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第一節

趙國是著名的「四戰之國」,四周無險可守,強敵環伺,西有秦國,南有魏國,東有齊國,東北燕國,北方則是林胡、樓煩、東胡等彪悍善戰的游牧民族,附近還有小國中山國。由於被多個強國包圍,國勢很弱,經常不得不靠割地來求得生存。最著名的例子如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攻打趙國,趙國國都邯鄲一度被魏軍攻克。趙王不得不以新近佔領的中山國許以齊國,以換取救兵。齊威王帳下大將田忌用軍師孫臏之計,圍魏救趙,趙國才未遭滅頂之災。

公元前326年,趙王趙肅侯去世,秦、楚、燕、齊、魏五國各派一萬精兵,前往趙國都城邯鄲參加葬禮。趙國太子趙雍就是在異國五萬精兵雲集邯鄲、強敵環伺的情況下登上了王位,即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趙武靈王,是為趙國國君稱王之始。當時趙國北面的林胡、樓煩、東胡等胡人部落時常侵擾趙國,雖然人數不多,卻都是短衣長褲,輕騎良弓,馳騁往來,靈活自如,打起仗來往往能以少勝多。而趙國軍隊儘管武器優於胡人,卻還是中原傳統的步兵和兵車編製,將士均是上衣下裳,寬袍大袖,行動起來多有不便。趙武靈王巡行邊境考察後,決意向胡人學習,在趙國強制推行「胡服騎射」,頒布了《胡服令》。「胡服騎射」施行後,趙軍戰鬥力大增,趙國迅速強大起來,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以後起之秀的姿態崛起於北方,儼然有與齊國、秦國三足鼎立之勢。

正當趙國國力如日中天之時,趙武靈王卻一手釀造了一起毀滅自己的悲劇。

公元前299年,正值壯年的趙武靈王做出了一個驚天之舉,在邯鄲趙王城東宮舉行大朝會時,忽然宣布廢除長子趙章太子位,禪位於年僅十歲的次子趙何,立其為王,是為趙惠文王,自己退位,號「主父」。

太子趙章生母桃姬為韓國故相韓侈之女,與趙武靈王相識於楚國,韓宣惠王封其為公主,嫁給趙武靈王為王后。趙章因母親是王后之故,出生不久即被立為太子,自小嬌生慣養,驕橫無禮。然而女人終究要靠容色侍奉國君,桃姬逐漸年老色衰,又不懂得奉迎,逐漸失去了趙武靈王的歡心。

某日趙武靈王夢見少女彈琴而歌,心中極為留戀,多次在酒宴上與群臣談起這個夢,描繪夢中少女的容貌,期待能夠遇到她。趙人吳廣聽說後,覺得少女和自己的女兒孟姚很像,便將孟姚送入宮中。孟姚能歌善舞,深受趙武靈王寵愛,桃姬病故後,孟姚被封為王后,趙人稱之為「吳娃」,孟姚很快生下了公子趙何。幾年後,孟姚病死,死前懇求立趙何為太子,趙武靈王傷心欲絕之下,當面答應了她。

昔日楚國楚威王寵愛華容夫人母子,曾許諾改立公子熊冉為太子,但最終還是由太子熊槐繼位為楚懷王,結果熊冉跟隨姊姊江羋到秦國後,改稱魏冉,示意跟楚國決裂,並利用秦國的勢力全力對付楚國。楚國不僅喪失了土地,就連楚懷王自己也被江羋派人誘騙到秦國軟禁起來,受盡屈辱而死。當初公子熊冉與太子熊槐爭奪儲君之位最激烈之時,趙武靈王本人正在楚國,親身感受到楚國國勢的動蕩,他認為這是楚威王處理不當的結果,既然喜愛熊冉,又答應過華容夫人,就該當機立斷易立太子。他不願意楚國的悲劇繼續發生在自己身上,決意遵從對孟姚的諾言,立次子趙何為國君,以三朝老臣肥義為相國,輔佐新君,自己則擺脫煩瑣的朝務,全身心地投入與天下諸侯的爭霸戰爭。

不久,群臣朝見趙惠文王。趙武靈王在一旁觀察,看見趙章身為長兄,卻不得不對幼弟趙何俯首稱臣,忽然想起病故的結髮妻子桃姬,起了憐憫之心,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封趙章為代王,與趙惠文王並立。

