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武場領軍——少將李德生 第一節

1.李德生坐在顛簸的吉普車裡,一路上考慮了許多:15軍已在上甘嶺遏止住敵人的攻勢,自己所帶的12軍主力怎樣鞏固勝利戰果呢?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在朝鮮中線,曾進行過一場舉世聞名空前猛烈的激戰,這就是上甘嶺大戰。參與這場大戰的志願軍部隊主要是第15軍和第12軍,指揮第15軍的是秦基偉,指揮12軍的是李德生。

後來,李德生擔任了第12軍軍長。再後來,李德生擔任了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國防大學政委。在黨內,他還擔任過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和黨的副主席。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在二野的將軍中,李德生「後來居上」。有人說:秦基偉的大名是在上甘嶺打出來的。而李德生的大名也是在上甘嶺打出來的。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時,李德生所在第12軍已接受移防休整的任務,一些部隊的陣地已經移交給友軍,全軍後撤工作正有緊張地進行。

可是到了11月3日。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打來電話,要李德生立即到兵團接受任務。

李德生趕到兵團部,與王近山沒說上幾句話就進了作戰室聽取情況介紹。

王近山指揮作戰一向從容,但這天他也顯得有幾分焦急了。

他指著牆上的作戰地圖說:「上甘嶺地區形勢十分嚴峻,敵人投入了空前多的兵力、火力,向五聖山前沿瘋狂進攻。15軍能投入的機動兵力已經全部用上但敵人的攻勢仍未減弱,從各方面情報看,敵人在後期,還將投入更大兵力,戰鬥將更激烈殘酷。」

王近山說:「我們的決心是堅決守住上甘嶺,寸土不讓!五聖山前沿一丟,敵人會乘勢攻佔五聖山,從我中線突破,那將使整個朝鮮戰局改觀,後果不堪設想!」

這樣,12軍就不再休整了,而是要準備全部投入戰鬥。王近山對李德生說:「你先以軍的領導,加強指揮。為了統一和加強上甘嶺前線的工作,準備成立五聖山戰鬥指揮所,由你負責,指揮12軍、15軍等所有在前線作戰的部隊。」

李德生當即表示,堅決執行兵團命令,指揮好前線的戰鬥。王近山是12軍的老領導,他對12軍部隊的情況很熟悉,他隨即和李德生研究了兵力的使用。當時31師已經全部拉上去了,再將34師、35師的主力團100團、102團、103團全部拉上去。

研究完畢後,李德生沒有返回部隊,也沒有帶行李,只帶著一名警衛員直接趕往五聖山,他對隨同前來的作戰參謀張軍說:「情況你都知道了,你立即冋軍部去,帶上命令,迅速出發截住部隊!現在咱們軍有3個團正在朝後方走,多走一天,就遠離前線一天,你坐車去追,儘快截住他們!」

李德生朝前趕,張軍往後追。張軍不顧白天敵機轟炸掃射的危險,匆匆趕路,找到了100團,截住了部隊。隨後他又乘摩托車找103團,途中連人帶車翻到溝里,幸好沒負重傷,他爬起來繼續飛馳,又截住了103團。102團則是由軍部另一作戰參謀截住的。3個團接到命令後,立即轉身,星夜向上甘嶺戰地前進。

李德生乘坐吉普車直奔前線指揮部,離前沿還有十幾里,就進入了敵人的炮火封鎖區,一路上不時有炮彈爆炸的閃閃火光,彈片橫飛。

坐在顛簸的吉普車裡,一路上李德生考慮了昨多問題。根據戰況,明顯可以看出敵人的攻勢並未減弱,火力仍然十分猛烈,兵源不斷增加,已知敵人投入的是4個師的番號,陸空火力已深入我縱深幾十里,這樣大的規模,豈止是為了上甘嶺前沿兩個連的陣地?

我前沿陣地經過半個多月的激戰,已打成一片松上,表面工事全部被摧毀,戰士們反擊上去如何存身?

僅存的幾條小坑道里缺糧、缺水、缺彈藥,進不去出不來,如何解決吃喝、保持體力、補充彈藥?

前沿到縱深幾十里地翻山越嶺,敵人飛機、大炮層層封鎖,如何保證物資往前方運輸?

陣地上拉一根電線要犧牲幾個電話員,剛拉上,一次炮擊就被炸斷,如何保持通訊聯絡的暢通?

反擊時炮火如何配合?反上去怎麼才能守得住?人多了會遭殺傷,太少了又怎麼守?

