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虎膽將軍——大將王樹聲 第二節

2.兩個姓王的副司令都是有名的戰將,都是火爆脾氣。為了突圍方向越爭越烈,由吵到罵,由罵到摔,最後竟都拔出槍來……

王樹聲從小出身貧寒,沒有上過什麼像樣的學堂,也沒進過軍事院校進行學習和深造。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泥腿子將軍,在中國革命戰爭的大海洋里,乘風破浪,勇於實踐,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創造出一個個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也使自己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聞名的虎將。

在王樹聲的軍事生涯中,曾有兩次「死地逃生」的經歷:一次是1937年西路軍兵敗,他隻身回到延安;還有一次是1946年中原突圍,他率部殺出重圍進入武當山。兩次突圍,都是中國現代軍事史上的重大事件,前一次他落得孤身一人,後一次他成功地將部隊帶出險境。

抗日戰爭時期,王樹聲主要在太行山區和豫西率軍與日寇作戰,日寇投降後,王震率八路軍南下支隊由湘、粵北返,王樹聲率豫西軍區部隊南下,在桐柏地區與李先念的新四軍5師會合,組成了中原局及中原軍區。

蔣介石對中原解放區早已視作眼中釘,就在國共停戰談判期間,蔣介石調集了11個軍26個師,30餘萬人的正規部隊,構築起6000餘座碉堡,將中原軍區6萬之師團團圍住。

一時間,中原一帶戰雲密布。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只有突圍,保存有生力暈。周恩來專程從漢口趕到了中原解放區駐地,對中原局和中原軍區的領導們說:「中央信任你們,相信你們有能力粉碎敵人的進攻,到時來一個四面開花,作戰略轉移,來一個兩條腿同汽車賽跑,把圍困你們的30萬軍隊搞得五零四散……」

突圍是惟一的出路,突圍方向便成了決定命運的選擇。

當時,對於突圍方向的選擇有各種見解。在中原解放區的南面是長江天險,西邊是桐柏山區,這兩個方向都深人國民黨勢力的後方,只有北、東兩面是我華北、華東解放區。蔣介石也算個明白人,他自然把重兵堆放在中原解放區的北面和東面。

面對敵我這種態勢,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的意見是:敵進我進,插入東面,靠近華中新四軍主力。

而副司令王震的意見是:沿平漢鐵路向南再向北轉移,靠近太行山區劉鄧大軍。

王樹聲當時也是副司令,他的意見是向西轉移,穿越平漢線,到達鄂西北武當山和陝西南部。

王震一聽有點急了,問:「到武當山幹什麼,當和尚?」

王樹聲也不相讓,道:「與當地的地方武裝會合,不行就打游擊!」

王震不滿地說:「游擊,游擊,你就知道打游擊……」

王樹聲生氣了:「打游擊怎麼了?為得是保存實力!」

兩個姓王的副司令都是有名的戰將,大脾氣,直性子,為了突圍方向越爭越烈,由吵到罵,由罵到摔煙灰缸,最後競都掏出了「傢伙」……

李先念勸住他們,提出三案齊報黨中央,由中央軍委定奪。

中央軍委很快複電,同意第三方案,也就是王樹聲提出的方案,即把中原部隊主力擺在川陝邊界,牽制胡宗南重兵集團;以少部兵力向東突圍調動敵人。

中原局隨即研究決定,由皮定均率1旅擔任掩護,向東突圍;王震率北路向西突圍,經桐柏山直下陝南;王樹聲率南路西越平漢路,進人鄂西北。

兩位王副司令急了拍桌子,其至掏「傢伙」,過後還是服從組織服從大局,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最終戰勝國民黨的基本原因之一。王樹聲和王震分別時,兩個巴掌又拍到一起,只說了一聲「再見!」

王樹聲率領中原軍區1縱西越平漢路,一路西進,穿過一道道山嶺,趟過一道道河溪,直奔鍾祥、宜城間的漢江岸邊流水溝渡口。

不料,此時漢江正在發大水,等待王樹聲的是滾滾的洪峰!

漢江彷彿與王樹聲有不解的「冤」。14年前,他隨徐向前指揮紅4方面軍撤離鄂豫皖蘇區,往川陝邊大轉移途中,在國民黨軍的尾追下就曾渡過了這條漢江,當時也是前有江水擋路,後有追兵緊逼。如今,又是前有江水擋路,後有重兵追擊。歷史競有這般驚人的相似之處。

更糟糕的是,約定接應的另一支兄弟邡隊,早已不知去向,江面望不見一隻大小渡船的蹤影。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找到了7條船;但船小得可憐:每條頂多能搭20餘人。要往返四五里寬江面,這千軍萬馬何時才能渡完?況且,開渡還沒頭緒,天上的敵機、地上的追兵、又跟蹤而來了……

