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一 日本南北朝歷史及關於明治天皇的身世傳說

聲明:一,日本南北朝的歷史,公認的學術研究成果是其於1392年結束,關於「後南朝」的說法並不常見,但在日本和中國均有學術著作論及此事;二,明治天皇的身世傳說完全取材於野史,但是如果承認有「後南朝」、或者承認依然存在南朝殘餘勢力,這個傳說就顯得別有意味。

(一)傳統歷史書中的日本南北朝

公元13世紀末期,日本天皇統治已是徒有虛名,國家實權掌握在鎌倉幕府手中。此時,皇室內部又因為爭奪皇位分裂成兩大派別,即以後深草天皇為首的持明院派和以龜山天皇為首的大覺寺派。當時,執掌大權的鎌倉幕府對兩派採取不偏不倚政策,明確表示:皇位應由兩派交替輪流即位。

1318年,大覺寺派的後醍醐天皇即位,並於1333年消滅鎌倉幕府,一度恢複了天皇親政。然而不久後,武士首領足利尊氏謀反,並擁立持明院派的豐仁親王為天皇,史稱光明天皇。足利尊氏也從此開創了室町幕府。

身陷囹圄的後醍醐天皇於1336年男扮女裝逃出京都,潛入京都以南的吉野山,重開朝政。

這一事件,代表了日本南北朝正式開始。

從此,京都光明天皇的朝廷稱北朝,吉野山後醍醐天皇的朝廷稱南朝,雙方均自稱正統,稱對方是「偽朝」,開始了南北朝之間長達數十年的對立。

1392年,室町幕府第3代將軍足利義滿致函南朝當時的後龜山天皇,要求南北朝統一,條件是南朝將象徵皇權的三神器(鏡、玉、劍)和皇位讓給北朝,今後皇位由南北皇室兩派交替繼承。這就是日本有名的「明德和約」。

「明德和約」最主要的內容是:1.南北朝合一後,以北朝的後小松天皇為統一後的天皇;2.後小松天皇的下任天皇,由南朝系中選出。具體說,就是南朝後龜山天皇的皇子小倉宮實仁親王;3.以後的天皇繼承,按「兩統迭立」執行,也就是北朝系和南朝系的人交替繼承。

同年,後龜山天皇答應了足利義滿的條件,返回京都將神器交給了北朝的後小松天皇,至此,半個多世紀的南北朝對峙基本結束。

以上是傳統歷史書中對日本南北朝歷史的簡要歸納。

(二)歷史上存在的「後南朝」時代

但是,南北朝統一後,京都幕府對待後龜山天皇及其他原南朝系的人卻十分冷淡,只重視北朝系。而且,京都也是幕府的大本營,幕府的監視非常嚴密,後龜山天皇等南朝系的人無法自由行動。更重要的是,足利義滿並沒有遵守「明德和約」,也就是不讓天皇由南朝系的小倉宮實仁親王接任,而是傳給了北朝後小松天皇的兒子躬仁親王。

1410年,氣憤的後龜山天皇逃出京都,像後醍醐天皇一樣潛行吉野,重建南朝,史稱「後南朝」。這是個在通史中少見的概念,但是,在這之後,日本確實存在兩個天皇,也就從事實上形成了日本第二次南北朝時代。

為重奪皇位,南朝天皇的子孫不斷進行鬥爭,史料記載的爭鬥持續了一個世紀左右。但在近現代,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依然有南北朝之爭。有的學者甚至認為,日本南北朝之爭實際還未結束,至今存在。

據說,南朝系宣稱,在「明德和約」時,南朝交給足利義滿的三神器是假的,真的還在他們的手中。當然,這南朝系得以生存、保存政治地位的必要條件。至於南朝系的說法是否真實,就另當別論了。

但是,也正是由於這種說法,導致了南北朝政治鬥爭得以延續。

1457年,本來已經歸順後南朝系的赤松氏突然背叛,殺死當時的後南朝自天皇,奪取神器。繼承自天皇的小倉宮第四皇子、尊雅親王(南天皇)也被前來奪取神器的足利家族刺客殺傷。正是這處傷最終導致南天皇年僅29歲就駕崩了。其後由尊雅親王(南天皇)之子信雅王(南帝王)繼承皇位,當時他只有5歲。

1467年(應仁元年),以細川勝元為首的東軍,和以山名宗全為總大將的西軍發生激戰,雙方投入25萬的總兵力,開始了長達11年的大戰亂,史稱「應仁之亂」。

其實,最初的「應仁之亂」本質上是北朝幕府將軍統治下的內亂,但是,這場內戰擴大化,將南朝勢力捲入進來,戰爭的性質完全被改變了。

當時,西軍的山名宗全為了在政治上佔有優勢,宣布效忠後南朝,並在1471年,把後南朝的「天皇」信雅王(南帝王)迎接到了自己妹妹居住的京都西陣的安山院御所。

實際上,這個舉動就是扶植一個傀儡政權,以壯大自己的聲勢,在戰爭結束後可以獲取政治利益。但是,當時的南朝後裔也必須依靠一個軍事集團東山再起。於是,「應仁之亂」實際上成為了南北朝戰爭的延續。

