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二 日本藤原家族簡介

藤原家族是日本歷史上最顯赫的家族之一。

藤原家族的始祖是中臣鐮足(614年—669年),他是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7世紀早期,蘇我氏完全把持朝政。645年,中臣鐮足和後來的天智天皇發動政變,殺死蘇我氏的首領蘇我入鹿。天智天皇登基後,任命中臣鐮足為內大臣。他上任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就是著名的大化革新。中臣鐮足死時,天智天皇賜姓藤原。從此,中臣家族便以藤原為姓。

中臣鐮足之子藤原不比等(659年—720年)是採用新姓的第一個人。由於父親的威望,他在宮廷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他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天皇,開始與皇族結成裙帶關係。(後文還有詳細說明)

但是這時藤原家族只是地位顯赫,直到9世紀下半葉,藤原家族才開始操縱政權。

下面所說的幾個藤原家族的人物,是在歷史上有重要作用的。事實上,藤原家族真正把持朝政的人有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

藤原良房(804年—872年)是在位天皇的岳父、皇太子的外公。857年任太政大臣。天皇死後,於858年扶立九歲的太子登基,即清和天皇。藤原良房親任攝政,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非皇族血統而擔任此職的人。自他開始,藤原家族把持朝政達300餘年。

藤原家族的權力和威望是依靠政治謀略取得的。

第一,藤原家族將他們的女兒嫁給天皇,這意味著藤原氏的姑娘成為皇后,藤原氏的外孫就是未來的天皇。結果,藤原家族的族長,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左右朝綱。

第二,藤原家族還利用佛教奪權。他們經常以虔信佛教的幾位天皇出家修行為範例,勸說有獨立思想的天皇不理政務,出世隱退。在其後的兩個世紀中,這樣的遜位竟達八次之多。

第三,藤原家族絲毫沒有忽視為他們的政治權力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他們以接受「職分田」、「位田」、「職封」、「位封」和臨時賞賜的名義,獲得大量土地、勞力和財富,這一方面使土地所有者大大減少甚至完全免除納稅的義務,另一方面又使藤原家族得以將國家錢糧飽入私囊。

這樣一來,藤原家族雖然沒有推翻或取代皇室,但是已經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不過,天皇到了法定親政年齡,是必須結束攝政的,因此藤原良房的侄子藤原基經建立了關白制度。

藤原基經(836年—891年),872年成為藤原家族的首領,四年後任攝政。他為了進一步擴大權力,創立了「關白」官職。「關白」一詞出自《漢書》,系「稟報」之意,在日本不久便變為官職之名。這樣,藤原氏便開創了日本史上「關白政治」這一特殊政體,即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時作「攝政」、天皇成年後作「關白」的政體。「關白」一職比攝政和首相有著更大的權利,他是天皇的代言人,其地位僅次於天皇。攝政、關白制度在史書上也稱攝關制度。

884年,藤原基經迫使陽成天皇退位。887年,非藤原家族皇妃所生的宇多天皇即位,當然不再啟用藤原家族攝政,但剛即位的宇多天皇賦予他總攬國政全權,詔書說:「其萬機巨細,己統百官,皆先關白太政大臣,然後奏下。」但後來,藤原家族的人實際上被宇多天皇限制了權勢,直到藤原基經的兒子藤原時平重新確立起藤原家族的霸權。

最能體現藤原家族勢力的人物是藤原道長(966年—1027年)。作為平安中期的攝政,藤原道長的權勢極大。995年,他成為藤原家族的首領。1017年任太政大臣,一切朝政均由他的「政所」決定,從攝關家發出的命令作為「政所下文」、「殿下御教書」,取代了「宣旨」、「官符」,朝廷變成僅司禮儀的場所。而此時藤原氏莊園已佔全國土地十幾分之一,從而擴大了攝關政治的經濟基礎。

藤原道長有四個女兒被選為后妃,而後一條、後朱雀、後冷泉三位天皇都是他的外孫。他在三十餘年的時間裡享盡了榮華富貴,他的府邸比皇宮還要富麗堂皇。日本著名古典小說《源氏物語》和《榮華物語》所描寫的正是藤原道長醉生夢死的生活。他有一首詩道出了他執政30多年得意的心情,其中一句是:「斯世即我世,我做我所思,皎皎十五月,圓盈無缺時。」

1027年藤原道長死後,藤原家族開始沒落。

後來的藤原賴通(992年—1074年)曾任三代天皇的攝政,把持朝政52年,直至非藤原氏女兒所生的後三條天皇於1068年即位,藤原賴通被迫引退。到12世紀,在日本朝廷中終於肅清了藤原家族的勢力。此後的日本便是源平二氏之爭的天下。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前文中所說的中臣鐮足之子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女兒藤原宮子嫁給了天武天皇,701年,宮子生下首皇子。

