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瘋子」戰將——中將王近山 第四節

4.兩人流著淚說:「我們做了對不起王司令員的事,後悔死了,可王司令員還為我們說話,我們心裡實在受不了啊!」

戰場上英勇無畏、敢打敢拼的王近山,被人譽為「王瘋子」,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又是一個關心他人、體貼下屬、十分注重感情的人。

1949年6月,當時已任3兵團副司令員兼12軍軍長的王近山,以寬大的胸懷妥善處理了他的老父親因車禍去世和喪葬安排的事,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王近山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很小時母親就因病去世,撇下他的父親和近山兄弟相依為命。他的父親給地主扛活,艱難地把他們拉扯大。1930年,少年王近山告別父親和弟弟參加了紅軍,1932年隨部隊告別了大別山,到達川陝根據地。1935年,參加長徵到了北方,更是遠離了家鄉,遠離了父親。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王近山本來可以同親人會面,可是,他卻因大腿骨折而留在後方治療,失去了這一次難得的機會。以後他雖然知道了父親健在的消息,但是,作戰頻繁,一仗接一仗,加之關山阻隔,哪能顧得上父子團聚的事。

1949年6月,王近山的家鄉大別山地區解放了,全國大陸解放在即,全軍上下歡欣鼓舞。在部隊體整的間隙,一些指戰員的家屬陸續來部隊與親人團聚。這時,組織上也派人到王近山的家鄉湖北省黃安縣桃花鄉去接他的老父親來部隊。

離家19年了!歲月滄桑,天翻地覆。當年的王近山,現已成長為能文能武、智勇雙全,率領千軍萬馬的高級將領。想到這即將到來的相見,想像著歷經千辛萬苦的父親蒼老親切的容顏,縱然王近山身經百戰、出生入死,他的心弦也在顫動著。他急切盼望著父親的到來。

被派去接王近山父親的兩個同志到達桃花鄉時,王近山的老父親正在給別人家挑水。聽說兒子派人來接他,真是喜出望外,高興得嘴都合不攏,立即收拾行裝上了路。

老人家一生沒有離開過大別山的山溝,第一次出遠門,見到許多從未見過的新鮮東西,非常興奮,激動地說:「我這一大把年紀,熬到窮苦人得了天下,能出來見世面,真是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托共產黨的福,托我兒子的孝心啊!」

他巴不得一步就跨到兒子身邊。

正當他迫切希望儘快地見到兒子時,不幸的事卻發生了。

這天,老人一行來到安徽蚌埠火車站,準備乘車到南京,再轉往12軍部駐地安徽當塗。陪同王近山父親的兩名同志見即將到達部隊駐地,有些大意,就把老人一人留在站台上,自己卻到別處買東西去了。老人從來沒見過火車,他只顧看那南來北往轟鳴飛馳的列車,哪裡懂得在站台上要站在白線以內,哪裡知道這鋼鐵的巨龍十分兇猛,他不知不覺地站到了站台的邊上……

慘劇發生了。呼嘯而來的一列火車擦身而過,老人躲閃不及,被強大的氣流卷到了列車下面,勞苦一生的老人,在幸福時刻即將到來之際,被無情地奪去了生命!

這事實在是太殘酷了。王近山得知後震驚得一下子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王近山周圍的人既痛心於老人的不幸逝世,又氣憤於派去的兩個同志不負責任。軍部立即派人到蚌埠處理善後工作,並準備給這兩個人處分。

王近山聽說以後,按捺住內心的悲痛,找來了軍直屬隊負責同志,說:「這件事是不應該發生的,我也很難過。但事情已經發生,也無法挽回,不要為我個人的事處分同志了。這兩個同志雖有錯誤,但他們為革命戰爭都做出過自己的貢獻,現在錯了,教育教育,接受教訓,改了就好嘛!他們還可以為革命做更多工作嘛!」

這兩個同志內心已經非常慚愧不安,王近山突遭巨大不幸,他們兩人難咎其責,王近山卻沒再責怪,這胸懷之寬令人感動。兩人流著淚說:「我們做了對不起王司令員的事,後悔死了,可王司令員還為我們說話,我們心裡實在受不了啊!」

不久,3兵團向大西南進軍。部隊陸續由浦口乘車北上,再轉隴海路到鄭州,然後南下湘鄂西集結。王近山父親的靈柩隨車順路運回紅安安葬。想到鄉鄰和家人的悲痛,王近山經上級首長同意,抽時間親自扶靈柩回鄉,處理善後事宜。

這是王近山離家19年後第一次返回故鄉。誰又能想到而自己卻是伴隨著父親的靈柩歸來。兒時溫馨的親情,當年浴血的廝殺,一齊浦上心頭,禁不住感慨萬千。王近山回到家鄉後,鄉親們奔走相告,歡迎和弔唁的人擠滿了屋子:

