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人間大義

自從將軍義昭投靠信長之後,就住進了岐阜城下西店的立正寺里,他的隨行人員也一同住進了那裡。

這些足利家的家臣之前一直過著高高在上的日子,既愛面子,又膽小怕事,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仍未讓他們認清眼前的形式,一旦境遇稍有改觀,他們又立刻擺起舊貴族的臭架子來。

他們經常向信長的手下抱怨「東西難吃」、「被褥粗糙」,還說「把將軍的臨時住所設在如此狹窄的寺廟裡,有損的皇家威嚴」。總之,這些人是滿腹牢騷。

同時,他們提出要進一步改善待遇,還讓信長選一處風景好的地方給將軍建造府宅。

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信長覺得這些人真的太可憐了。於是,他召見了義昭的家臣,並對他們說道:「我聽說,你們嫌將軍現在的住處太狹窄,想要另建公館。」

「因為現在的住處很不方便,作為將軍府也顯得太過寒酸了。」

「哎呀,哎呀!」

信長輕蔑地答道:「公卿大人,你們好好想一想,將軍來投靠我信長,是為了借我之力剷除京師的奸黨,收復失地,重振室町幕府的雄威。」

「是的。」

「儘管本人資質平庸,可一旦受此大任,必當肝腦塗地,完成將軍之願。此時,我哪有時間建什麼將軍府。如果在此地建府,不就等於拋棄了公卿大人們重返京都、一統天下的願望?難道你們想永遠住在岐阜城,以食客的身份了卻餘生嗎?」

義昭的家臣聽後,都一言不發地退了出去。

從此,這些人再也沒提過任何過分的要求。

信長並非只是說說而已,不久他就履行了承諾。

剛進入八月,他就給尾張、美濃兩國的將領下達了出兵的命令。

至九月五日,約三萬人的軍隊已集結好,時刻準備整裝待發。七日,軍隊陸續離開岐阜城,開拔京都。

在出發前夜,信長特意在城內大擺筵席,以激勵三軍將士。

「無休止的戰亂和群雄割據致使民不聊生、生靈塗炭,萬民之苦也正是天皇陛下之苦。前幾年,天皇派萬里小路惟房大人給我送來一道密詔,催促信長儘快上京,同時還賜我金縷戰袍。我信長家從父親信秀起,就秉承忠心衛國、一心奉公的理念。此次義軍進京,也並非為我信長一人,我只想儘早掃滅叛亂,以安邦定國。正值金秋之際,各位愛將的戰馬正是膘肥體壯之時。希望各位不負我信長所望,力排艱險、奮勇殺敵,即便粉身碎骨,也要殺進京城!」

聽了信長的慷慨陳詞,將士們個個熱血沸騰。沒等信長說完,有的將官竟感動得哭出聲來。為能一舉掃平叛亂,之前與信長結盟的三河的德川家康 ,也派了一千士兵參戰。為此,信長軍上下多少有些非議,有人說:「三河大人派的兵也太少了,看來此人的確非常狡猾。」

信長聽後笑答:「三河正忙於治理內政和經濟,實在分身乏術。如果他過多派兵,必將增加國家的負擔。即便此舉遭人非議,他也要盡量節約開支。這一千人絕非一般士兵,一定是他挑選出的精兵強將。」

果然,當主將松平勘四郎率領一千三河兵加入尾濃的三萬大軍後,他們每戰必奮勇當先、毫不退怯。而且,他們總是甘當先鋒為友軍開路,如此凌厲、強悍的作戰風格也使得家康的威名遠播京師。

自從大軍開拔之後,天氣每天都很晴朗。

一眼望去,只見三萬黑壓壓的兵馬在秋天太陽的照耀下徐徐前行。此時,先頭部隊已抵達了江州的柏原,後續部隊才剛通過垂井、赤坂附近。

軍隊所到之處軍旗飄揚、遮天蔽日,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行軍。

當軍隊路過平尾,正要去往高宮之時,三匹快馬突然從前方飛馳而來。馬上的人大叫:「我們是使者,是從京師來的使者!」

此使者請求拜見信長,同時還帶來了三好義繼和松永久秀的親筆信。

當手下向信長通稟此事時,信長說:

「帶他來見我!」於是,那名使者便來到了信長面前,並向信長呈上了三好、松永兩人的乞和書。信長一眼就識破了對方的奸計,對使者說道:「待信長進京之時,自會給二位大人答覆。三好、松永大人的意圖,在下一直未能領悟,所以才要去京都親自拜訪二位大人。」

說完,他便將使者打發走了。

第二天,即十一日的早晨。

在朝陽的照耀下,先頭部隊渡過了愛知川。次日清晨,他們就向觀音寺城和箕作城發起了進攻。

觀音寺城由江南望族佐佐木承禎鎮守;箕作城則由他兒子佐佐木六角鎮守。

佐佐木家族一直與三好、松永兩黨沆瀣一氣,之前將軍義昭投奔他時,他還曾設計要殺死義昭。

此時,佐佐木父子憑藉北鄰琵琶湖、南依江州群山的有利地勢,要做殊死一搏。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曾在此地一舉擊潰了上京途中的今川義元。今天,佐佐木父子立下豪言:要像信長擊敗義元一樣,將織田軍徹底打敗。

因此,佐佐木六角將把守箕作城的任務交給了吉田出雲守,自己趕到觀音寺城與父親兵合一處,並將大本營也設在了那裡。同時,他還在和田、日野等十八個地方布置了工事,隨時防範織田軍的到來。

此時,信長站在高坡上,手搭涼棚遠望著敵軍的軍營笑道:「他們的營寨扎得真是漂亮啊!簡直和兵書上教的一模一樣。」

隨後,他又對佐久間信盛和丹羽長秀二將命令道:「向箕作城進發!」大軍以三河的松平軍為先鋒,信長對三軍命令道:「此次上京與以往不同,就像我在出兵前夜所說的那樣,我們是仁義之師,不可妄自燒殺搶掠、毀壞良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