真是進也難,退也難,到了十分危急的時刻。

作為這支部隊的最高指揮員王樹聲,此時毫不慌張,他只有一個信念:激流勇進!他迅速布置好強有力的後衛,死死擋住追兵。白天,他要部隊隱蔽在野外,躲避敵機空襲;清晨、黃昏和夜晚,就爭分奪秒全力擺渡。

就這樣,王樹聲立在岸邊,親自指揮,急火火地渡了兩夜,直到主力大多過去,追兵已迫在眉睫,他才登上小舟,直赴對岸。

渡過漢江後,王樹聲督師馬不卸鞍、人不停步,一鼓作氣向北挺進。就在途中,他接到黨中央電示,命令他率部在鄂西北創建根據地。但就在這時,尾隨的敵人又追蹤上來了。

王樹聲果斷指揮,打垮了這股追兵。這才穿過莽莽的晉山,進人武當山區房縣上龕地區,與先期到達的原江漢部隊羅厚福部會合。自此,全軍將土才稍稍喘過一口氣來。

殺出重圍難,創建鄂西北根據地也絕非易事。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王樹聲毅然擔起區黨委書記兼軍區司令貝和政治委員的重任,與部下一同努力,創建根據地。

鄂西北雖地勢偏僻,群山閉鎖,軍事上卻有獨特的價值。由這裡西去、北上,可分別直趨川、陝,威逼蔣介石的大後方;東向、南下,又可兵臨武漢、長沙等地。為此,抗戰時期蔣介石就在這裡蓄意經營,不容異己染指。如今,王樹聲來了,國民黨政權就如問被捅了馬蜂窩,坐卧不安。蔣介石立即調遣重兵,前來圍攻王樹聲部隊。

囯民黨軍採取了毒辣的「棋盤戰術」:一個山頭挨一個山頭地捕捉我軍,企圖與我決戰。王樹聲則以時而合、時而分的「麻雀戰術」漫山轉,與敵周旋,弄得敵人頭昏腦脹、手酸腳軟。

在敵人腹地作戰是極其艱難的。儘管王樹聲在創建鄂西北根據地的鬥爭中多次遭挫,他本人也身負重傷,但他勇於犧牲的精神和貢獻贏得毛澤東等人的高度評價。

弱小之師對敵強大之旅作戰,僅僅靠非凡的膽量和勇氣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善於運用智謀,以智取勝。王樹聲就是一個善於運用智謀的戰將。

1927年5月,豫南重鎮新集的土豪劣紳「王九聾子」糾集反動民團和紅槍會1萬多人,氣勢洶洶撲向被農會佔領的麻城。反動勢力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過之處,洗劫一空,在麻城北鄉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麻城慘案」。面對強大而凶狂的敵人,王樹聲等中共麻城縣委領導人毫無懼色,他們沉著地帶領農民自衛軍和群眾,堅守城池,堅決抗擊敵人的進攻。

紅槍會在圍城的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向麻城展開了總攻。一股股匪徒頭纏紅巾,腰系黑帶,肚子上還掛著一面小圓鏡,一副副凶神惡煞的打扮。他們舞動著刀矛,嘴裡念著法門的教詞,在「教師爺」的帶領下,抬著梯子,一邊嚎叫,一邊爬城。

率領農民自衛軍堅守在城牆上的王樹聲命令大家等敵人沖近點再打。一個自衛軍戰士見敵人的氣勢有些害怕,說:「他們有法門,槍打不進,刀砍不人,火燒不著……」

玉樹聲聽罷直冒火:「什麼三不進?你拿的是燒火棍子?」說罷,他取過那個自衛戰士手中的步槍,在蜂擁而上的敵群中,瞄準最狂的一個「教師爺」,「啪」的一槍將其撂倒。紅槍會頭領一倒,匪徒們為之一驚,士氣大減,「刀槍不入」的鬼話頓然破產。守城的自衛軍與老百姓鬥志倍增,將石頭、瓦片、飛叉、灰罐冰雹般的砸下城去,打得眾匪頭破血流,抱頭鼠竄。

混戰中,「王九聾子」乘著大轎,帶著一股人馬,悄悄地由北門往西門方向蠕動。密切注視戰況的王樹聲,覺察到敵人企圖偷襲西門,便帶領一支人馬,隱蔽地轉移到西門城牆上。

「王九聾子」帶人來到城牆下,督令民團向西門衝擊。面對著黑壓壓一大片敵人,究竟怎麼打?王樹聲仔細觀察了敵情,突然眼睛一亮,命令自衛軍戰士架起土炮,專門瞄準敵酋「王九聾子」,等他靠近了突然開了一炮,只聽「轟」的一聲,這個窮凶極惡的敵人頭目便被炸得粉身碎骨,去見閻王了。其餘匪徒見「王九聾子」被擊斃,膽戰心驚,不敢再戰,匆匆逃回了。

堅守麻城這一仗,雖然規模很小,但它畢竟是王樹聲登上軍事舞台的第一次指揮。首戰告捷,使王樹聲的軍事才幹初露頭角,特別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他沉著冷靜,不死打硬拼,而是運用計謀,打敵要害和關鍵,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