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讀 好口才是人一生的資本

在人生奮鬥路上,說話無時無處不會出現,用好它可以出人頭地、左右逢源。

說話水平高,很多利益呼之即來;說話水平低,很多利益聞聲而去。

可見好口才對個人價值的實現、人生成功的作用是難以估價的。

馬雅可夫斯基曾說:「語言是人的力量的統帥。」意即精湛的口語表達藝術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和偉力。

公元前14世紀,商朝明君盤庚用生動質樸、雄辯有力的語言,說服了難離故土的民眾,實現了遷都的主張;周恩來、陳毅在風雲變幻的國際政治生活中善於辭令,口才橫溢,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國際金融家薩克斯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儘快研製生產原子彈,從而為儘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當今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商務談判時中肯有力的言辭會迫使對方作出讓步,或取得共識,以利於達成協議;慷慨陳辭,促成外引內聯,就會振興一方經濟。

所有這些,都說明通過充分發揮口語表達技巧的口才藝術,能夠創造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不重視或不懂得口語表達規律,總是會帶來或輕或重的不良影響甚至造成失敗。

赫魯曉夫曾在聯合國大會上作過一次感情充沛、內容豐富的演講,但因為演講最後他激動得幾乎忘乎所以,用脫下的一隻皮鞋代替手掌在講台上使勁拍打而使整個演講宣告失敗——粗魯無禮的體態語,引起全場一片嘩然,不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留下了笑柄。

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在約束我自己的時候,曾有一張美德檢查表。當初那表上只列著12種美德。後來,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我講話時有傲氣,這使人覺得盛氣凌人。於是我立刻注意這位友人給我的忠告,我覺得它足以影響我的前途。然後我在表上特別列上虛心一項,我決定竭力避免說出一切直接觸犯別人感情的話,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確定的詞句,像『當然』『一定』『不消說』……而以『也許』『我想』『我認為』『就是這樣』『大概』『或許』……來代替。」富蘭克林又說,「說話和事業的進展有很大的關係,是一個人力量的主要體現。你如出言不慎,跟別人爭辯,那麼,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助力。」

一個人想獲得成功,必須具有能夠應付一切的口才。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指出:「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他甚至斷言:「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蹟,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

無數成功者的事實也證明,善於說話是成功事業的催化劑。

1983年元旦,英國女王為多年給首相撒切爾夫人擔任顧問的戈登·里斯授以爵位。其主要功績是:有效地提高了撒切爾夫人的演說能力和應答記者提問的能力;為撒切爾夫人撰寫了深得人心的演講稿……一句話,為英國塑造了一位嶄新的「風姿綽約、雍容而不過度華貴、談吐優雅和待人親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由此可見,英國王室和政界對政治家是如何的重視。在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裡,當前無不把好口才作為衡量優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每個公司、企業招聘各類人才,都要進行口試。在日本,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進行面試時,專門就說話能力規定了若干不予錄用的條文。其中有:

應聘者聲若蚊子者,不予錄用;

說話沒有抑揚頓挫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得要領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能幹脆利落地回答問題者,不予錄用;

話無生氣者,不予錄用;

說話顛三倒四、不知所云者,不予錄用……

日本大公司的這些規定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說話與事業的關係至為密切,它是勝任本職工作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能說會道,才能正確地領悟上級的意圖並恰當地表達出來,一個唯唯諾諾、語無倫次的人定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通過講話讓領導、同事、群眾更深層次地了解你,才能讓大家信任你,才有機會被提拔到更高的職位,勝任更重要的任務,才有施展才華、事業成功的機會。用好這種催化劑,事業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

語言是隨著人類的出現為滿足表達和交際的需要而產生的,具有社會性、工具性和符號性,其初始形成就是說話。

對於說話,古今中外的遠見卓識者歷來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等古語,把國之興亡與舌辯的力量緊密聯繫起來,借「九鼎之寶」「百萬之師」強喻說話的力量,充分揭示了說話的巨大的社會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人把「舌頭」、原子彈和金錢稱為獲勝的三大戰略武器,進入21世紀又把「舌頭」、金錢和電腦視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三大戰略武器。這個比喻雖有牽強之嫌,但也不無道理,起碼代表了兩個時代的主要特點,而在這兩個比喻中,「舌頭」能獨冠於三大戰略武器之首,可見口才的價值非同小可。因此我們每一個現代人都應清醒地認識到口才的重要性,進而更好地掌握口才這個隨身攜帶、行之有效、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奇武器。

口才,簡言之就是說話的才能,是一個人素養、能力和智慧的全面而綜合的反映,而人之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與其他動物有一個最特殊和明顯區別,那就是人能說話,並能以語言符號作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高爾基在散文《人》中歌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眼睛裡閃耀著大無畏的思想的光輝,雄偉的力的光輝,這力量能在人們疲憊頹唐的時刻創造神靈,又能在人們精神振奮的時刻把神靈推翻」。人「根據自身的經驗創造科學,每走一步都要把人生裝點得更加美好,就像太陽那樣慷慨地用它的光芒把大地普照——不停地運動,不斷向上,邁步向前」。這裡歌頌的「人」,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是經過抽象的有思想、有創造力的人,是人類智能和勇氣的化身。而使其化身於有形,並形成真正力量的因素之一,就是語言。

《論語·里仁》中講: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到了今天,這種舊的道德規範就不能不受到質疑和重新審視。「敏於行」當然無可厚非,只要這種行有利於國家和大眾,有利於別人和自身的進步,可是「訥於言」卻與現代社會人與人交往的需要明顯地不相適應。良好的口才,不僅是宣傳鼓動的需要,還是傳授知識、增進人際關係的需要。能言善語,讓世界多一些優秀的口才和妙語帶來的笑聲、讚歎聲有什麼不好呢?曾參加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節目創建的著名社會學家鄭也夫談到,《實話實說》要找到合適的「侃爺」真的不容易。多數人講話刻板、乾巴、模式化、冗長、沒有風趣,甚至在學歷高的人群中這種現象更突出。「我幾乎可以斷定,口語表達能力不足是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我們的中小學教育集中在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上,普遍輕視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而在現實生活中,謀職、合作、討論、請示彙報、講課、談判、爭論、吵架,以至打官司,都毫不例外地依賴於口語表達。」

美國著名教育專家卡耐基非常強調口才的重要性,他說:「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歡你,可以結交好的朋友,可以開闢前程,使你獲得滿意的結果。譬如你是一個律師,你的口才便吸引了一切訴訟的當事人;你是一個店主,你的口才幫助你吸引顧客。」「有許多人,因為他們善於辭令,因此而擢升了職位……有許多人因此而獲得榮譽,獲得了厚利。你不要以為這是小節,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響,是由於說話藝術。」

所以人不能僅僅滿足於用口說話,而要善於說話,真正能言善語,生活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把話說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生活中,我們常能看到一些人非常有口才。

其實,好口才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訓練得來的。

相比普通人,那些比較出名的人往往更具有說話的能力。

美國前任總統林肯為了提高說話能力,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是怎樣論辯的,是怎樣做手勢的,他一邊傾聽,一邊模仿著。他聽到那些雲遊八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他曾對著牆、樹樁、成行的玉米練習說話能力。

日本前任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曾被困難所嚇倒。他為了克服自己的口吃,練就會說話的能力,他常常朗誦、慢慢地朗讀課文,為了能夠準確地發音,他對著鏡子糾正自己的嘴和舌根的部位,對自己要求相當嚴格、一絲不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