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295〉

我們是兩個世紀的良心活體解剖和自我受難的遺產。因為,這是我們為時最長的練習,也許是我們的傑作,無論如何也是我們的巧計;我們已經把自然的嗜好同惡的良心結為金蘭之好。

相反的嘗試倒也是可行的;非自然的嗜好,我指的是對彼岸、背理、反自然東西的嗜好:簡言之,是把迄今為止的理想即徹底詆毀世界的理想同虧心結為兄弟。

〈360b〉

民粹的思想:善良人,忘我之人,聖人,智者,主持公道者。

啊!馬爾克—奧雷爾①!

①馬爾克—奧雷爾(121—180)自公元169年為羅馬皇帝,斯多葛派的信徒。——譯者

是,既然我在尋找……

〈606〉

到後來,人在事物中除了重新發現自己的入藏品而外再不會重新發現任何東西。——這種再發現,自稱科學。入藏品包括——藝術、宗教、愛情、自豪。有兩群人,——就算是兒戲,人們也應當繼續前進——,應當有勇氣去作這兩種人。——一種人職司再發現,另一種人——我們這一種——職司入藏!

〈345〉

道德發展趨向。——除了自身從中得到好處的學說和對事物的估價而外,每個人都不希望他人的什麼學說和估價行時。因此,一切時代的弱者和平庸者的基本傾向就是削弱強者,拉下馬來,而道德論斷是主要手段。以強凌弱的行動受到譴責,強者的地位惡名在外。

多數對抗少數的鬥爭,常人對抗難能可貴的人的鬥爭,弱者對抗強者的鬥爭——。這一鬥爭也有出現微妙間歇的片刻——只要出類拔萃者、高貴者、渴求者以弱者的面貌出現於世,並且拒用較為魯莽的權力手段——

〈587〉

彷彿我要避開對「確實性」的尋求。對立物倒是真實的。但

求確實性的標準,那麼我就要考察迄今為止衡

量重力的標準是什麼——而尋找確實性本身就已經是從屬的即第二位的問題了。

〈265〉

缺少對以下問題的知識和意識:即道德論斷業已經歷過什麼轉折;在最根本意義上的「惡」是怎樣確鑿而多次更名為「善」的。對這種更動之一,我已用「世俗的習俗性」這個詞加以說明了。即便是良心也改變了自己的象限。因為,過去發生過群畜的內疚。

〈582〉

存在——除「生命」而外,我們沒有別的關於存在的觀念。

也就是說,某些死亡的東西怎麼能「存在」呢?

〈991〉

論對「開朗」的誤解。暫時脫開長期的緊張狀態,放浪形骸,精神的農神節,精神全心全意致力於長久的、可怕的決斷,並為決斷作準備。「科學」形式的「傻子」。

〈253〉

試圖研究道德,不上道德魔法的當,不相信那溫文爾雅的舉止和目光。我們可以尊奉的世界,符合我們受人敬仰的慾望的世界——一直不斷地證明自身——通過個別的人和一般的人的引導——。這是基督教的觀點,我們都來自這裡。

由於銳敏的反應、懷疑、科學性(也通過朝向更高目標的真實性的本能,即再次處於基督教的感化之下)的原因,愈來愈不允許我們作這樣的解釋了。

最好的出路:康德的批判哲學。理智既否認在那種意義上有解釋權,也不承認在那種意義上有否決權。人們滿足於信賴和信仰的過剩,滿足於放棄其信仰的一切可證明性,滿足於一種填補空白的、令人不解的和非同尋常的「理想」(上帝)。

黑格爾的出路,繼柏拉圖之後,乃是浪漫主義和反動傾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歷史意義即一種新的力的象徵。因為,精神本身乃是「自我披露和自我實現的理想」。在「過程」中,在「生成」中,顯示出我們所信仰的理想在不斷充盈——。也就是說,理想自我實現,信仰要適應未來的需要,那時,信仰有能力提供自身需要的東西,簡言之:

1.對我們來說,上帝是不可知的,無法證明的(認識論運動的隱義);

2.上帝是可以指證的,不過,它是生成的東西,而我們就屬於這種東西,我們恰恰懷有對理想事物的渴求(歷史化運動的隱義)。

人們看到:批判從未涉及理想本身,而只是涉及這樣的問題:即同理想相對立的矛盾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理想還沒有成為現實;或者,為什麼理想在任何人那裡都是不可指證的。