「近山,你可回來了,你父親想得你好苦啊!可憐竟沒見上你一面!」

「你雖是當了大幹部,見多識廣,但是,你父親一輩子不容易啊,要按咱們家鄉的老規矩辦,停靈『三七』二十一天,選一個風水好的墓穴,把你父親和母親併骨合葬。」

王近山感謝鄉親們的厚愛,但重任在肩,不能在家鄉久留。他動情地對鄉親們說:「軍情緊急,我怎能等到『三七』以後回去呢?不要按老規矩辦了,老人早入土早安嘛。咱們要是什麼都按老規矩,哪裡會有今天的翻身解放?我母親已故多年,她老人家葬的時候,連個棺材都沒有,是用席子卷了就埋葬的,現在骨頭在不在還很難說,到哪裡去找呢?不要再驚動她老人家了。將我父親安葬在她的旁邊,二老也就做伴了。」

親友們初時不依,經過王近山一再說服,最後同意了。從此,在大別山的青山綠水間就悄悄地並立著兩座墳墓。墓中的人養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代名將王近山。

長期戰爭生活艱苦緊張的工作,使王近山積勞成疾,1974年他因大吐血而住進醫院,經過檢査是得了賁門癌。手術後,他的生命又延續了4年。

1978年4月王近山病危時,曾頻頻問及家人:「張立三還沒有來嗎?我一定要見他一面。」

張立三是何人?他也是一位老紅軍。1931年參加革命,1932年紅4方面軍向西轉移時,他和王近山同在紅4軍第10師30團工作。1933年王近山當團長時,他在團衛生隊當隊長。以後20多年的歲月里,他一直和王近山在一起。先後任6縱衛生處長,12軍衛生部長。王近山雖然長期擔任過6縱和12軍的主官,與張立三在一起從沒有上下級的區別,兩人在一起無話不說,部隊行動,一住下來,就相互看望。有時王近山發火時,身邊的同志趕快把張立三請來,兩人談一談,王近山的火氣就消下去了。

在戰場上叱吒風雲、嚴厲無比的王近山,對同志、對戰友卻十分注重感情。在他得知自己已無生望、即將離開人世之際,他想見一見幾十年來情同手足的老戰友張立三。

張立三趕到了,兩人一見面,緊握雙手,眼淚奪眶面出。雖然張立三是經驗豐富的醫生,知道重病不宜過分激動,但誰能抑止得住這戰友的深情!

在這生離死別的時刻,兩位戰友能說些什麼?沉默了好久,為了鬆弛這難耐的氣氛,張立三全然忘記了病房內不準吸煙的常識,掏出香煙,正要點火,王近山看到後,以微弱的聲音說道:「你不要吸煙了!」

原來王近山是不吸煙的,張立三卻抽得很兇。王近山屢勸他戒煙也沒戒成。此時,張立三十分激動地說:「你活著沒看到我戒煙,今天當著你的面我從此戒掉!」

張立三當時就將香煙、打火機扔了。

從那一天起,張立三徹底戒了煙。

在王近山遺體告別儀式上,有一位中等身材、留著平頭的老紅軍,在遺體前站了3個小時之久,他時而淚如雨下,時而凝思默想。他對王近山的兒子王少鋒說:「在長征路上,我病了,你父親說什麼東西都可以丟,一定要把汪運袓帶走。開始是他騎馬,我拉著馬尾巴走,後來他讓我騎馬,他拉著馬尾巴走。你父親當時是副師長啊!」

這位講述人就是當時南京軍區後勤部政委汪運袓。

汪運祖1931年參加紅軍。1935年,在紅4方面軍4軍10師任秘書。當時,王近山當副師長,汪運祖與王近山在一起工作,結下了深厚友誼。

1935年10月,紅4方面軍第二次過草地後,繼續南下。紅4軍從黨壩地區出動,強渡大金川。在一個月色朦曨的夜晚,利用夜色渡河。王近山到了突擊團的突擊排,隨隊先行。因該地區少數民族都用牛皮船擺渡,不便作戰,4軍自己造了4條木船過渡。王近山本來是跟第3條船過河的,但第1條船剛出發就被敵人發現,即向我軍開火射擊。他急了,立刻跳上第2條船,爭取早點渡過河去掌握部隊,指揮作戰。

大金川水流湍急,第1條船幾次靠岸未成,被激流沖走了。王近山乘的第2條船就成了敵人射擊的主要目標。在如雨的槍彈下,船老大被打死,排長和不少戰士犧牲,全船隻剩下六七個人了。由於波濤洶湧,船在水中顛簸,射擊難以瞄準目標,王近山拖過機槍,讓戰士扛著向敵人射擊。他們邊打邊前進,就在接近岸邊時,船被敵人的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