趙武靈王一共有四子,太子趙章是長子,餘下依次是趙何、趙勝、趙豹。趙章為第一任王后桃姬所生,趙何和趙豹為第二任王后吳孟姚所生,三人均是嫡子的身份,唯有趙勝是庶子,為宮中美人所生。但這位庶子卻是趙武靈王四個兒子中最有賢名者,史稱「翩翩濁世佳公子」,封平原君,酷愛養士,有門客千人。趙武靈王欲將趙國一分為二、立太子趙章為代王時,特意私下徵求趙勝的意見。趙勝道:「父王昔日廢掉趙章,改立趙何,已經錯了一回。而今君臣名分已定,不可一錯再錯了。」趙武靈王不以為然地道:「趙國權力都在我掌握之中,有何不可?」但因為朝中重臣如相國肥義等人也跟趙勝一樣持反對意見,所以這個計畫暫時擱置了下來。

趙惠文王得知後,心中大為不滿。趙章也變相得到了激勵,開始厲兵秣馬,預備用武力從弟弟手中奪取本該屬於自己的王位,於是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沙丘宮變」。

沙丘位於趙國都城邯鄲以北,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名沙丘。商紂王曾命人在這裡大興土木,增建苑台,放置了各種鳥獸,還設酒池肉林,使男女裸體追逐遊戲,狂歌濫飲,通宵達旦。到了戰國時期,沙丘為趙國屬地,趙王又在這裡設置離宮別館。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一同出遊沙丘,在沙丘宮 分宮而居。趙章認為時機已到,設下兵馬伏擊弟弟趙惠文王,但只殺死了相國肥義,隨即兄弟二人各領兵馬,在沙丘宮附近展開激戰。趙章最終不敵,逃入趙武靈王居住的鹿台,趙武靈王接納了他。趙惠文王隨即派重兵包圍了鹿台,搜出趙章,當場斬殺,並下令封鎖行宮宮門。趙武靈王欲出不能,在宮中找不到食物,把樹上的小鳥都掏出來吃了,最終還是被活活餓死。這位自以為處理家事比楚威王高明的豪傑人物,終以極其悲慘的命運謝幕。後人有詩吟誦道:「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趙惠文王為父親取謚號為「武靈」,取「尅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之意。

趙武靈王餓死時,趙惠文王趙何才十四歲。據說封閉鹿台行宮宮門並不是他的主意,而是出自太傅李兌。李兌帶領四邑騎兵趕來援助趙惠文王,打敗趙章後,又強行闖入鹿台,斬殺了趙章。趙武靈王忍不住淚水潸然。李兌見狀,又與部下商議道:「我們圍攻過主父行宮,就此休兵的話,一定會被滅族。」於是繼續圍困鹿台,放行宮宮人離去,唯獨困住趙武靈王。三個月後,才敢派人進宮查看,昔日形貌偉岸的趙武靈王已成為一具枯屍,其狀之慘,令人悚然。

雖然李兌出頭充當了黑臉惡人,但亦得到了趙惠文王的默認和許可。沙丘宮變後,李兌因「功」被拜為司寇,不久又升任相國,長期專斷國政。他深知自己困死趙武靈王之舉並不得人心,為消除隱患,大力迫害誅殺趙武靈王的親信。許多人被迫逃離趙國,其中不乏軍事才華傑出者,如趙武靈王的心腹侍衛長樂毅,逃往燕國後被燕昭王拜為上將軍,率領燕國全國之兵攻齊,以少勝多,連戰皆勝,一舉攻下齊國王都臨淄,盡取齊國寶物、財物、祭器。齊國幾乎被滅,後雖勉強復國,卻是元氣大傷,一蹶不振,由強國跌入弱國之列,再也無力與眾諸侯爭奪天下。

樂毅原本是魏國人,其先祖是魏國名將樂羊,曾率兵攻取中山國,因功被封在靈壽,樂羊死後,子孫亦定居在這裡。中山復國後,又被趙武靈王所滅,樂毅也就成了趙國人。他少年聰穎,喜好兵法,深得趙武靈王喜愛。若不是沙丘宮變,原本可以成為趙國的一員良將。

樂毅破齊後,威名震動天下,諸侯無不爭相奉迎籠絡。不久,燕國中了齊國大將田單的離間之計,削奪樂毅兵權,召其回國。樂毅慨然道:「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交出了兵符,卻拒絕歸燕,轉而回到趙國。趙惠文王喜不自勝,親授樂毅相國之印,封其為望諸君,極盡尊寵之能事。

樂毅重新在趙國得勢,就意味著李兌的失勢。事情還不僅僅如此,李兌被趙惠文王免去相國之日,邯鄲百姓奔走相告,人人拍手稱快。趙主父的威名在趙國依舊凜凜如生,人們為他的慘死而憤憤不平,都在暗中盼望有朝一日罪魁禍首李兌會為他償命。這一天,眼看著就要到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