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喪鐘為王朝敲響 三、推翻封建統治的決定一招

震驚中外的黃花崗起義和四川等省的保路運動,激起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潮流的高漲。1911年9月24日,早就在湖北軍學界積蓄了革命力量的文學社和湖北共進會,正式聯合成立了起義的臨時總指揮部,推蔣翊武為總指揮,孫武為參謀長,並擬定了起義的詳細計畫,決定在10月6日中秋節起義。但由於時間緊迫,推遲到11日發動。

始料未及的是,10月9日,孫武在漢口寶善里14號機關檢試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而受傷,被抬入醫院。機關內所有印章、旗幟、名冊、布告和預製的「中華銀行」鈔票都被搜走,由俄國巡捕送給了清政府。鄧玉麟聞訊趕至醫院,問孫武有何應急計畫,孫武說:「寶善里失事,機密全泄,名冊抄去,清吏必按名搜捕。只有馬上動手,還可死裡求生。」並要鄧速去武昌小朝街85號軍事指揮部,敦促立即行動。10月9日晚,湖北當局派出軍警,破獲武昌小朝街85號機關及其他秘密機關多處,逮捕起義骨幹分子劉復基、彭楚藩、楊洪勝等30多人,蔣翊武乘混亂逃走。

10月10日早晨,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志士在湖廣總督署英勇就義的消息傳開,軍警的搜捕仍在緊張進行。許多革命黨人和發動起來的新軍士兵自忖生死存亡在此一舉,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拚死求生。起義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晚7時許,駐中和門內第八鎮所屬工程兵第八營營房裡首先發生士兵嘩變,佐被擊斃。該營黨人總代表、新軍後隊正目(相當於班長)熊秉坤見狀率數十名起義士兵奔向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庫,在本營駐防軍械庫士兵的策應下,佔領了軍械庫,並打開了庫門。起義部隊得到軍火,士氣大振。這時,聚集在楚望台的起義士兵有300多人。由於孫武負傷住院,蔣翊武在軍警搜捕時脫逃,其他起義領導人或殉難或彼捕,現場群龍無首,無法統一指揮。在場職位最高的熊秉坤以總代表的身份負責現場指揮,儘力穩住軍心。這時,有士兵建議,把起義時躲避起來的左隊隊官(相當於連長)吳兆麟找來當總指揮。熊秉坤胸懷全局,考慮自己職卑位低,恐難左右局勢,會給起義帶來不良後果,於是欣然順應士兵要求,推舉吳兆麟當臨時總指揮。吳兆麟原是日知會會員,後來沒有參加任何革命組織,但有一定的指揮能力。他不負眾望,立即命令一部分兵力加強楚望台一帶的警戒,同時,派人與城內外其他革命部隊聯繫。城內外得知事起的革命部隊紛紛向楚望台集結。

在各起義部隊向楚望台集結的同時,吳兆麟、熊秉坤已率起義部隊向湖廣總督署發起進攻。戰鬥進行得很艱苦,起義軍不克而返。南湖炮隊入城,楚望台、蛇山等處的炮擊開始以後,戰局出現轉機。新軍各標、營更多的士兵起義響應,而營以上軍官見勢不妙,絕大多數保命離營。起義軍經過3次進攻,終於在炮隊的密切配合下,於天明前攻克廣總督署及第八鎮司令部。第八鎮統制兼防營提督張彪在司令部被攻克前逃往漢口。隨後,起義軍所向披靡,藩台衙門很快也被起義軍佔領。

經過一夜鏖戰,到10月11日上午,武昌全城光復。九角十八星革命軍旗幟在武昌城頭上高高飄揚。次日,起義軍收復漢口和漢陽,武漢三鎮全在革命軍掌握之中了。

武昌起義勝利後,革命軍於1911年10月11日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地方革命政權——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武昌起義不到兩個月,全國響應。至11月底,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上海、浙江、江蘇、貴州、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14個省區先後宣布獨立,脫離清朝,建立了軍政府,形成全國規模的辛亥革命運動。清王朝在全國革命的打擊下,很快土崩瓦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