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黎明前的決戰 三、風捲殘雲

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顯著變化。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戰略決戰。

遼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發起,是第一個戰役。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衝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國民黨「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多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瀋陽、營口,遼瀋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瀋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人。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圩地區殲滅黃伯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了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4萬多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鬥,以傷亡11萬多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於1949年11月29日發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多人,解放了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3.9萬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多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外,全部獲得解放。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共154萬多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

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勢盡顯無遺。在看透國民黨劃江而治的騙局後,中共中央決定進行渡江戰役,並隨後進軍大西南、大西北,基本統一了整個大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