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歲軍」軍長——中將秦基偉 第四節

4.作為一名軍人,能親身參加上甘嶺這樣的大戰,足以驕傲終身。作為大戰勝利一方的首席指揮官,秦基偉名垂青史

在秦基偉的軍事生涯中,最為輝煌的當屬抗美援朝戰爭中直接指揮的上甘嶺大戰了。這場大戰使朝鮮戰爭局勢進一步趨向穩定,使美軍再也無力向朝鮮北部進犯,使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中國軍人的戰鬥力。

可以這麼說:秦基偉的大名是在上甘嶺上打出來的。

朝鮮戰爭爆發後,秦基偉和他率領的15軍還在袓國的西南邊陲。秦基偉多次爭取,才得以率領15軍赴朝參戰。1952年3月,15軍進駐平、金、淮地區,擔負五聖山、西方山一線的防禦任務。

五聖山海拔1000多米,是朝鮮東海岸到西海岸的聯結點。控制著金化、平康、鐵原三角地帶,是中部戰線的戰略要地,是朝鮮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它可俯瞰敵人防線的縱深。志願軍守住了五聖山,就可以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如果敵人奪取了五聖山,就可以從中部突破志願軍的防線,進至平康平原,危及朝鮮整個防線。

彭德懷曾經這樣說過:

「丟了五聖山,後面200里將無險可守。」

在五聖山的南面有個小山村,名叫上甘嶺,在上甘嶺的北邊還個小村名叫下甘嶺,兩嶺相距1000米。在第五次戰役前,下甘嶺曾是志願軍總部所在地,北犯的美軍曾進至距下甘嶺僅幾十里的地方。毛澤東主席得知這一消息後,親自下令將志願軍總部後撤100公里。

在上甘嶺的兩側,有兩個小山頭,右邊的是597.9高地,左邊的是537.7高地,這兩個山頭加起來只有3.7平方公里。正面寬只有2.5公里。但是它們卻互為犄角,背靠五聖山,為五聖山的前沿重要支撐點。

上甘嶺大戰主要是在這兩個小山頭上進行。

戰鬥打響前,中美雙方誰也沒想到將會在這兩個小山頭上爆發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大戰,由戰鬥演變成戰役,直至影響了整個朝鮮戰爭的走向。

美軍最初對奪取上甘嶺兩個小山頭是十分自信的。「聯合國軍」司令官克拉克輕鬆地說道:「此次作戰將會非同尋常地創造一個好機會,可以不付出大的犧牲就能拿下一些陣地,假如一切按計畫行事,兩個營就可以完成這一任務!」

他甚至「精確」地計算出美軍的傷亡人數,說行動只進行5天,美軍有200人傷亡。

後來的事實是:美軍總共投入了6萬兵力,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傷亡了2.5萬多人,花費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只佔領了上甘嶺上志願軍兩個班的陣地(後來仍被志願軍奪回)。

上甘嶺大戰,在兵力的密度、炮火的密度、人員傷亡率上都是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

在戰鬥打響前,秦基偉在上甘嶺兩個高地上也是只放了2個連。

戰爭的變化有時是難以預料的。秦基偉包括志願軍總部在戰役打響前,都沒想到上甘嶺會出現成一場10萬人的大戰。但是,秦基偉在組織部隊防禦時,是充分考慮到了戰鬥的殘酷性的。是決心率領15軍把五聖山一線建成一條突不破的防線的。

秦基偉這樣說:如果在戰爭初期,某國建立一條防線,敵國經過多年準備,發動大規模進攻,很可能被突破,所以軍事家們都說「世界上沒有攻不破的防線」。但是朝鮮戰爭已經進行了五次戰役的較量,戰場上出現了對峙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建立一條突不破的防線,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

當時,15軍的右翼是12軍,12軍在坑道戰中有經驗;左翼是38軍,38軍入朝最早,打得最好,是「萬歲軍」。

秦基偉頗為風趣地說:他們是「萬歲軍」,我們15軍要打個「九千歲」!

打個「九千歲」!成為了15軍全體指戰員戰勝強敵的響亮口號。

1952年,時任所謂「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是一個名叫馬克·克拉克的美國人。

馬克·克拉克是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戰場上的英雄,在美軍中以善戰出名。他是李奇微走後接任所謂「聯合國軍」司令一職的。

克拉克出身於一個軍人世家,他是西點軍校的畢業生,與李奇微是同班同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克拉克先後任過美軍第5軍軍長,第15方面軍司令,因戰功顯赫而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賞識。

未到朝鮮戰場任職前,克拉克曾到朝鮮實地考察過,與當時的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作過長談。他的反共和好戰立場深受華盛頓方面的讚賞。

