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奧林匹克選擇北京 二、漫漫十年申奧路

對中國申辦奧運會有著巨大影響和推動力的是鄧小平,他是最早提出申辦奧運會的國家領導人。

1990年7月3日上午,盛夏的北京碧空如洗,烈日炎炎。為舉辦亞運會而新建的富有民族風格的體育建築群——國家奧林匹克中心,迎來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9時許,一輛中巴麵包車緩緩駛進位於北四環路的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在剛剛竣工的田徑場南側停了下來。早已等候在這裡的當時的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張百發迎上前去。走下麵包車的是滿面春風的鄧小平、夫人卓琳和女兒鄧楠、鄧榕及工作人員。

86歲高齡的鄧小平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健步登上田徑場南側的高架橋,駐足眺望。整個田徑場以及與其相鄰的橋式斜拉索大屋頂造型的體育館、游泳館和遠處高樓林立的亞運村盡收眼底。

鄧小平和夫人卓琳興緻勃勃,邊看邊問。伍紹祖、張百發你一言我一語地向鄧小平介紹體育中心和亞運村的情況。鄧小平對場館建設非常滿意,他說:「我這次來,是看看到底中國的月亮圓還是外國的月亮圓。看來,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現在有些年輕人總以為外國的月亮圓,對他們要進行教育。」

田徑場內已經鋪好紅色的塑膠跑道,中間是綠草茵茵的足球場。鄧小平走到像花壇一樣種著花的粗大水泥柱子前,好奇地詢問。張百發介紹說,田徑場現在東西兩側修了看台,將來南北兩側柱子接上就是看台。鄧小平高興地點頭,深思了一下,緩緩地說:你們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為什麼不敢幹這件事呢?建設了這樣的體育設施,如果不辦奧運會,就等於浪費了一半。陪同參觀的伍紹祖和張百發認真地聽著,高興地笑了,因為這也正是他們想說和想做的。

鄧小平參觀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亞運村的消息,在當時的北京亞運會組委會很快傳開了。1990年10月7日,在第十一屆亞運會閉幕式上,當亞運聖火緩緩熄滅、滿天禮花五彩繽紛時,觀眾席上有人扯起了大字橫幅「亞運成功眾盼奧運」。這是十幾億中國人民的心聲,是中國從國家領導人到平民百姓幾代人的夢想。

至此,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辦奧運會對中國來說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樓。中國不僅能夠辦好亞運會,而且有條件、有能力舉辦奧運會。

1991年2月底,中央正式批准關於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報告。 5月13日,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委員會正式掛牌。從那時算起,到1993年9月國際奧委會投票選定舉辦城市止,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工作前後歷時近3年。 3年中,在中國這個有著12億人口的國家裡,全國上下為力爭實現這個願望,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擰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自從20世紀50年代中國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而進行鬥爭、被國際體育組織擋在門外的時候起,周恩來、賀龍等領導同志就多次談到,中國人要有志氣,我們自己就是一個世界,有朝一日中國也要舉辦世界性的運動會。鄧小平根據形勢的發展,在1979年時更進一步明確提出,中國要在適當的時候舉辦奧運會:道理很簡單,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舉辦一個世界上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運動盛會,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事。

新中國成立後,體育事業突飛猛進地發展,刷新了許多世界紀錄、捧回了不少世界冠軍獎盃,特別是在1984年中國全面重返奧運會之後,中國體育健兒取得的成績使全世界炎黃子孫為之振奮,連當時的台灣傳媒也不顧當局的禁令,為祖國大陸的健兒喝彩。在中華大地上點燃奧運聖火,成為幾代中國人的憧憬。

最初,參加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城市共有8個,除北京外,還有澳大利亞的悉尼、德國的柏林、英國的曼徹斯特、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巴西的巴西利亞、義大利的米蘭、烏茲別克的塔什干。其中巴西利亞、米蘭、塔什干弱一些,其他都各有優勢。到1991年底,國際上開始認為,悉尼、北京是兩大競爭對手。

1993年,申奧競爭更加激烈。塔什干、米蘭、巴西利亞先後退出了申辦競爭。 3月,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來北京考察。他們從氣候宜人的悉尼直接來到冬末煙塵瀰漫的北京,儘管北京奧申委的人員為接待好評估委員會成員盡了最大努力,但是悉尼和北京兩地環境的強烈對比顯然對北京不利。所以,評估委員會考察報告結論給人的印象是,悉尼、柏林的技術條件優於北京,再加上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不友好乃至敵視的態度,中國申奧工作越往後期越為艱難。

北京時間1993年9月24日凌晨2時27分,全世界的目光通過電視屏幕盯住站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聖路易二世體育館台上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那一刻,薩馬蘭奇的嘴唇最終吐出了「悉尼」一詞,這意味著,出席國際奧委會第一百零一次會議的89名國際奧委會委員,在無記名投票中選擇了悉尼作為2000年第二十七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

這次競爭非常激烈。投票一共進行了4輪,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和德國的柏林在前兩輪中被淘汰。在第三輪投票中,北京、悉尼和曼徹斯特3個城市的得票數分別為40票、37票和11票,曼徹斯特被淘汰。在前三輪投票中,北京的得票數分別為32票、37票和40票,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在最後一輪投票中,悉尼和北京的得票數分別為45票和43票。中國第一次中辦奧運會,在最後關頭以微弱之差敗給了競爭對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