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成果 三、解讀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把握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客觀規律,在理論與政策策略上不斷創新,不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在理論上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新階段。

在中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從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革命理論和基本綱領,成功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期的歷史條件下,鄧小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科學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特徵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變化了的客觀實際,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開闢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鄧小平理論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光觀察世界,正確地認識和把握了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主題,科學地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從中國國情的實際出發,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中,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中國人民開始了改革與現代化建設的新長征,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內在地要求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世紀之交,江澤民在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中國共產黨在新的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偉大任務,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新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繼鄧小平之後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走和平發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馬克思主義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