但是,1473年,山名宗全和細川勝元這兩個東西兩軍的總大將相繼死去,雖然其後兩軍又對峙了4年,但是,後南朝系實際上已經沒有了軍事依靠。失去了山名宗全這棵大樹,後南朝信雅王(南帝王)隱匿身份,因為他在做皇子時宮名為「熊野宮」,所以,他改名為「熊澤現覺坊」,經由東海道輾轉各地。1514年,這個熊野宮信雅王(南帝王)去世,享年61歲。從此,後南朝大勢已去。

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南朝的後裔都以「熊澤」為姓。

(三)關於熊澤寬道

首先要說一下1910年(明治43年)的所謂「大逆事件」,當年5月,為暗殺天皇,宮下太吉在長野縣製造炸藥,被發現後,與此事件毫無關係的幸德秋水等無政府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也在同年6月遭到大搜捕。當然,目的是藉此打擊國內反對天皇的革命勢力。

在審判中,當御用審判官指責幸德秋水「你的行為是天人概莫能許的大逆行為」時,幸德反問,「當今的天皇難道不是從南朝的天皇手中搶奪三種神器的篡奪者的子孫嗎?」

這立即在社會上和國會內引起軒然大波,使當時的內閣首相桂太郎窮於應付,並不得不決定由天皇裁決。作為北朝後代的明治天皇迫於形勢,竟然宣布南朝為正統,北朝歷代天皇不列入天皇譜系,但天皇地位不變。

同時,對於南朝後裔熊澤氏的身份地位,明治天皇也予以承認,當時,一個叫熊澤大然的人提交了要求承認皇嗣的請願書,被明治天皇認可,封為「尊憲王」。

在明治天皇親自裁決以後,南朝正統論一時成為主流。可是明治天皇不會想到,這個裁決給他的孫子裕仁帶來嚴重的麻煩。

再說熊澤寬道,他的父親就是「尊憲王」熊澤大然。他原本在名古屋經營一個雜貨店,1945年因戰亂失去了生意,生活陷入困苦。同年,日本被聯合國軍佔領,他立刻向佔領軍司令麥克阿瑟遞交了請願書。他自稱是南朝第9代天皇熊野宮信雅王的直系後裔,自己應該是南朝第118代天皇,要求認可自己的地位。

當時佔領軍正希望弱化日本皇室權威,所以很關注這件事情,美國和日本的各大媒體都紛紛報道,稱其為「熊澤天皇」。

熊澤也乘勢在全國各地宣傳遊說,強調自己的南朝正統身份,並要求當時的天皇裕仁(昭和天皇)退位。但是當時的歷史學家否定了熊野宮信雅王的存在,同時,美國是不主張動搖日本天皇制度的,對於他們來說,昭和天皇在政治上還是可以利用的。而事實上,昭和天皇在美國的支持下,也開始在全國各地行幸,激勵國民,並大受歡迎。在這種局面下,佔領軍和民眾對「熊澤天皇」的關注也冷下來了。

1951年,熊澤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主張「天皇裕仁欺騙國民,奪占正統南朝天皇的皇位,沒有天皇資格」,但是法院以「天皇不受司法約束」為由駁回訴訟。

其後,熊澤及其支持者雖然繼續多方活動,但都歸於失敗。

1957年,「熊澤天皇」宣布「讓位」。1966年5月11日,熊澤寬道在東京板橋醫院因胰腺癌悄然病逝,終年76歲。

日本天皇正統之爭最終塵埃落定。

聲明:此處素材取自野史

戰後,「熊澤天皇」寬道要求「北朝」的昭和天皇(裕仁)把皇位讓給作為「南朝」正統的自己,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什麼,熊澤寬道的父親熊澤大然(尊憲王)向明治天皇要求認可南朝正統身份的上奏會被認可呢?這就很難理解了。

此外,種種史料表明,「北朝」系的明治天皇和大正天皇對南朝系「關照有加」,不僅承認南朝的正統地位,而且對南朝後裔予以特別的優待,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不得不說到一個充滿疑惑的歷史事件——孝明天皇暗殺事件。

雖然按通常的說法,孝明天皇是感染天花而死的,但是因為他死得很突然,所以關於他是被暗殺的說法也廣為流傳。傳說,他是在倒幕派與佐幕派的爭鬥中,被一個叫岩倉具視的人刺殺的,或說是岩倉具視指使部下、當時為忍者的伊藤博文動手。一說是下毒,因為孝明天皇有咬筆的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