作為新一仟的「聯合國軍」司令,也拉克一直苦思冥想如何在地面作戰中突破中朝軍隊防線。他知道雙方已經處於對峙狀態,要想在中朝軍隊中穩定的防線上打開口子很難。根據地形特點,只有中部的「鐵三角」平康地區和西部的開城一帶便於機械化部隊行動。

開城是雙方談判所在地,不便大打。那麼,只有中部的「鐵三角」是理想的戰場了。

克拉克想打又怕打輸,他上任後一個大仗還沒進行,第一個大仗的勝敗,直接影響到他的聲譽。為了更有把握取勝,他決定親自到前線視察。

在漢城市郊一幢日本式的白色建築物里,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向克拉克等人詳細地彙報了「攤牌作戰」計畫。此時的范佛里特,指揮著在朝鮮的所有美韓軍及僕從軍,總兵力達55萬人,其中美軍達25萬人,他在南朝鮮境內,實際上是最有權勢的人。

范佛里特指著作戰地圖對克拉克說:「據情報偵察,在鐵三角―帶設防的是中共軍一支精銳部隊第15軍,軍長是秦基偉。他是一個老資格的共軍指揮官。該軍的西翼是被共軍稱之為『萬歲軍』的第38軍,這說明敵人是十分重視鐵三角至平康一線的防守的。在五聖山設防的是第15軍的第45師。」

克拉克問:「與敵對峙的聯軍部隊情況如何?」

范佛里特回答:「聯軍在五聖山地區的部隊是美7師第32團和韓軍第2師第32團,均屬第9軍團詹金斯少將指揮。」

他接著說:「根據作戰計畫,美7師負責攻佔三角形高地,韓2師負責攻擊稜線。如果進攻順利,我第8集團軍總預備隊將投入戰鬥,全部控制鐵三角。有可能的話,我軍可以出擊東海岸,切斷半島東部共軍的退路。」

克拉克聽過范佛里特的彙報後,又趕往前線視察。

他先在第8集團軍總部召集了美9軍團、7軍團、10軍團指揮官會議,接著,趕往金化前線,聽取了美7師師長史密斯少將和韓2師師長丁一權的彙報。

經過視察,克拉克相信范佛里特的「攤牌作戰」計畫是經過了周密考慮的,他帶著滿意的笑容離去了。臨上飛機前,他對范佛里特說:「你抓緊時間完成戰鬥準備吧!」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范佛里特通過美聯社駐漢城記者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勢開始了!這是一年來聯軍向中國軍隊主要防線發動的最猛烈的進攻。」

就在范佛里特在笫8集團軍司令部宣布這一消息半小時後,美第9軍團所屬的16個炮兵營的300門大炮、40架飛機、120輛坦克全部出動,向上甘嶺地區五聖山前沿的597高地和537高地實施自朝鮮戰爭以來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急襲。

隨後,美7師笫31團和韓2師第32團發起了進攻。

在三角山方向,美7師師長史密斯自信地在指揮所里等待勝利佳音。但是佳音沒有傳來,卻傳來了喪音:美軍發起攻擊僅半小時,進攻597高地的兩個突擊連連長及排長全部陣亡。部隊被志願軍壓在碉堡下抬不起頭來,拚命通過報話機要求炮火支援。31團團長親自督戰。指揮兩個營連續發起攻擊,一直打到黃昏,才勉強佔領了表面陣地。

美7師的第一天進攻遭到挫折,韓軍第2師的攻擊行動則更為差勁。戰鬥打響後,韓軍第2師第32團3營出動了兩個連,第9連攻擊537高地的「岩石稜線」,第10連攻擊高地的「狙擊稜線」。為加強韓軍的火力,美軍一個坦克連和一個對空射擊隊加強韓軍,對志願軍目標逬行壓制射擊。

然而,當韓軍的第9連接近「狙擊兵嶺」前沿陣地時,即遭到15軍45師各種火器的猛烈還擊,雙方激戰了1個多小時,韓軍連續5次衝擊全部受挫,突擊隊陷入孤立,不得不退卻下去。

在左側發起攻擊的韓軍第10連,也遭到志願軍的頑強防禦而受阻。韓軍只得求助美軍火力支援。美機一個編隊前來助戰,重炮也對志願軍陣地進行壓制射擊,但志願軍陣地仍是堅如磐石。

韓軍無奈,只得投入兩個連兵力的預備隊,企圖從中間打開缺口。可是戰鬥直至下午,仍是無法突破志願軍陣地。

韓軍32團團長柳根昌見第3營已經無力奪取陣地,只得將1營調上來,動用全團火力支援衝鋒,又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激戰,到下午5點才佔領了「狙擊稜線」陣地。柳根昌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