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區域隆起 四、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提起東北老工業基地,國人都不會陌生。

東北曾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共和國的長子」,這不僅是無上的光榮,更意味著責任和付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大慶、鞍鋼、一汽、沈飛、東重為龍頭的一大批特大國有骨幹企業,始終是國家建設的生力軍。同時,東北還是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每年600億公斤的糧食產量舉足輕重,「黑土地」成為共和國的天下糧倉。

無論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在社會主義計畫經濟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東北的原油、鋼鐵、機床、汽車、糧食、原木被源源不斷地送往內地,東北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基地。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開始由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當時全國集中精力「顧全大局」,全力支持東部地區優先發展。但在這一時期,在不斷輸出能源、原材料和企業的利潤,為全國發展作貢獻的過程中,東北地區輕工業發展受到抑制,能源和原材料等重工業結構被固化,企業經營自主權沒有完全形成。所有這些,使東北老工業基地積累了大量阻礙經濟發展的各類矛盾,包袱沉重,步履維艱。許多國有企業經營不善甚至倒閉,大批企業職工下崗。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衰落以及「東北現象」的惡化,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重視。2003年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次視察東北。第一次是農曆除夕之夜,溫家寶來到遼寧阜新,在煤礦礦井下和工人一起過年。第二次是5月底6月初,溫家寶總理率隊到遼寧省專題調研老工業基地的整改。第三次是8月初,溫家寶總理在黑龍江、吉林兩省考察,並在長春主持召開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座談會。這次會議正式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列為國策,振興東北的戰略意義再度凸顯。

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2007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複了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振興東北辦組織編製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從此,神州大地勁吹「東北風」,東北地區將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軌道上實現重新振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