要想扭轉被動局面,將敵人反下去,奪回前沿陣地,牢牢地站住腳並鞏固它,擺在李德生面前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

11月15日,李德生在前線指揮所里聽取了15軍45師師長崔建功關於敵我情況、地形情況的介紹,李德生對崔建功說:「老崔,你情況熟悉,一定要留下來,我是單槍匹馬來的,指揮所的同志也得留下來。」

崔建功幽默地說:「李副軍長,你當司令,我當參謀,你要什麼我給什麼,『地主』當盡『地主』之誼嘛!何況,45師部隊休整一下還要回來的。」

經過了解情況,分析研究,李德生考慮到美軍後續部隊有投入戰鬥的跡象,便向15軍軍長秦基偉建議,首先鞏固好597.9髙地表面陣地,把反擊537.7高地北山表面陣地的時間延至11月11日。根據戰鬥的反覆性和變化快的特點,為不貽誤戰機,強調集中指揮,避免多層指揮和分散指揮,在戰術上,多以小兵群作戰,對付敵人的羊群戰術。

45師政委聶濟峰後來在回憶李德生在上甘嶺的指揮時這樣說道:李德生在用人上不分彼此,上甘嶺參戰部隊建制多,在使用部隊、使用幹部上能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在指揮上大處著眼,具體入手。既有全局在胸,又具體掌握到一個坑道,一個陣地,以至一個小兵群;在各方面的關係上處理得好,把31師部隊、29師部隊以及45師幹部擰在一起。由於重視兄弟部隊之間的團結,奠定了戰鬥上協同的基礎。

沒有思想上的親密團結,就沒有戰鬥中的密切協同;沒有團結與協同,也就沒有上甘嶺。在上甘嶺戰役中,可以充分看到各兄弟部隊之間的團結戰鬥情誼。45師與29師部隊合守一個山頭,合住一個坑道,對597.9高地實施大反擊時,他們又攜手並肩攻打一個山頭;在大反擊的第三天,12軍31師91團投入戰鬥,又和45師部隊一塊堅守表面陣地;在11月11日奪取537.7高地北出的作戰中,31師部隊從地面攻擊,29師部隊由坑道出擊配合。他們親密團結,為戰役勝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原31師政委劉宣在談到31師在上甘嶺那些戰鬥歲月時,特別說到了李德生的指揮,他說:「李副軍長是一個很全面的指揮員,打仗穩,講究戰術;聯繫群眾好,誰跟他都能說上話。作戰行,訓練也行。」當談到李德生實事求是的作風時。他還講了一個故事:上甘嶺戰役我軍實施大反擊,奪回597.9高地的表面陣地後,93團於11月5日奉命接替45師堅守的高地的防務。正當部隊向前運動時,團指揮所參謀人員向李德生報告,說該團副團長姚立凡畏縮不前。畏縮不前是作戰中的大忌,尤其是指揮員,會給部隊帶來嚴重的後果。李德生聽到這個報告後,毅然下令撤了姚立凡的職。當時留在團指揮所當顧問的45師一個團的領導同志得知這個情況後,覺得與實際情況不符,因為他親眼看到姚立凡是在部隊傷亡較大時,才決定部隊暫停前進的,姚立凡又親自到前面察看地形,指揮部隊拉大距離,單個躍進,這怎麼能說是畏縮不前呢?他把自己的意見報告了李德生,李德生核實後又立即撤銷了對姚的處分。

李德生帶領12軍主力接受上甘嶺防禦任務後,借鑒15軍前階段作戰的經驗教訓,廣泛開展軍事民主,想出許多新的克敵制勝的辦法。

首先改善了彈藥運輸問題。15軍原來的彈藥庫,離前沿十幾里遠,按平口防禦陣地的小型戰鬥,消耗彈藥不多,是可以應付的,但上甘嶺作戰敵人持續猛烈進攻,前沿需要彈藥的數量非常大,面旦敵人動用了大量遠射程炮火和飛機,從前沿到我陣地縱深幾十里,層層火力封鎖,越往前封鎖得越緊。前面又沒有公路,全靠人力扛運、長途運送,翻山越嶺,又遠又累。運輸部隊中,有的戰士累得吐血,到了前沿,累得連跑步通過封鎖線的力氣都沒有了,造成很大傷亡。針對這些情況,12軍想出分段運輸的辦法。山後面用汽車運,再往前,從團後勤到營到連,每50米為一段,分幾個人運送,沿途挖若干個貓耳洞,藏放彈藥,瞅敵人炮火間隙,就抓緊逐段往前運送。這個辦法效果很好,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基本保證了前沿有充足的彈藥作戰。

前沿陣地的吃飯問題也得到改善。由於戰鬥激烈,在分散的陣地上,被敵人封鎖隔離的戰士,和本連隊失去聯繫後無人知道,有時出現無吃無喝,體力耗盡難以作戰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12軍在五聖山後山腳的一個可避敵炮轟擊的岩洞里,由閉里統一組織食物供應,從各個連隊抽調來十幾個炊事員,24小時不熄火,日夜蒸饅頭。包子,源源不斷出籠,組織了專門運輸隊,不分晝夜,冒著炮火風雪,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