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特色」之路 二、明確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命題之後,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國的國民經濟獲得持續穩定增長。改革開放之後的9年,國民生產總值、國家財政收入、城鄉居民平均收入都翻了一番,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實力增長最快、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歷史時期。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艱巨任務,仍然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隨著改革的深化和開放的擴大,問題和矛盾也日益暴露,形勢的發展要求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所處的歷史階段作出科學的判斷。因此,制定黨的基本路線,加快和深化改革,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就成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題。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十三大由鄧小平主持開幕式。趙紫陽代表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十三大在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基礎上,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國情,深刻地總結了歷史經驗,作出了「中國目前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

「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中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在近代中國的具體歷史條件下,不承認中國人民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階段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革命發展問題上的機械論,是右傾錯誤的重要認識根源;以為不經過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就可以越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革命發展問題上的空想論,是「左」傾錯誤的重要認識根源。

大會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中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歷史階段。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既不同於1949年到1956年中國社會義經濟基礎尚未奠定的過渡時期,也不同於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主要矛質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還會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因此,在這一階段,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是發展生產力,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將農業國轉變為現代化的工業國的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變為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體制的階段;也是全國人民努力奮鬥,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

這些科學論斷,為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成功和失誤提供了一把鑰匙,也為實行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武器。這是中國共產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貢獻。

在正確認識中國社會所處的歷史階段的基礎上,中共十三大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制定和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這條基本路線,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繼承和發展,是一條既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又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路線,它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實踐證明,貫徹執行這條基本路線,是各項工作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離開了它,就要犯這樣那樣的錯誤。

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十三大指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社會生產力所要解決的歷史課題,是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中國的經濟建設,肩負著既要著重推進傳統的產業革命,又要迎頭趕上世界新技術革命的雙重任務,所以必須經過長期的、有步驟的、分階段的奮鬥才能實現。大會規定了「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個,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是鄧小平在1985年經過深思熟慮後提出的,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出發,對十二大所規定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的進目步豐富和發展。

十三大提出的中心任務是加快和深化改革。關於經濟體制改革,大會提出,要圍繞轉變企業經營機制這個中心環節,分階段地進行計畫、投資、物資、財政、金融、外貿等方面體制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計畫的商品經濟新休制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經濟體制改革的展開和深入,對政治體制改革也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政治體制改革的近期目標是,建立有利於提高效率、增強活力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領導體制,長遠目標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備、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

十三大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紮根於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大會指出,60多年來,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有兩次歷史性的飛躍。第一次飛躍發生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了勝利;第二次飛躍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30多年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開始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開創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沿著這條道路前進,是把我們的事業引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十三大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11月2日召開的十三屆一中全會,選舉趙紫陽、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趙紫陽為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趙紫陽為第一副主席,楊尚昆為常務副主席;批准陳云為中顧委主任,薄一波、宋任窮為副主任,喬石為中紀委書記。政治局常委向全會提出:鄧小平雖然退出了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常委會,但他作為黨和國家重大問題決策人的地位和作用沒有改變,在重大關頭仍然需要他掌舵,這是黨的事業的需要。這個意見得到了全會的贊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