720年,藤原不比等病故,皇族勢力重新抬頭,天武天皇的孫子長屋王任右大臣,皇室與藤原家族形成對立的兩派。724年,首皇子即位,即為聖武天皇(701年—756年,在位724年—749年)。但聖武天皇不是從天武天皇處繼承皇位的,中間還有元正天皇,這是個女天皇,她是首皇子的姑姑。

在聖武天皇即位前的716年,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小女兒光明子嫁給首皇子做皇妃,於是藤原不比等既是首皇子的外祖父,又是他的岳父。(這種「亂侖」的情況在日本皇家歷史和藤原家族歷史上很多。)

727年,光明子誕生皇子,隨即立為太子。藤原不比等於是想立光明子為皇后,但當時,非皇族出身的人不能立為皇后,這種做法是有違祖制的,因此引起朝中大臣對藤原氏的非議和不滿。反對藤原氏的勢力聚集在長屋王周圍,長屋王同藤原氏成了死對頭。

不料,一年後,皇太子生病夭折,那時藤原不比等已經去世,他的二兒子藤原房前無中生有地誣衊是長屋王咒死了小太子。729年,在藤原家族的精心安排下,誣告長屋王密謀造反。長屋王在悲憤之下,全家自殺身亡。長屋王一死,朝中無人敢於和藤原氏作對。藤原房前乘機立光明子為皇后,光明子的四個兄弟也都把持了要職。藤原不比等的這四個兒子形成藤原氏的南、北、京、式四家,以後輪流執掌了朝廷大政。不過,只有藤原房前的北家(也就是藤原房前這一宗)長年不衰,其餘三家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實際上,這也有藤原家的四家分支互相爭鬥、互相傾軋等因素)。

749年,聖武天皇宣布退位,出家為僧,法號「勝滿」。752年,聖武天皇率文武百官出度東大寺盧舍那大佛開光典禮。754年,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在東大寺為他授戒。兩年後聖武天皇病逝,光明皇后把他所藏的一萬多件文物捐獻給東大寺。

藤原氏趁此機會東山再起,光明子立自己的女兒為天皇,稱孝謙天皇,光明子也就成為光明皇太后。後來,這個孝謙天皇讓位給淳仁天皇,不過幾年後發動政變,重新當了天皇,也就是稱德天皇。因此,孝謙天皇和稱德天皇是一個人,都是光明皇太后的女兒,也就是兼有皇家和藤原家血統的天皇。

淳仁天皇退位也與藤原家有極大的關係,事實上這一事件更像是藤原家的內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相關資料閱讀,因為事件很複雜,在此不枝蔓了。

藤原不比等去世後,藤原氏並沒有因此而沒落,反而更加興盛。原有的權勢被一分為四,這被均分之後的四份權力被藤原不比等的四個兒子分別把持,這四人是:長子藤原武智麻呂、次子藤原房前、三子藤原宇合(他是日本第8次遣唐使的副使)與未子藤原麻呂,這四人被稱為藤原四家,即南家、北家、式家、京家。

在最初,這為藤原家最終一攬朝政奠定了基礎,是保證藤原家權勢的好辦法,畢竟,如果四家合心,可以形成聯合。但是,沒過多久,四家間便互相爭鬥,某一家式微的時候,其餘的分支竟然趁機崛起。就這樣,到了後來,只剩下北家一枝獨秀。

實際上到了藤原基經創立攝政關白制度的時候,已經基本上是藤原北家的天下了,也就是說,此後的「五攝家」其實就是北家分家。

藤原忠通於1128年—1129年、1149年—1150年兩次出任關白,在他之後,藤原家就出現了「分家改姓」的狀況,藤原家(實際上是北家)分成了五家:一條、二條、九條、近衛、鷹司。歷史上稱「五攝家」。

這五家都是源出藤原氏,都有資格當關白。後來的關白和攝政之位就在這五攝家輪流交替,直到明治維新後攝關制度被廢除為止,大致有150多代(詳細數字統計不出,因各家史料互有矛盾,而且有些人做過兩任關白,實在難以統計。本文只說個大概)。

在日本歷史上,僅有兩個不姓藤原而當上關白的人,他們就是豐臣秀吉與豐臣秀次,但是由於豐臣秀吉是認了近衛前久(1852年關白)當乾爹,因此才有身份當關白,所以嚴格認定起來,豐臣秀吉也是以「藤原家養子」的身份才取得政治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