最根本的差別在於:人們出於激情,出於某種要求是否深感這種非常狀態真是非常狀態;或者,人們是否靠了思想的尖端和一點點歷史虛構的力而達到了這種狀態。

離開了宗教和哲學的考察,我們就會發現同一現象:功利主義(社會主義,民主主義)抨擊道德估價的起源。但是,它卻信奉這種起源,就像基督徒的情形一樣。(幼稚!好像離了行使制裁權的上帝,道德真會流傳下來似的!假如有責任保持對道德的信仰,則「彼岸」就是絕對必要的了。)

基本問題:信仰的這種無限的強權是從哪裡來的?道德信仰的無限強權是從哪裡來的?(——在這裡,信仰也告訴人們,為了袒護道德甚至連生命的基本條件都被誤解了。因為,有關動物界和植物界的知識根本無人過問。「自我保存」說明,達爾文①主義對利他主義和利己主義兩原則持折衷的意見。

①查理·達爾文(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奠基人。——譯者

〈258〉

我試圖把道德論斷理解為象形語言。生理學上的興衰過程,以及有關保存和增長條件的意識就是透過這種語言表露出來的。——這是占星術式的價值解釋方式,是本能帶來的成見(關於種族、教區,關於由青壯到衰朽的不同階段等等)。

這是專門用於基督教的歐洲的道德。因為,我們的道德論斷乃是衰亡的信號,不信仰生命的信號,是悲觀主義的前階。

我的要義:道德現象是不存在的,只存在對這種現象的道德解釋。而解釋本身就成了非道德的起源。

說我們硬把矛盾引進了生命,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一切估價的背後都有道德估價在指揮。假如這種估價消亡了,那時我們用什麼尺度衡量呢?那時,認識等等還有什麼價值呢???

〈547〉

「主體」概念的心理學史。肉體,這個由眼睛虛構的「整體」物,它喚醒世人把事業與行為者區別開來;有所作為的人,更確切地說,事業的原因到後來便遺留下了「主體」。

〈564〉

一切數量難道不是質量的先兆嗎?另外有一種意識和渴求,另一種遠景式的眼光則適用於這較大的權力;增長本身乃是一種多多益善的要求;由於痛苦,會產生對量的多多益善的要求;在純屬量的世界,一切都是無生命的、僵死的、不動的。——一切質向量的約簡都是胡說:因為這樣就會產生彼此雜處的後果,類比——。

〈620〉

力,一向就是確定的嗎?不,是結果,它被譯成一種全然陌生的語言了。但是,按步就班的習俗把我們嬌慣壞了,以致見怪不怪了。

〈410〉

我對認識論的教條表示深深的懷疑,過去我喜歡不時向這個或那個窗口張望,防止自身陷入圈套。我認為這些教條是有害的,——而最終則認為一種工具能對自身的適用性提出批評,這可能嗎?相反,我知道無背景思想的認識論懷疑論,或教義學還從未出現過。——知道這種懷疑論,或教義學具有次等價值。人們確實要認真思考一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基本見解:不管是康德、黑格爾,還是叔本華——不管是懷疑論保留主義態度、歷史化態度,還是悲觀主義態度——它們皆起源於道德。我沒見過什麼敢於無情批判道德價值感的人。因為,嘗試著研究這種情感形成史的人,(譬如英國和德國的達爾文主義者)為數很少。我一見到他們,就立刻要背過身去的。

怎樣解釋斯賓諾莎的立場(即他否認和拒絕道德價值論斷)呢?(這乃是他的辯神論的一個結果!)

〈470〉

我痛恨老是呆在任何一種世界總觀裡面。相反的思維方式具有魅力,因為,它不讓自身失掉具有神秘魅力的特徵。

〈555〉

關於認識的空談是最大的空談。人們想弄清自在之物的來歷。但是,看啊!根本就沒有什麼自在之物!不過,假如真有那麼一個自在,一個絕對之物,那麼它因而也就是無法認識的!絕對之物是無法認識的,否則就稱不上是什麼絕對的!但是,認識總歸是「有目的的、受條件限制的」——;一個這樣的認識者希望,他要認識的某物同他毫不相干,並且希望它不是同任何人都毫不相干。因為,有兩點值得一提:一,據說,希望認識和要求某物同本人毫不相干;(可那時認識的目的又是什麼?)二、因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