師,後來「暫」也拿掉了。到第二次淞滬會戰爆發前,第五十一師已成為三團制乙種師,並內定將擴編為兩旅四團制的甲種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